优质课例
|
|
|
|
|
|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视域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和反应 |
杨香涛1**, 石明亮2 |
1.扬中市新坝中学 江苏镇江 212200;
2.扬中市教师发展中心 江苏镇江 212200 |
|
Teaching of “Neutralization Rea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acro Identification and Micro Analysis” |
YANG Xiang-Tao1**, SHI Ming-Liang2 |
1. Yangzhong Xinba Middle School, Zhenjiang 212200, China;
2. Yangzhong Teachers Development Center, Zhenjiang 212200, China |
|
摘要:在“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视域下进行中和反应教学,首先以常规实验为载体,从宏观视角认识中和反应的外在表现,然后以模型、动画为载体,从微观视角了解中和反应的微观过程,再以数字化实验为载体,从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视角理解中和反应的内在本质,最后联系生产生活实际,体验中和反应的应用价值。这样设计,学生能深刻理解中和反应的本质,增进化学学科理解,培养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
关键词: 宏观辨识,
微观探析,
中和反应,
教学设计
|
|
基金资助:* 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 “十四期”立项课题 “基于知识结构化的中学化学单元整体教学课例研究”(2021JY14-L143) |
通讯作者:
** E-mail:yang3294@163.com
|
引用本文: |
杨香涛, 石明亮.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视域下的初中化学教学*——中和反应[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2, 43(21): 56-60
|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3
|
[2] |
王祖浩,王磊. 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下册). 2版. 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47-49
|
[3] |
杨香涛,于琴,耿承胜,等. 化学教与学,2015(5):83-86
|
[4] |
陈琛,姚如富,邵忠德,等. 化学教育,2015,36(1):29-33
|
[5] |
杨香涛,朱冬萍. 化学教学,2016(1):58-60
|
[6] |
王寿红. 化学教育,2014,35(15):61-65
|
[7] |
陈晓燕,卢天宇.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13):41-47
|
[8] |
朱如琴,钱海如,郭从年,等.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5):26-33
|
[9] |
张发新.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5):40-44
|
[10] |
卢天宇.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1):36-41
|
[11] |
张笑言,郑长龙.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9):41-4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