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例
|
|
|
|
|
|
基于认识视角与认识思路的化学课堂教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
董鸿志**, 杨雪莉, 任莉娜 |
石家庄市第二中学 河北石家庄 050000 |
|
Chemistry Classroom Teaching Based on Cognitive Perspective and Cognitive Thinking: Classific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Matter |
DONG Hong-Zhi**, YANG Xue-Li, REN Li-Na |
Shijiazhuang No.2 Middle School,Shijiazhuang 050000,China |
|
摘要:以解决“保存NaOH溶液的试剂瓶为什么不用玻璃塞”这一真实问题为情境,设计3个教学板块:运用分类方法认识物质、对物质进行分类、合成物质,从物质组成和物质变化的认识视角,对物质进行分类,建构分类观。依据物质分类研究同一类别物质的性质及应用,在完成知识结构化的同时,重在凝练基于物质分类及转化的认识视角和认识思路,寻找并体验陌生情境下解决复杂化学问题的突破口和思维框架,发展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
|
关键词: 高中化学,
物质的分类及转化,
认识视角和认识思路
|
|
基金资助:*本课例在2020年河北省高中化学学科优质课评比中获一等奖 |
通讯作者:
** E-mail:sjzdonghz@163.com
|
引用本文: |
董鸿志, 杨雪莉, 任莉娜. 基于认识视角与认识思路的化学课堂教学*——物质的分类及转化[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2, 43(21): 67-72
|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
|
[2] |
郑长龙,孙佳林.课程·教材·教法,2018,38(4):71-78
|
[3] |
王晶,郑长龙.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第一册(必修).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6-11
|
[4] |
王磊,陈光巨.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17):9-19
|
[5] |
王磊.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第一册(必修).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42-45
|
[6] |
周瑶,王磊,杜德娟,等.化学教学,2015(8):28-33
|
[7] |
支瑶,王磊,张荣慧,等.化学教育,2012,33(4):28-35
|
[8] |
何彩霞.化学教学,2015(8):10-14
|
[9] |
何彩霞.教育与装备研究,2019(9):40-44
|
[10] |
齐红涛,赵河林,王磊.化学教育,2012,33(4):10-15
|
[11] |
郑长龙.化学教育,2010,31(5):15-19
|
[12] |
陈燕,饶慧真.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15):58-64
|
[13] |
于少华,林博娇,王磊,等.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5):60-65
|
[14] |
辛万香,孙佳林,郑长龙,等.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3):42-46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