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学 
																		 
									
										
		  							 
          							
		  			
    
	|
 
	
	
	
	  
        						 
      						
      					 
  					 
					
    					 
   					 
   										
    					基于OBE理论构建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及教学实践*   
  					 
  					  										
						刘晓瑭1** , 余林梁1 , 陈洁2  
					 
															
						1.华南农业大学材料与能源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2;  2.华南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广东广州 510642 
					 
					  					
    					 
   					 
   					
   										
    					Systematic Construction of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Teaching Practice of Inorganic Chemistry Based on OBE  
  					 
  					  					  					
						LIU Xiao-Tang1** , YU Lin-Liang1 , CHEN Jie2  
					 
															
						1. College of Material and Energ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a;  2. College of Marxist Philosophy, South China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642, Chin 
					   
									
				
				
					
						
							
								
									
										
											
                        					 
												
													
													    
													    	
									 
								 
								
																										
													    
													    		                            																		 
  														 
		                            																	    摘要: 简要介绍了基于OBE理论构建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的思路、实施方案和课程目标,重点展示了传统文化和爱国主义、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可持续发展理念和实践等4方面的课程思政素材在课程导入和参与式学习中与专业知识有机融合的教学案例。多年的实践表明,在教学中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凝聚为统一发展的整体,促使学生讨论、反思和体验,推动学生理解认同课程的价值目标并内化为自己的价值自觉和实践行动,达成最大学习成果,很好地实现了课程思政目标。
																										     
													    
													    	
															 
														 
												  		 
												         
												        														
															关键词:  课程思政 , 
																																无机化学 , 
																																成果导向教育 , 
																																教学实践  
																																  
															 
														 
																												
														
															
															    															        
															    															 
														 
														 																												
															基金资助: * 广东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无机化学课程思政的建设与实践”;广东省高校教学团队建设项目“无机及分析化学省级教学团队” 
														 
																											    														
															
															通讯作者: 
																** E-mail: xtliu@scau.edu.cn   
																													     		 
													     	 
														 
																																									
													
														
															引用本文:     
														 
														
															
																刘晓瑭, 余林梁, 陈洁. 基于OBE理论构建无机化学课程思政教学体系及教学实践* [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3, 44(6):                         	17-23
                             
															 
														 
														 
														
														
													
												 
												
												
													
																																													
																	[1] 
																	 
														     			邱伟光. 思想理论教育, 2017(7): 10-14
														     																	     
																	 
																  
																															
																	[2] 
																	 
														     			陆道坤. 思想理论教育, 2018(3): 64-69
														     																	     
																	 
																  
																															
																	[3] 
																	 
														     			万林艳, 姚音竹. 中国大学教学, 2018(12): 52-55
														     																	     
																	 
																  
																															
																	[4] 
																	 
														     			朱征军,李赛强. 中国大学教学, 2019(12): 24-28
														     																	     
																	 
																  
																															
																	[5] 
																	 
														     			陆道坤. 思想理论教育, 2021(3): 25-31
														     																	     
																	 
																  
																															
																	[6] 
																	 
														     			教育部关于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的通知(教高〔2022〕3号)
														     																	     
																	 
																  
																															
																	[7] 
																	 
														     			梁永锋, 王会,胡伟明,等.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2, 43(8): 50-54
														     																	     
																	 
																  
																															
																	[8] 
																	 
														     			张树永. 大学化学, 2019, 34(11): 4-9
														     																	     
																	 
																  
																															
																	[9] 
																	 
														     			胡芳东, 夏其英, 李琳, 等.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16): 43-48
														     																	     
																	 
																  
																															
																	[10] 
																	 
														     			展鹏, 蒋小飞, 王艺铭, 等. 大学化学, 2019, 34 (11): 61-67
														     																	     
																	 
																  
																															
																	[11] 
																	 
														     			刘志莲, 崔玉, 刘思全, 等. 大学化学, 2020, 35 (9): 31-35
														     																	     
																	 
																  
																															
																	[12] 
																	 
														     			宋学志, 李艳强.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14): 32-36
														     																	     
																	 
																  
																															
																	[13] 
																	 
														     			刘永红, 段丽君, 李慧慧, 等.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42(20): 35-40
														     																	     
																	 
																  
																															
																	[14] 
																	 
														     			白新伟, 胡珠楠, 彭志江, 等.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22): 23-28
														     																	     
																	 
																  
																															
																	[15] 
																	 
														     			汪羽翎, 马荔, 谢少艾, 等. 大学化学, 2021, 36 (3): 2101047 (1-6)
														     																	     
																	 
																  
																															
																	[16] 
																	 
														     			姜涛, 葛春华. 化学课程思政元素.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21
														     																	     
																	 
																  
																															
																	[17] 
																	 
														     			刘晓瑭. 无机化学课程思政移动微课件软件:中国, 2022SR0055742. 2022-02-10
														     																	     
																	 
																  
																															
																	[18] 
																	 
														     			李志义. 中国大学教学, 2016(11): 10-16
														     																	     
																	 
																  
																															
																	[19] 
																	 
														     			王颖霞. 大学化学, 2009, 24 (5) :75-80
														     																	     
																	 
																  
																															
																	[20] 
																	 
														     			祁天杰, 尹晓冬. 科学文化评论, 2020, 17(4): 87-98
														     																	     
																	 
																  
																															
																	[21] 
																	 
														     			张清建. 自然辩证法通讯, 2009, 31 (2): 81-88
														     																	     
																	 
																  
																															
																	[22] 
																	 
														     			周程, 周雁翎.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1, 28(1): 84-94
														     																	     
																	 
																  
																															
																	[23] 
																	 
														     			徐祖恩. 化学教育, 1991,12(2): 56-58
														     																	     
																	 
																  
																															
																	[24] 
																	 
														     			赵玉杰, 杨谦, 王洪见. 大学物理, 2014, 33(1): 51-55
														     																	     
																	 
																  
																															
																	[25] 
																	 
														     			李淑妮, 翟全国, 蒋育澄, 等. 大学化学, 2019, 34 (12): 2-7
														     																	     
																	 
																  
																															
																	[26] 
																	 
														     			白欣, 翟立鹏. 科学, 2013, 65(3):52-55
														     																	     
																	 
																  
																															
																	[27] 
																	 
														     			赵元芳, 刘景清. 化学教育, 1996,17(3):43-45, 40
														     																	     
																	 
																  
																															
																	[28] 
																	 
														     			陈荣三. 大学化学, 1999, 14 (4): 2-3, 20
														     																	     
																	 
																  
																															
																	[29] 
																	 
														     			Hu Guangqi, Xu Xiaokai, Lei Bingfu, et al. Nanoscale, 2020, 12: 10771-10780
														     																	     
																	 
																  
																															
																	[30] 
																	 
														     			Peng Z A, Peng X. J. Am. Chem. Soc., 2001, 123: 183-187
														     																	     
																	 
																  
																															
																	[31] 
																	 
														     			Schmidt L C, Pertegás A, Gonzélez-Carrero S, et al. J. Am. Chem. Soc., 2014, 136: 850-853
														     																	     
																	 
																  
																															
																	[32] 
																	 
														     			Razi Ahmad, Udit Soni, Ritu Srivastava, et al. J. Phys. Chem. C, 2014, 118: 11409-11416
														     																	     
																	 
																  
																															
																	[33] 
																	 
														     			Sang Hyeon Lee, Yongwook Kim, Hyosook Jang, et al. Nanoscale, 2019, 11:23251-23258
														     																	     
																	 
																  
																															
																	[34] 
																	 
														     			Halder G J, Kepert C J, Moubaraki B, et al. Science, 2002, 298: 1762-1765
														     																	     
																	 
																  
																															
																	[35] 
																	 
														     			Liu W, Wang L, Su Y J, et al. Inorg. Chem., 2015, 54: 8711-8716
														     																	     
																	 
																  
																															
																	[36] 
																	 
														     			唐颢, 刘晓瑭, 陈震东, 等. 广东农业科学, 2014, 41(10): 18-22
														     																	     
																	 
																  
																															
																	[37] 
																	 
														     			J. D. 贝尔纳. 科学学研究, 2020, 38(4): 579-585, 5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