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化学学科解读* ——《天工开物》中初中化学相关知识
赵国华1,2**
1.常州市武进区教师发展中心 江苏常州 213161; 2.常州市武进区淹城初级中学 江苏常州 213161
Interpretation of Exploitation of the Works of Na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hemistry Knowledge of Junior High School
ZHAO Guo-Hua1,2**
1. Changzhou Wujin District Teacher Development Center, Changzhou 213161, China; 2. Yancheng Junior High School, Wujin District, Changzhou,Changzhou 213161, China
摘要: 基于化学学科视角,重点对《天工开物》中相关的初中化学知识(守恒思想、安全意识、陶瓷烧制、竹子造纸、制取食盐、金属冶炼、烧石灰石等)进行了学科解读,对传统科技文化进行了补充完善,并赋予了新的科学内涵和学科表达形式。提出了对传统文化进行学科解读的四点注意:拾遗补缺,提高科学性;去粗取精,凸显适切性;望表知里,探寻本源性;由此及彼,注重整合性。
关键词: 中华传统文化 ,
学科解读 ,
天工开物 ,
初中化学
基金资助: *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生活化情境的初中化学教学课例研究”(课题编号:E-c/2020/04)
通讯作者:
** E-mail:582168883@qq.com
引用本文:
赵国华.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化学学科解读* ——《天工开物》中初中化学相关知识[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3, 44(7): 76-84
[1]
林崇德.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66-73
[2]
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2017-01-25)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7/content_5171322.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EB/OL]. (2014-04-01).http://www.moe.gov.cn/jyb_xwfb/gzdt_gzdt/s5987/201404/t20140401_166524.html
[4]
宋应星, 潘吉星.《天工开物》译注.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23-258
[5]
周嘉华, 曾敬民,王杨宗.中国古代化学史略.石家庄: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99-138
[6]
许先. 食品与健康,2008(1):4-6
[7]
赵匡华. 中国古代化学.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10:52-110
[8]
陈亦人. 台州师专学报,2001(12):70-73
[9]
骆玉安. 南都学坛,2008(6):41-42
[10]
戴仕炳, 钟燕,胡战勇,等.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2018(1):106-113
[11]
赵继海, 刘懿梅.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 (15):113
[12]
何堂坤. 化学通报,1984(17):62-63
[13]
顾晔.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 (19):111
[14]
戴家琪, 郑柳萍.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5):5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