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
|
|
|
|
|
《考工记》中的六齐和丝帛湅染工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
黄丝竹, 黄紫洋* |
福建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 福建福州 350007 |
|
Application of Liuqi and Silk Refining and Dyeing Technology in Kaogongji in Se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aching |
HUANG Si-Zhu, HUANG Zi-Yang* |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 Fuzhou 350007,China |
|
摘要:科学典籍是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将其中蕴含的丰富的化学知识与高中化学教学相融合,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及对中华优秀传统品质的传承。通过对《考工记》的教育价值进行全面分析,以“六齐”和丝帛湅染工艺为例,揭示其中蕴含的化学原理,进而提出素材使用拓展及试题编制,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科学思维能力,厚植爱国情怀,树立正确价值观,落实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
|
|
关键词: 《考工记》,
六齐,
丝帛湅染工艺,
高中化学教学
|
|
通讯作者:
*E-mail:zyhuang@fjnu.edu.cn
|
引用本文: |
黄丝竹, 黄紫洋. 《考工记》中的六齐和丝帛湅染工艺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3, 44(9): 96-101
|
|
[1] |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定文化自信重要论述摘录. 中国纪检监察,2018(23):4-5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89
|
[3] |
王燮山. 物理通报,1959(5):197-200
|
[4] |
闻人军. 《考工记》译注.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
[5] |
朱春艳, 刘丽薇.科学技术哲学研究,2022,39(1):77-82
|
[6] |
王玲娟, 龙红.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20(5):56-61
|
[7] |
江雪清, 宋万琚.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11):7-11
|
[8] |
周始民. 化学通报,1978(3):54-57
|
[9] |
房瑜, 徐端均.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103
|
[10] |
罗思源, 王瑶,程福英,等.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7):1-6
|
[11] |
赵翰生, 李劲松.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18(3):16-22
|
[12] |
曾巧兰. 中国民族博览,2018(3):10-11
|
[13] |
单国华, 赵涛,贾丽霞,等.针织工业,2017(9):33-3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