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
|
|
|
|
|
分子间作用力的学习进阶研究* |
刘志华1**, 谢洁纯2, 张玉琪3, 马毅红4 |
1.惠州市第一中学 广东惠州 516007; 2.广州市增城区增城中学 广东广州 511300; 3.惠州市惠阳区第五中学 广东惠州 516200; 4.惠州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 广东惠州 516007 |
|
Learning Progress of Intermolecular Forces |
LIU Zhi-Hua1**, XIE Jie-Chun2, ZHANG Yu-Qi3, MA Yi-Hong4 |
1. Huizhou No.1 Middle School, Huizhou 516007, China; 2. Guangzhou Zengcheng District Zengcheng Middle School, Guangzhou 511300, China; 3. Huiyang District No.5 Middle School, Huizhou 516200, China; 4.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Engineering, Huizhou College, Huizhou 516007, China |
|
摘要:研究分子间作用力的发展史、前沿应用和学情后设计分子间作用力的学习进阶、整体教学规划流程图、真实情境和教学设计,以培养学生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研究认为,教师深刻的学科理解和对学生水平准确评估是设计进阶的基础,精选教学情境是促进学生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进阶的有力保障,使用实物模型和形象比喻是促进学生进阶的重要方式。
|
|
关键词: 学习进阶,
分子间作用力,
氢键
|
|
基金资助:*惠州学院—惠州市教育局共建国家教师教育实验区2020年度教师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基础教育部分)“基于校情的高中化学‘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素养培育实践研究”(项目编号:GJ·2020YB2);惠州学院—惠州市教育局共建国家教师教育实验区2020年度教师教育研究专项课题(基础教育部分)“基于学习进阶理论下的高中化学教学设计与研究”(项目编号:SYQJSJY·2020010) |
通讯作者:
**E-mail:13824216636@139.com
|
引用本文: |
刘志华, 谢洁纯, 张玉琪, 马毅红. 分子间作用力的学习进阶研究*[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3, 44(11): 63-70
|
|
[1] |
王春, 李刚.大概念统摄下的中学化学单元整体教学设计.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21:22-36
|
[2] |
郑长龙. 核心素养导向的化学教学设计.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1:16-37
|
[3] |
黄鸣春, 王磊.化学教育(中英文),2017,38(19):1-8
|
[4] |
叶雯, 杜正国.物理教学,1984(4):37-41
|
[5] |
(日)广田襄. 现代化学史.丁明玉,译.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8
|
[6] |
(美)托马斯·哈格. 鲍林:20世纪的科学怪杰.周仲良,郭宇风,郭镜明,译.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9:181-183
|
[7] |
夏琳, 邱桂学.化学推进剂与高分子材料,2007,5(1):33-37
|
[8] |
刘志莲, 于永水,崔玉,等.化学教育,2009,30(12):1-4
|
[9] |
袭晓辉, 程志海,季威.中国科学基金,2013(11):370-372
|
[10] |
小多(北京)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冰与雪的秘密.北京:天地出版社,2017:1-19
|
[11] |
(韩)图书出版社城佑执笔委员会.水:生命之源和改变地貌的魔法师.千太阳,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18
|
[12] |
John Suchocki.观念化学3分子.蔡信行,译.中国台北:立龙艺术印刷股份有限公司,2020:189
|
[13] |
徐光宪, 王祥云.物质结构.北京:科学出版社,2015:678-691
|
[14] |
史红霞, 杨蓓.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 (9):17-24
|
[15] |
刘佳, 许乃才.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3):38-4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