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非化学专业化学教育 |  |  |   |  |  
    					|  |  
    					|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医学院校基础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配位化合物 |  
						| 杨宝华*, 张爱华, 李琳 |  
						| 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 北京 101300 |  
    					|  |  
    					|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 Based on Student-Centered for Basic Chemistry in Medical Universities: Coordination Compounds |  
						| YANG Bao-Hua*, ZHANG Ai-Hua, LI Lin |  
						| Yanjing Medical College, Capital Medical University, Beijing 101300, China |  
					
						| 
								
									| 
											
                        					 
												
													
													    |  |  
													    |   摘要:基础化学是医学及其相关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公共基础课。为解决课程内容抽象、学生背景差异和师生交互缺乏等问题,将智慧教学工具雨课堂引入传统课程教学。在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教学理念下,优化教学策略,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后,知识内容多维度呈现,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实现多通道交互,有效融入课程思政,激发学习主动性,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  |  
															| 关键词: 基础化学, 
																																混合式教学模式, 
																																雨课堂 |  
															|  |  
															| 通讯作者:
																*E-mail:yangbaohua2005@ccmu.edu.cn |  
														
															| 引用本文: |  
															| 杨宝华, 张爱华, 李琳.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医学院校基础化学混合式教学模式——配位化合物[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3, 44(14):                         	98-104 |  |  |  
													
																																													
																	| [1] | 国务院.《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EB/OL].(2019-02-23)[2022-04-30].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2/23/c_1124154392.htm |  
																	| [2] | 李雪华,陈朝军. 基础化学. 9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  
																	| [3] | 雨课堂帮助中心. https://www.yuketang.cn/help?list=11 |  
																	| [4] | 刘春丽,赵欧,韦万丽,等.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41(22):81-85 |  
																	| [5] | 龙旭,唐志书,唐于平,等.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20):86-91 |  
																	| [6] | 梁爱萍,王月,丁晶,等.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6):33-37 |  
																	| [7] | 郑育英,方岩雄,刘全兵,等.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14):85-89 |  
																	| [8] | 李芳,吴祥,李冰,等.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2):57-63 |  
																	| [9] | 学堂在线. https://www.xuetangx.com |  
																	| [10] | 李卫宏,周惠燕,王芙蓉,等.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2):24-29 |  
																	| [11] | 郭保章. 化学教育,1981,2(6):37-43 |  
																	| [12] | Cao Q, Zhou D, Pan Z Y, et. al. Angew. Chem. Int. Ed., 2020, 59:18556-18562 |  
																	| [13] | 罗勤慧.化学进度,2011,32(12):2405-2411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