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研报告 
																		 
									
										
		  							 
          							
		  			
    
	|
 
	
	
	
	  
        						 
      						
      					 
  					 
					
    					 
   					 
   										
    					“先学后教”模式下中学生化学学习投入及其影响因素*   
  					 
  					  										
						刘新月1 , 曾涛2,3 , 刘玉荣1 , 宋国际2**  
					 
															
						1.河南师范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河南新乡 453007;  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河北承德 067000;  3.河北石油职业技术大学 河北承德 067000 
					 
					  					
    					 
   					 
   					
   										
    					Engagement in Chemistry Classroom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 Under the Mode of “Learning First and Teaching Later”  
  					 
  					  					  					
						LIU Xin-Yue1 , ZENG Tao2,3 , LIU Yu-Rong1 , SONG Guo-Ji2**  
					 
															
						1.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Henan Normal University,Xinxiang 453007,China;  2. 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Chengde 067000,China;  3. Hebei Petroleum Technical University,Chengde 067000,China 
					   
									
				
				
					
						
							
								
									
										
											
                        					 
												
													
													    
													    	
									 
								 
								
																										
													    
													    		                            																		 
		                            																	    摘要: 学习投入是评价教与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先学后教”是转变教学方式的重要抓手。调查了“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九年级学生的化学学习投入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化学课堂学生学习投入水平较高,其中情感投入水平最高,行为投入次之,认知投入最低;情感投入在性别变量上呈现显著差异,女生的情感投入显著高于男生。学生学习投入与学习成绩整体上呈低度相关,具体来看,与上、中游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相关,与下游学生的学习成绩显著相关。学习环境、教师教学、自我效能感因素对学生学习投入均有显著正向影响。研究结果为理解“先学后教”形态下的化学课堂学生学习投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提供了实证支持。
																										     
													    
													    	
															 
														 
												  		 
												         
												        														
															关键词:  先学后教 , 
																																学习投入 , 
																																影响因素  
																																  
															 
														 
																												
														
															
															    															        
															    															 
														 
														 																												
															基金资助: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批准号:HB21JY020) 
														 
																											    														
															
															通讯作者: 
																** E-mail:13703141927@163.com   
																													     		 
													     	 
														 
																																									
													
														
															引用本文:     
														 
														
															
																刘新月, 曾涛, 刘玉荣, 宋国际. “先学后教”模式下中学生化学学习投入及其影响因素* [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4, 45(5):                         	109-117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 .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22
														     																	     
																	 
																  
																															
																	[2] 
																	 
														     			余文森.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147-150
														     																	     
																	 
																  
																															
																	[3] 
																	 
														     			孟祥胜.中国教育学刊,2022(1):105
														     																	     
																	 
																  
																															
																	[4] 
																	 
														     			韩立福.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32(35):48-50
														     																	     
																	 
																  
																															
																	[5] 
																	 
														     			方舟,奚群英,吕有伟.开放教育研究,2010,16(1):95-100
														     																	     
																	 
																  
																															
																	[6] 
																	 
														     			Fredricks J, Blumenfield P, Paris A.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2004(1):59-109
														     																	     
																	 
																  
																															
																	[7] 
																	 
														     			裴昌根,闻熠.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4(4):20-26
														     																	     
																	 
																  
																															
																	[8] 
																	 
														     			樊雅琴,周东岱,杨君辉,等.现代教育技术,2018, 28(1):121-126
														     																	     
																	 
																  
																															
																	[9] 
																	 
														     			刘思姚.初三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学生参与研究.成都: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
														     																	     
																	 
																  
																															
																	[10] 
																	 
														     			吴海荣.中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学生参与及影响因素研究.重庆:西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
														     																	     
																	 
																  
																															
																	[11] 
																	 
														     			Bassi M,Steca P,Fave A D,et al. Youth Adolescence,2007(36):301-312
														     																	     
																	 
																  
																															
																	[12] 
																	 
														     			任静.普通中学高中生化学学习投入度研究.重庆:重庆三峡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18
														     																	     
																	 
																  
																															
																	[13] 
																	 
														     			马鑫.初中学生化学课堂参与度现状及提高策略研究.沈阳: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14] 
																	 
														     			何娟.高中化学教师教学风格与学生课堂参与度的相关性研究.延安:延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9
														     																	     
																	 
																  
																															
																	[15] 
																	 
														     			施佳莹.高中生化学学习自我效能感和课堂参与度的相关性研究.哈尔滨:哈尔滨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8
														     																	     
																	 
																  
																															
																	[16] 
																	 
														     			皇甫倩,王后雄,彭慧.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35(23):55-57
														     																	     
																	 
																  
																															
																	[17] 
																	 
														     			王晶晶.高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基于科学探究素养.通辽:内蒙古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
														     																	     
																	 
																  
																															
																	[18] 
																	 
														     			朱兴环.高考,2022(19):73-75
														     																	     
																	 
																  
																															
																	[19] 
																	 
														     			许俊翠,邵忠德,李然.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21,39(3):64-66
														     																	     
																	 
																  
																															
																	[20] 
																	 
														     			王正兵.化学教学,2018(5):41-46
														     																	     
																	 
																  
																															
																	[21] 
																	 
														     			李爱敏.高中生课堂参与度对其学业成绩影响的研究——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曲阜:曲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
														     																	     
																	 
																  
																															
																	[22] 
																	 
														     			王敏. PBL教学模式提升学生化学课堂参与度的实践研究.延安:延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22
														     																	     
																	 
																  
																															
																	[23] 
																	 
														     			闫梦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21 (29):56-58
														     																	     
																	 
																  
																															
																	[24] 
																	 
														     			林嵩.结构方程模型原理及AMOS应用.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48
														     																	     
																	 
																  
																															
																	[25] 
																	 
														     			围场卉原中学.立足课堂求高效 着眼未来赋全能[EB/OL]. (2022-09-24)[2022-11-02].https://mp.weixin.qq.com/s/V2Ya5kOFLwptzDySJQeSOw,2022-09-24/2022-11-02.
														     																	     
																	 
																  
																															
																	[26] 
																	 
														     			戴海琦,张锋.心理与教育测量.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8:82
														     																	     
																	 
																  
																															
																	[27] 
																	 
														     			屈廖健,孙靓.高校教育管理,2019,13(1):113-124
														     																	     
																	 
																  
																															
																	[28] 
																	 
														     			李芸,李辉,白新杰.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0,12(4):62-65
														     																	     
																	 
																  
																															
																	[29] 
																	 
														     			Staberg E. Gender and Education,1994,6 (1):35-45
														     																	     
																	 
																  
																															
																	[30] 
																	 
														     			张秋艳,张卫,岳颂华,等.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8):544-546,543
														     																	     
																	 
																  
																															
																	[31] 
																	 
														     			刘宝存,康云菲.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 (2):5-16
														     																	     
																	 
																  
																															
																	[32] 
																	 
														     			李艳灵,赵倩,阮北.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21):93-100
														     																	     
																	 
																  
																															
																	[33] 
																	 
														     			李国丽,陈瑞丰.教师教育论坛,2021,34(2):42-44
														     																	     
																	 
																  
																															
																	[34] 
																	 
														     			陈冬花.中国教育学刊,2015 (6):7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