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课例
|
|
|
|
|
|
基于深度学习的化学生物跨学科单元教学*——设计低升糖指数零卡代糖 |
李茜**, 张亚慧, 唐灵芳 |
北京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 100190 |
|
Unit Teaching Based on Deep Learning in Chemistry and Biology:Design Zero Calorie Sugar Substitute with Low Glycemic Index |
LI Qian**, ZHANG Ya-Hui, TANG Ling-Fang |
The Affiliated High School of Peking University, Beijing 100190, China |
|
摘要:本单元教学基于深度学习理念,围绕“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这一化学和生物学共通的核心概念,针对2个学科对“性质”理解和表达的差异,围绕“生命活动的本质是微粒间的相互作用”的跨学科下位概念,探讨化学与生物学课程对性质认识的区别与联系,从而发展对“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应用”核心概念的结构化认识,即建构核心概念就是“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等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和“结构功能观”等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具体体现,促进学生的化学与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融合发展。以“设计低升糖指数零卡代糖”为驱动性任务,针对学生感兴趣的糖和代糖,确定了“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糖的性质和主要功能”“代糖为什么是甜的”“如何获得零卡代糖”和“辩证认识糖和代糖”等具有内部逻辑关联的关键问题,开发系列核心学习任务,并细化为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学习活动。
|
|
关键词: 深度学习,
跨学科,
单元教学,
糖和代糖
|
|
基金资助:*北京市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青年专项课题“双减”背景下学生自主构建跨学科概念的高中科学课程建设研究(CDCA22121);北京市海淀区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重点课题“初高贯通双碳主题项目学习课程建设研究”(HDGH20230164) |
通讯作者:
**E-mail:liqian@pkuschool.edu.cn
|
引用本文: |
李茜, 张亚慧, 唐灵芳. 基于深度学习的化学生物跨学科单元教学*——设计低升糖指数零卡代糖[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1): 33-39
|
|
[1] |
郭华. 课程·教学·教法,2016(11):25-32
|
[2] |
胡久华,张恺琦.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15):13-18
|
[3] |
唐灵芳. 生物学教学,2022(1):93-95
|
[4] |
李茜.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23):61-66
|
[5] |
赖珊珊, 刘双俊.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3):32-36
|
[6] |
吴孝位,何雨晴,孙泽浩.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5):39-47
|
[7] |
顾燕,汤伟,王悦,等. 微生物学通报,2020,47(5):1589-1599
|
[8] |
陈根. 科学大观园,2023(7):32-35
|
[9] |
石敏,姜雪峰.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16):1-8
|
[10] |
Shalleberger R S,Acree T E. Nature,1967,216:480-482
|
[1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
|
[12] |
夏雪梅. 江苏教育,2019(22): 7-11
|
[13] |
白志强,武文,谢立平,等.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13):56-67
|
[14] |
苏日平,彭兰贞,魏冰,等.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19):57-64
|
[15] |
许红艳,杨慧娇,孙功建. 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23):49-58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