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课程·教材·评价 |  |  |   |  |  
    					|  |  
    					| 《齐民要术》中的化学观念、化学知识及教育价值* |  
						| 伍晓春**, 阮江芊羽, 游晓欢 |  
						|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6 |  
    					|  |  
    					| Chemical Concepts, Knowledge, and Educational Value in Qi Min Yao Shu |  
						| WU Xiao-Chun**, RUAN Jiang-Qian-Yu, YOU Xiao-Huan |  
						|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Sichuan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610066, China |  
					
						| 
								
									| 
											
                        					 
												
													
													    |  |  
													    |   摘要:《齐民要术》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被誉为“古代农业百科全书”。深入剖析了《齐民要术》中的化学观念,包括物质的变化与转化观念、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观念、资源化利用的绿色化学观念、实验与实践的科学探究观念,并探讨了其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价值。在中学化学教学中,《齐民要术》蕴含的植物染料与染色、制盐方法、饮食工艺等化学知识,可以作为生动的教学素材,拓展跨学科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对其中教学资源的挖掘,探索将古代农业古籍融入中学化学教学的有效途径,以期助力教师更好地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用于化学教学,打造更具深度与内涵、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文化认同感的精彩课堂。
 |  |  
															| 关键词: 齐民要术,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化学观念, 
																																教学价值 |  
															| 收稿日期: 2024-12-09 |  
															| 基金资助:*2024年校级研究生教改项目撷英拾萃——非遗文化与化学教育硕士培养的深度融合探索(2024YJSJG025);2023年校级研究生教改项目社校合作促进化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能力提升——基于“以学增智,科普惠民”科普实践活动(XJ20230977);以研究性学习共同体推动学术型人才培养的研究院级教学综合改革项目(XJ20230827) |  
															| 通讯作者:
																**E-mail:wuxiaochun@sicnu.edu.cn |  
														
															| 引用本文: |  
															| 伍晓春, 阮江芊羽, 游晓欢. 《齐民要术》中的化学观念、化学知识及教育价值*[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17):                         	3-10 |  |  |  
													
																																													
																	| [1] | 黄丝竹,黄紫洋.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9):96-101 |  
																	| [2] | 冯馨尹,杨发福.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11):55-58 |  
																	| [3] | 孙畅,张莹.化学教育(中英文),2024,45(7):35-36 |  
																	| [4] | 尚元胜.化学教育,1996,17(8):44-45 |  
																	| [5] | 顾晔.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19):111 |  
																	| [6] | 李靖轩.化学教育(中英文),2017,38(1):10-13 |  
																	| [7] | 陈星勇,冉鸣.化学教育,2014,35(23):5-8 |  
																	| [8] | 杨玉琴,谢兆贵.化学教育,2013,34(6):14-18,26 |  
																	| [9] | 杜爱萍.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23):71-78 |  
																	| [10] | 刘居峰.化学教育,2015,36(17):65-67 |  
																	| [11] | Han J. Econ Bot,2015,69(3):230-239 |  
																	| [12] | 贺晓亚.印染助剂,2020,37(6):6-9 |  
																	| [13] | Dutta S, Roychoudhary S,Sarangi B K. Biotech,2017,7(5):322 |  
																	| [14] | 杨明,刘泽玉,苏柘僮,等.中国中药杂志,2010,35(7):928-931 |  
																	| [15] | 张俪斌,王趁,李姗,等.广西植物,2019,39(3):386-393 |  
																	| [16] | 武松梅,陈秀芳,张勇.西部皮革,2023,45(16):16-18 |  
																	| [17] | 陈秀芳,金隽,姚骏.山东纺织科技,2024,65(3):51-56 |  
																	| [18] | 刘志国,徐旺生.中国科技史杂志,2021,42(1):91-99 |  
																	| [19] | 陈磊磊.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5):9-11 |  
																	| [20] | 卓玲颖,杨发福.中学教学参考,2024(2):66-68,98 |  
																	| [21] | 刘玉荣,李晋南.化学教育(中英文),2024,45(11):9-15 |  
																	| [22] | 魏真真,刘山虎,张渝,等.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19):77-82 |  
																	| [23] | 李川,刘敬华.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23):7-16 |  
																	| [24] | 胡久华,张恺琦.化学教育(中英文),2022,43(15):13-18 |  
																	| [25] | 额尼日乐,乌云.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3):41-45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