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
“吉布斯自由能”在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引入、发展及教学建议*
王林杰1 , 魏钊2** , 高明1 , 郑晓慧1
1.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湖北武汉 430223; 2.湖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湖北武汉 430071
Introduction, Development, and Pedagogical Suggestions of “Gibbs Energy” in Senior High School Chemistry Textbooks
WANG Lin-Jie1 , WEI Zhao2** , GAO Ming1 , ZHENG Xiao-Hui1
1. No.1 Middle School Affiliated to 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430223, China; 2. Hubei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Wuhan 430071, China
摘要: 吉布斯自由能是物理化学的基础概念之一。通过溯源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和多版高中化学教材,回顾了吉布斯自由能在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引入和发展过程,分析对比了6版教材中有关吉布斯自由能的内容。以人教版、鲁科版、苏教版等高中化学教材中对这一概念的引入、定义和阐述内容差异为着手点,对可能产生的迷思概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深刻理解课标变化、深入理解教材编写意图、深挖情境素材等3点教学建议。
关键词: 化学反应的方向 ,
吉布斯自由能 ,
吉布斯函数 ,
教材变化
收稿日期: 2024-09-10
基金资助: *中国化学会化学教育委员会“十四五”规划2022年重点课题“中学化学‘卓越教师’孵化路径探索”(课题批准号:HJ20220008);湖北省教育科学规划2023年度一般课题“‘微化学史’视角的中学化学教材研究”(课题编号:2023JB555)
通讯作者:
**E-mail:51397192@qq.com
引用本文:
王林杰, 魏钊, 高明, 郑晓慧. “吉布斯自由能”在高中化学教材中的引入、发展及教学建议* [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19): 63-69
[1]
课程教材研究所.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化学卷.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5]
课程教材研究所. 新中国中小学教材建设史1949—2000研究丛书:化学卷.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
[6]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学化学编辑室.化学教育, 1980(2):19-23
[7]
武永兴.化学教育,1981(4):15-17
[8]
Metcalfe H C, Williams J E, Castka J F, Modern Chemistry-Teather’s Edition. Holt Rinehart & Winston Company, 1978:418-419
[9]
Nuffield-Chelsea Curriculum Trust. Nuffield Advanced Science-Chemistry: Students’BookⅡ. New York: Pearson Schools, 1979: 178-179
[10]
武永兴.课程·教材·教法,1986(8): 10-12
[11]
王晶,李文鼎.化学教育, 2005,26(S1): 44-47
[12]
金向弟,魏樟庆.化学教育,2012, 33(8): 17-19
[13]
景崤壁, 耿瑞, 丁珣, 等.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3, 44(17): 117-120
[14]
张红俊.化学教育(中英文),2023,44(3): 22-26
[15]
宋心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34-36
[16]
王晶,郑长龙. 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择性必修1).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41-43
[17]
王祖浩.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42-46
[18]
王祖浩. 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择性必修1). 南京: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21: 54-58
[19]
王磊,陈光巨.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35-40
[20]
王磊,陈光巨. 普通高中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择性必修1). 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19: 52-57
[21]
叶华涛,许招会,李瑜珏.化学教学, 2021(4): 81-86
[22]
姚叶.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0, 41(15): 84-87
[23]
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 物理化学:上册.6版.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36-37
[24]
李大珍.大学化学,1993(2): 43-45
[25]
王正刚.化学通报,1982(12): 45-49
[26]
贺宝月,汪怀仁.南都学坛,1994(6): 87-95
[27]
房喻,徐端均.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解读.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 128-129
[28]
徐飞.科学技术与辩证法,1992(1): 52-55
[29]
瞿国凯.自然辩证法通讯, 1990(1): 50-56
[30]
江辉辉.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4, 45(1): 47-51
[31]
杨帆,万红利,吴永成.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3, 44(23): 67-70
[32]
Ellingham H J T. J. Soc. Chem. Ind., 1944, 63(5): 125-133
[33]
严宣申. 化学教育, 1995,16(1): 3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