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新课程天地
|
|
|
|
|
|
高中教学中如何讲授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
冷永刚1, 罗渝然2 |
1. 江苏无锡市第一中学 214031;
2. 中国科技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安徽合肥 230026 |
|
|
摘要:对比了人教版、苏教版以及鲁科版对化学反应活化能的有关论述。介绍了IUPAC(1996)推荐的活化能的定义,强调了为什么仅有基元反应活化能才有准确的解释(即Tolman的统计观点),最后提出了在高中阶段如何讲授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几点建议。
|
|
关键词: 化学反应活化能,
基元反应,
碰撞理论,
过渡态理论,
高中化学
|
|
通讯作者:
冷永刚.Email:lengyg@263.net
E-mail: lengyg@263.net
|
引用本文: |
冷永刚, 罗渝然. 高中教学中如何讲授化学反应的活化能[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10): 5-8
|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4
|
[2] |
宋心琦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第3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绪言
|
[3] |
王祖浩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第4版,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36-38
|
[4] |
王磊主编.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第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58-61
|
[5] |
李大珍.化学教育,1980,1(5):14-15
|
[6] |
罗渝然,俞书勤,张祖德等.大学化学,2010,25(3):35-42
|
[7] |
罗渝然.化学通报,1981,(4):50-55
|
[8] |
傅献彩.物理化学(下册).第5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35-245
|
[9] |
罗渝然,S. W. Benson.化学通报,1989,(10):22
|
[10] |
罗渝然,俞书勤,张祖德等.大学化学,2010,25(5),81
|
[11] |
菲利普(Phillips J S)等着.化学:概念与应用.王祖浩等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238
|
|
|
|
|
|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