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专论
|
|
|
|
|
|
科学学习中的问题及其成长机制——一种认识论的思考 |
刘瑞1, 郑长龙2 |
1. 四川师范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四川成都 610068; 2. 东北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 吉林长春 130024 |
|
Ques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Mechanism in Science Learning: Epistemological Reflection |
LIU Rui1, ZHENG Chang Long2 |
|
摘要:在进行科学学习前学生的头脑中已经具备了应对未来状况的主观期望,这些主观期望构成了问题的起源.困难是问题的前意识形式,理解和确认一个问题就意味着经历这个困难.问题本质上是渗透着理论的,随着理论的发展,它所解决的问题也得到进一步的成长.由“为什么”的问题向“怎样”的问题的转化更具科学的特征,它使学生致力于解决自己的问题,而不是教师提出的带有终结对话意味的解释性问题.
|
|
关键词: 科学学习,
问题,
成长和演变,
主观期望,
认知状态
|
|
基金资助: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学青年课题“新课程理科教科书中的科学素养研究:内容分析与实施评价”(CHA130163) |
通讯作者:
刘瑞
E-mail: liurui616@sina.com
|
引用本文: |
刘瑞, 郑长龙. 科学学习中的问题及其成长机制——一种认识论的思考[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9): 5-8
|
|
[1] |
约翰·布兰斯福特,等.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程可拉,等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94
|
[2] |
卡尔·波普尔.走向进化的知识论.李正本,范景中,译.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0:70
|
[3] |
卡尔·波普尔.猜想与反驳. 傅季重,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67,317
|
[4] |
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科学探究附属读物编委会.科学探究与国家科学教育标准:教与学的指南.罗星凯,等译.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4:24
|
[5] |
罗杰·牛顿.何为科学真理.武际可,译.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49
|
[6] |
约翰·华莱士.突破科学教学中的两难.余翎玮,等译.台北:心理出版社,2008:190
|
|
|
|
|
|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