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
|
|
|
|
|
基于学情探查的“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 |
张静茹, 孙树萍, 林楠 |
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山东烟台 264025 |
|
Teaching Design of “the Formation of Solution” Based on Exploration of Learning Situation |
ZHANG Jing-Ru, SUN Shu-Ping, LIN Nan |
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264025, China |
|
摘要:从多个角度对“溶液的形成”课题的教学内容价值进行分析,提出需要采用调查的方法明确学生的学情以及基于学情的教学行动任务;同时设计了有关问卷对学生的已知和未知进行具体研究,然后基于学生的认识发展水平和课程标准制定“溶液的形成认识发展模型”,最后从“模型”中寻找到重要的教学支点形成了探究型的教学设计。
|
|
关键词: 学情探查,
溶液,
教学支架,
教学设计
|
|
通讯作者:
孙树萍
E-mail: shpsun@sina.com
|
引用本文: |
张静茹, 孙树萍, 林楠. 基于学情探查的“溶液的形成”教学设计[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9): 7-12
|
|
[1]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8-19
|
[2] |
毕华林,卢巍.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15:58-62
|
[3] |
韩庆奎,孙树萍,张雨强. 现代化学课程与教学论.北京:科学出版社,2012:274-276
|
[4] |
(美)菲利普. 化学概念与应用(中册).王祖浩, 译.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470-475
|
[5] |
Suchocki J A.化学原理(英文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289
|
[6] |
阎芬,于少华,王磊. 化学教育,2015,36(13):32-35
|
[7] |
郭浩,孙树萍,李俊成. 化学教育,2014,35(21):8-12
|
[8] |
高杰,刘银,田军. 化学教育,2016,37(9):34-38
|
[9] |
高杰,刘银. 化学教育,2015,36(9):26-2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