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
|
|
|
|
|
基于文献分析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逻辑 |
闫春更1,4, 倪俊超2, 沙靖3, 周青1 |
1. 陕西师范大学 陕西西安 710062;
2.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 陕西西安 710100;
3. 西安市铁一中学 陕西西安 710054;
4. 西北工业大学 陕西西安 710072 |
|
Teaching Logic of “Redox Reaction” Based on Literature Analysis |
YAN Chun-Geng1,4, NI Jun-Chao2, SHA Jing3, ZHOU Qing1 |
1.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062, China;
2. Shaanxi Xueqian Normal University, Xi'an 710100, China;
3. Xi'an Tie Yi High School, Xi'an 710054, China;
4.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Xi'an 710072, China |
|
摘要:以15篇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课例研究文献为研究对象,基于内容分析法归纳出4种主要的教学逻辑:“分类标准直给型”“分类标准批判型”“反应本质揭示型”“知识演绎批判型”。从“知识是什么”“知识是如何被理解的”2个维度对4种教学逻辑进行评析,以反思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研究的发展及其局限。
|
|
关键词: 教学逻辑,
教学设计,
教学实录,
氧化还原反应
|
|
通讯作者:
闫春更
E-mail: 273578057@qq.com
|
引用本文: |
闫春更, 倪俊超, 沙靖, 周青. 基于文献分析的“氧化还原反应”概念教学逻辑[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8, 39(13): 6-9
|
|
[1] |
王瑞政,周青,张建军.化学教育,2008,29(11):20-22
|
[2] |
胡胜利,杨刚.化学教育,2015,36(23):23-29
|
[3] |
胡久华.化学教育,2008,29(9):14-18
|
[4] |
李润洲.课程·教材·教法,2014,34(5):78-85
|
[5] |
周改英.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3):20-23
|
[6] |
杨晓丽.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4(4):19-22
|
[7] |
杨明生.化学教育,2010,31(10):23-25
|
[8] |
徐春丽,林承志.化学教学,2010(11):40-42
|
[9] |
张映林,谢祥林.化学教育,2010,31(3):48-50
|
[10] |
王磊,黄燕宁.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9(3):9-11
|
[11] |
马春生.化学教学,2009(5):43-44
|
[12] |
蔡显照.化学教学,1999(7):32-33
|
[13] |
任宝华.化学教育,2013,34(10):13-15
|
[14] |
苏建林.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1):12-14
|
[15] |
喻建军,廖军.化学教育,2008,29(8):19-22
|
[16] |
许志勤.化学教学,2014(2):51-54
|
[17] |
蔡阳.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3(7):29-31
|
[18] |
胡久华,王磊,刘宇红.化学教育,2005,26(9):24-27
|
[19] |
江敏.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2(6):16-1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