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教学
|
|
|
|
|
|
对硝基苯甲酸制备实验的改进 |
杜大伟, 黄婷婷, 段燕娟, 刘春萍 |
鲁东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山东烟台 264025 |
|
Improved Experimental Protocol in Synthesis of p-Nitrobenzoic Acid |
DU Da-Wei, HUANG Ting-Ting, DUAN Yan-Juan, LIU Chun-Ping |
School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Ludong University, Yantai 264025, China |
|
摘要:对硝基苯甲酸的制备实验是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氧化反应的典型代表。为了提高对硝基苯甲酸的产率、简化后处理步骤,对对硝基苯甲酸的合成条件进行了改进。探究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相转移催化剂对对硝基苯甲酸产率的影响。通过改变氧化剂种类、加入相转移催化剂、改变加料方式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产率。改进后产物的产率比教材中的重铬酸钠-硫酸氧化法提高了16.8%。
|
|
关键词: 对硝基苯甲酸,
相转移催化,
氧化
|
|
基金资助:山东省2012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立项项目(2012230);鲁东大学2014年应用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W1104);鲁东大学2017年大学生创新项目(Ld171052) |
通讯作者:
刘春萍
E-mail: chemlcp@sina.com
|
引用本文: |
杜大伟, 黄婷婷, 段燕娟, 刘春萍. 对硝基苯甲酸制备实验的改进[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8, 39(18): 46-49
|
|
[1] |
SassonY, Zappi G D, Neumann R. Cheminform,1987,18(5):345-350
|
[2] |
姚蒙正,夏少青.精细石油化工,1992(3):31-35
|
[3] |
Srinivasan B,Chandalia S B.Technology,1971, 9(7):274-275
|
[4] |
李晓如, 成本诚. 化学世界, 2001, 42(11):595-598
|
[5] |
邵啸,刘显眀.化工技术与开发,2013(7):19-20
|
[6] |
兰州大学.有机化学实验.3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
[7] |
谷亨杰,周锦成.有机化学实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208-210
|
[8] |
关烨第. 有机化学实验.2版.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2
|
[9] |
李英俊,孙淑琴.半微量有机化学实验.2版.北京:化工出版社,2009
|
[10] |
姚映钦.有机化学实验.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11
|
[11] |
李天安.大学化学, 2014, 29(5):34-37
|
[12] |
何红运, 胡瑞祥.大学化学,2014,29(3):32-34
|
[13] |
郭世豪.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 2011, 25(4):19-22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