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教材·评价
|
我国化学教育政策中社会科学问题的百年回眸与展望* ——基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分析
孟献华1** , 倪娟2
1.南通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江苏南通 226019;
2.江苏省基础教育研究所 江苏南京 210013
Looking Back and Looking Forward to the Social and Scientific Issues in China’s Chemical Education Policy:Analysis of High School Chemistry Curriculum Standard (Syllabus)
MENG Xian-Hua1** , NI Juan2
1. School of Education Science,Nantong University, Nantong 226019, China;
2. Institute of Education Research of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13, China
摘要: 选取不同时期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对其中关于“化学与社会问题”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论述进行文本比对、观念分析。发现课程目标从实用主义走向关注学生核心素养,课程内容从关注工农生产、国防建设走向人类社会共同问题,教学思想在注重知识系统传授还是围绕社会问题学习之间不断探索,体现出对教育认识的不断深入和学科教育的价值提升。最后总结已有经验,寻找未来发展方向和需要研究的问题。
关键词: 课程标准 ,
教学大纲 ,
化学与社会 ,
核心素养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面向社会科学问题的理科课程内容转化机制及其实证研究(项目编号:19YJA880045)”
通讯作者:
**,E-mail:mengxianhua@ntu.edu.cn
引用本文:
孟献华, 倪娟. 我国化学教育政策中社会科学问题的百年回眸与展望* ——基于高中化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的分析[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0, 41(17): 26-30
[1]
钟启泉, 崔允漷,张华.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
阿伦·C.A奥恩斯坦, 等.当代课程问题. 余强,译. 3版.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3]
刘知新. 化学教学论.2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
[4]
张世勇. 化学教学,2014(1):21-24
[5]
陆真, 沈婷,钱海滨.课程·教材·教法,2009(3):52-56,62
[6]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 20世纪中国中小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汇编(化学卷).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7]
袁振东. 自然科学史研究,2005(3):236-248
[8]
刘一兵. 化学教育,2013,34(1):11-15
[9]
梁英豪.课程·教材·教法, 2003(10):75-78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12]
孟献华, 倪娟.比较教育研究,2016(2):106-112
[13]
J.D.贝尔纳. 科学的社会功能.陈体芳,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3
[14]
杜春燕.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15):49-53
[15]
陈凯.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39(3):25-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