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研究
|
|
|
|
|
|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以“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中的科学史实情境应用为例 |
张丽芳1, 吴新建2**, 张贤金2 |
1.晋江市罗山中学 福建泉州 362216;
2.福建教育学院化学教育研究所 福建福州 350025 |
|
Learning History of Science to Gain Knowledge and Boost Confidence: Applying Historic Facts in Science to the Instruction of “Wondrous Carbon Dioxide” |
ZHANG Li-Fang1, WU Xin-Jian2**, ZHANG Xian-Jin2 |
1. Jinjiang Luoshan Middle School, Quanzhou 362216, China;
2. Institute of Chemistry Education, Fujian Institute of Education, Fuzhou 350025, China |
|
摘要:以人类认识二氧化碳知识的形成与发展史实为问题线索和教学主线,进行教学情境设计,探索利用科学史知识,从宏观认识上提升学生对二氧化碳性质的理解,促进学生初步建立学习常见物质的基本思路和方法的有效路径,为初中化学教师教学提供参考借鉴。
|
|
关键词: 科学史,
情境应用,
二氧化碳,
学科理解
|
|
基金资助:*全国教育科学 “十三五”规划2019年度教育部青年课题“新时代乡村教师精准培训体系构建研究”(EKA190518) |
通讯作者:
** E-mail:wuxinjian208@163.com
|
引用本文: |
张丽芳, 吴新建, 张贤金. 学史明理 学史增信*——以“奇妙的二氧化碳”教学中的科学史实情境应用为例[J].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2, 43(5): 74-78
|
|
[1] |
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 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2版.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39-45
|
[2] |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9
|
[3] |
郭瑞斌, 李莉,张斌,等.化学教育,2012,33(11):95-97
|
[4] |
马凯, 夏九云.实验教学与仪器,2019(6):35-37
|
[5] |
吴玉芬. 化学教与学,2020(7):92-94
|
[6] |
李焱, 孙成林,许晓辉.化学教育(中英文),2021,42(5):20-25
|
[7] |
方扬平.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5(12):16-17
|
[8] |
范曰清. 化学教学,2011(6):35-36,80
|
[9] |
胡久华, 贤娴,高曼.化学教育,2015,36(9):34-38
|
[10] |
刘玉荣, 詹利平.化学教育(中英文),2017,38(17):5-9
|
[11] |
张华. 博物志.郑晓峰,译.北京:中华书局,2019:135
|
[12] |
《化学发展简史》编写组. 化学发展简史.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77-78
|
[13] |
弗·卡约里. 物理学史.戴念祖,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52-153
|
[14] |
王明华, 李影.化学与环境:为了人类的健康与美好.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2012:43
|
[15] |
孟献华, 倪娟.化学教育(中英文),2018,39(1):33-38
|
[16] |
IEA. Global Energy Review 2020[EB/OL].(2020-04-28)[2021-02-20].https://www.iea.org/reports/global-energy-review-2020
|
[17] |
房喻, 徐端钧.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65-68
|
[18] |
杨梅, 莫尊理,张英,等.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17):60-65
|
[19] |
张笑言, 郑长龙.化学教育(中英文),2020,41(17):54-59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