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作者投稿
注册
   找回密码    读者中心
专家登录 编委登录 编辑登录 主编登录  
 
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ISSN 1003-3807
CN 10-1515/O6
  1994年 第15卷 第8期 出版日期: 1994-04-18

本期栏目:

化学前沿
化学与社会
知识介绍
课程与教材研讨
复习指导
调查报告
国内外信息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问题讨论与思考
化学奥林匹克
选择 | 合并摘要 | 导入文献管理工具
 化学与社会
砷与社会
刘泽玲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8): 1-3,42
 支持材料 Top
PDF (1911KB) ( 4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本文介绍了砷的环境分布、砷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环境化学性质与应用、环境中砷的污染与危害,以及治理砷污染的主要方法。
本文介绍了砷的环境分布、砷及其化合物的主要环境化学性质与应用、环境中砷的污染与危害,以及治理砷污染的主要方法。

 知识介绍
膜电势与生命
林清枝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8): 4-6
 支持材料 Top
PDF (1007KB) ( 39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实验表明,依靠神经细胞膜电势的变化可传递神经细胞刺激;肌肉细胞膜电势的变化能引起肌肉的收缩。人的思维以及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的各种感觉,这些过程...
实验表明,依靠神经细胞膜电势的变化可传递神经细胞刺激;肌肉细胞膜电势的变化能引起肌肉的收缩。人的思维以及通过视觉、听觉和触觉器官接受外界刺激的各种感觉,这些过程均与膜电势的变化有关。了解生命需要了解这些膜电势是怎样形成以及如何变化的,对这一领域的考察与研究,如今被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下面就笔者对这一方面的学习与研究,谈点粗浅的认识。

 特级教师谈教学
认识规律──启发式教学──培养能力
李埴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8): 7-9
 支持材料 Top
PDF (287KB) ( 6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提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要求中指出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要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注意培养...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在教学目的中提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在教学要求中指出逐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和自学能力,要重视科学方法的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复习指导
化学解题中数学知识的运用
杨斌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8): 10-11
 支持材料 Top
PDF (567KB) ( 4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解某些化学题时如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间题,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解题更迅速、更科学。下面举例浅析数学知...
解某些化学题时如将化学问题抽象成为数学问题,利用数学工具,通过计算结合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间题,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解题更迅速、更科学。下面举例浅析数学知识在化学解题中的运用。

极限法在选择题中的应用
崔子建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8): 12
 支持材料 Top
PDF (355KB) ( 39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极限法就是从极限的角度去进行考虑问题的方法。用于估算一些化学选择题又快又简单,可以避免冗长的思考,复杂的计算,其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极限法就是从极限的角度去进行考虑问题的方法。用于估算一些化学选择题又快又简单,可以避免冗长的思考,复杂的计算,其应用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极限法解化学题几则
刘开福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8): 13-13,11
 支持材料 Top
PDF (1072KB) ( 4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极限法就是把复杂问题引向极端状态,使问题得到简化的一种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用极限法处理的常见间题:①可逆反应,假设成正向或逆向的完全反应,②混合物,假设为组分之...
极限法就是把复杂问题引向极端状态,使问题得到简化的一种处理复杂问题的方法。用极限法处理的常见间题:①可逆反应,假设成正向或逆向的完全反应,②混合物,假设为组分之一的纯净物,③平打反应,假设为单一反应。

用“上下限取值”求烃的分子式
阎德泉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8): 14
 支持材料 Top
PDF (263KB) ( 4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笔者在多年来的教学中探索出一种由烃的分子量M求分子式CxHy,的新方法,笔者姑称之为"上下限取值"法。
笔者在多年来的教学中探索出一种由烃的分子量M求分子式CxHy,的新方法,笔者姑称之为"上下限取值"法。

数轴法巧解过量讨论题
朱位中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8): 15-15,17
 支持材料 Top
PDF (999KB) ( 4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92年高考化学的最后一道计算题第38题,难倒了不少考生,或者茫无头绪无从下手,或者思路不清顾此失彼。有趣的是,无独有偶,第25题也是同类型的题目,只不过难度稍低...
92年高考化学的最后一道计算题第38题,难倒了不少考生,或者茫无头绪无从下手,或者思路不清顾此失彼。有趣的是,无独有偶,第25题也是同类型的题目,只不过难度稍低些。

关于总复习时离子反应的规律性小结
李辛光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8): 16-17
 支持材料 Top
PDF (726KB) ( 4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中学因没有溶解程度的概念,所以对许多离子反应中的沉淀及沉淀溶解问题不易作出恰当解释,为此我在长期教学中在总复习时采用下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实践中确实收到了良好的...
中学因没有溶解程度的概念,所以对许多离子反应中的沉淀及沉淀溶解问题不易作出恰当解释,为此我在长期教学中在总复习时采用下列方法引导学生思考,实践中确实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课程与教材研讨
化学课程评价的理论和模式
毕华林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8): 18-21
 支持材料 Top
PDF (1537KB) ( 36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课程评价,简单地说就是对课程的某些方面或整体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判断。课程评价和课程编制是密切联系的,是课程编制的一项重要工作。
课程评价,简单地说就是对课程的某些方面或整体所进行的各种形式的判断。课程评价和课程编制是密切联系的,是课程编制的一项重要工作。

对我国中学化学教材编写的理论探讨
王克勤, 董耐芳, 刘克文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8): 22-24
 支持材料 Top
PDF (1266KB) ( 4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本文结合奥苏贝尔关于教材的编写和组织原则,对我国现行中学化学教材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教材编写从"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统一"、"教材...
本文结合奥苏贝尔关于教材的编写和组织原则,对我国现行中学化学教材进行了分析、评价,在此基础上,对今后的教材编写从"教材的知识结构与学生的认知结构相统一"、"教材中基础理论与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关系"、"教材更好地贯彻巩固性原则"、"教材编写的发展趋势"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有待同行共同探讨的问题。

 调查报告
初三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调查报告
张国定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8): 25-30
 支持材料 Top
PDF (2176KB) ( 5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本文通过对初三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调查分析了化学学习方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优生与差生化学学习差异性的原因,并建设性地提出了改善化学学习方法的一些意见。
本文通过对初三学生化学学习方法的调查分析了化学学习方法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了优生与差生化学学习差异性的原因,并建设性地提出了改善化学学习方法的一些意见。

 实验与教具
碘化氢的性质实验
张俊瀛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8): 31-32
 支持材料 Top
PDF (544KB) ( 39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碘化氢是卤素气态氢化物中最不稳定、还原性最强、水溶液酸性最强的。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性质的了解,可演示几个实验。
碘化氢是卤素气态氢化物中最不稳定、还原性最强、水溶液酸性最强的。为了加深学生对这些性质的了解,可演示几个实验。

化学发光演示实验──水溶液中单线态氧的生成
黄佩丽, 崔巍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8): 32-34
 支持材料 Top
PDF (875KB) ( 4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氧气是生命过程必不可少的,人们侮天呼吸的氧气是能量最低的一种基态氧分子。经测定它有顺磁性,证明该氧分子中有自旋平行的两个电子在分开的轨道上。
氧气是生命过程必不可少的,人们侮天呼吸的氧气是能量最低的一种基态氧分子。经测定它有顺磁性,证明该氧分子中有自旋平行的两个电子在分开的轨道上。

二氧化碳熄灭阶梯烛火实验的改进
邓九皋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8): 34-35
 支持材料 Top
PDF (600KB) ( 4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初三化学第三章中讲到二氧化碳性质时,安排一个演示实验(图略)。可以把二氧化碳象倾倒液体那样从一个容器中倒入另一个容器里。
初三化学第三章中讲到二氧化碳性质时,安排一个演示实验(图略)。可以把二氧化碳象倾倒液体那样从一个容器中倒入另一个容器里。

巴基球C60、C70纸模型的制作
刘国正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8): 35-36
 支持材料 Top
PDF (538KB) ( 4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自从碳的第三种结晶形态—被发现后,已有文章介绍过这方面的知识,为配合这方面的化学教育,这里推荐一种简单的C60、C70
自从碳的第三种结晶形态—被发现后,已有文章介绍过这方面的知识,为配合这方面的化学教育,这里推荐一种简单的C60、C70。纸模型制作方法。

 化学前沿
用二氧化硅(细砂)替代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好处多
周丹, 陈庆林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8): 35
 支持材料 Top
PDF (282KB) ( 5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初三化学课本中,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多年来一直是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这个实验存在着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对催化剂概念难以从实验中建立等...

初三化学课本中,氯酸钾分解制取氧气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多年来一直是用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这个实验存在着实验现象不明显,学生对催化剂概念难以从实验中建立等不足。


 问题讨论与思考
对2SO2+O2⇋2SO3化学平衡一个疑难问题的解释
满旭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8): 37-39
 支持材料 Top
PDF (984KB) ( 3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高中化学第三册(选修本)在讲述化学平衡时,有这样两段叙述:"在500℃,压强为1.01×105帕时,如果把2体积的二氧化硫和1...
高中化学第三册(选修本)在讲述化学平衡时,有这样两段叙述:"在500℃,压强为1.01×105帕时,如果把2体积的二氧化硫和1体积氧气的混合物,通入一个装有催化剂的密闭容器里,结果能得到含91%(体积组成)三氧化硫的混合气体"。

铜与浓硫酸反应现象中几个值得澄清的问题
胡志林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8): 39-40,36
 支持材料 Top
PDF (1265KB) ( 4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在中学、技工校、中等专业学校以及大学的化学教材和有关教学参考资料里,都是以铜与浓硫酸反应为例来分析说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的。有些教材还把铜与浓硫酸反应作为课堂演示...
在中学、技工校、中等专业学校以及大学的化学教材和有关教学参考资料里,都是以铜与浓硫酸反应为例来分析说明浓硫酸的强氧化性的。有些教材还把铜与浓硫酸反应作为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来加以证实浓硫酸的氧化性,并强调:应仔细观察有关现象,或要求从铜片表面、溶液和所放出气体等几方面描述现象。

 化学奥林匹克
“奥赛”在化学教育中的作用
林文尧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8): 41-42
 支持材料 Top
PDF (711KB) ( 4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对中学化学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积极参加这一活动将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现就这个问题略陈管见,以请教于同志们。
国际化学奥林匹克对中学化学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积极参加这一活动将有助于提高教育质量。现就这个问题略陈管见,以请教于同志们。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杰出的长寿化学家──舍夫勒尔
冯长君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8): 43-45
 支持材料 Top
PDF (1297KB) ( 4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法国伟大的化学家米歇尔·欧仁·舍夫勒尔(Michel Eugene Chevreul)1786年8月31日生于曼思一卢瓦尔省昂热。
法国伟大的化学家米歇尔·欧仁·舍夫勒尔(Michel Eugene Chevreul)1786年8月31日生于曼思一卢瓦尔省昂热。

 国内外信息
从一份调查报告看美国中学化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实践
魏冰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8): 46-47
 支持材料 Top
PDF (704KB) ( 46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80年代以来,美国的科学教育改革运动促成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的出台,这些文件包括:国家教育进展评估(NAEP,1983)、国家教育精英委员会(NCEE,1983...
80年代以来,美国的科学教育改革运动促成了一系列教育改革文件的出台,这些文件包括:国家教育进展评估(NAEP,1983)、国家教育精英委员会(NCEE,1983)、项目分析(PS,1983),2061计划(1989)等。

 新书介绍
回顾史实,必有所获──评介《中国化学教育史话》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8): 48
 支持材料 Top
PDF (447KB) ( 1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由郭保章、梁英豪和徐振亚三位教授合著的《中国教育史话》一书,新近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由郭保章、梁英豪和徐振亚三位教授合著的《中国教育史话》一书,新近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公告 More>>   
· 新年寄语
· 2024年《化学教育》订阅办法
· 投稿注意事项
· 中学化学“名师工作室”稿件征集
· 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公告
· 为《化学教育》代言
· 免费发表和下载文章的办法
· 化学教育微信扫一扫
重要会议及培训通知
友情链接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中国化学会
· 北京师范大学
广告服务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