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作者投稿
注册
   找回密码    读者中心
专家登录 编委登录 编辑登录 主编登录  
 
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ISSN 1003-3807
CN 10-1515/O6
  2001年 第22卷 第1期 出版日期: 2001-01-02

本期栏目:

化学前沿
化学与社会
知识介绍
专论
课程与教材研讨
教学研究
高考改革
调查报告
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化学奥林匹克
选择 | 合并摘要 | 导入文献管理工具
 化学与社会
绿色化学与绿色化学教育
朱文祥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1, 22 (1): 1-4,18
 支持材料 Top
PDF (2410KB) ( 290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本文介绍了绿色化学的定义和内涵,绿色化学的 12条原则,“原子经济”概念,绿色化学的研究动态以及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本文介绍了绿色化学的定义和内涵,绿色化学的 12条原则,“原子经济”概念,绿色化学的研究动态以及实施绿色化学教育的意义和方法。

 知识介绍
导电聚合物——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简介
黄坤林, 李桢, 徐洁, 曲宝琦, 张鹏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1, 22 (1): 5-6,24
 支持材料 Top
PDF (1485KB) ( 166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介绍了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主要包括以聚乙炔为代表物的导电聚合物的发现、发展、机理和应用。
介绍了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主要包括以聚乙炔为代表物的导电聚合物的发现、发展、机理和应用。

 专论
浅谈建构主义理论与课堂教学设计
周千红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1, 22 (1): 7-9,37
 支持材料 Top
PDF (1417KB) ( 406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面对知识的飞速增长,新经济时代已见端倪,如何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为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正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任务。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
面对知识的飞速增长,新经济时代已见端倪,如何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知识为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是正摆在我们教师面前的任务。本文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结合中学化学课堂教学实际,就如何设计教学,使学生自主且有效地实现意义建构,提高教学质量,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和体会。

 课程与教材研讨
高师化学实验课改革中所遇到的问题
高锦章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1, 22 (1): 10-11
 支持材料 Top
PDF (882KB) ( 4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从某种意义来讲,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即使人们可以从理论上计算和设计新的化合物,也必通过实验来完成。
从某种意义来讲,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即使人们可以从理论上计算和设计新的化合物,也必通过实验来完成。

高师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刍议
刘德汞, 马万山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1, 22 (1): 12-13
 支持材料 Top
PDF (839KB) ( 4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高师院校化学实验是为培养中学化学师资而开设的专业操作技能课程,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内容多,专业操作技能技巧性强,是培养合格中学师资和后备科研人...
高师院校化学实验是为培养中学化学师资而开设的专业操作技能课程,在整个化学教学过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内容多,专业操作技能技巧性强,是培养合格中学师资和后备科研人才的关键。

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走向
许淼清, 李国清, 胡东红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1, 22 (1): 14-15
 支持材料 Top
PDF (903KB) ( 4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目前,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讨论了现今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
目前,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已成为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讨论了现今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教学改革方面提出一些思路和建议。

 教学研究
化学新课导入方法研究
王彩芳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1, 22 (1): 16-18
 支持材料 Top
PDF (1054KB) ( 19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文从新课导入功能、常见新课导入方法及分类、如何进行新课导入的设计3个方面对新课导入进行研究,并结合“离子键”一节导入的设计,对新课...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本文从新课导入功能、常见新课导入方法及分类、如何进行新课导入的设计3个方面对新课导入进行研究,并结合“离子键”一节导入的设计,对新课导入加以深入、具体的阐述。

五说“摩尔”概念的教学
陈毓经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1, 22 (1): 19-20
 支持材料 Top
PDF (884KB) ( 2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摩尔概念的教学,一直是中学化学的教学难点之一。本文拟从5个方面谈这一重、难点课的教学问题,并与同行们商榷。
摩尔概念的教学,一直是中学化学的教学难点之一。本文拟从5个方面谈这一重、难点课的教学问题,并与同行们商榷。

融“有机”“无机”知识于一体——讲好“乙醛”
杨大可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1, 22 (1): 21-22
 支持材料 Top
PDF (847KB) ( 6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乙醛”这节课的重点是乙醛的还原性。由于学生脑海中存在的是以往在无机化学中从电子得失和化合价升降来分析氧化还原的概念,现在又陡然转到从得失氢(或得失氧)的角度来...
“乙醛”这节课的重点是乙醛的还原性。由于学生脑海中存在的是以往在无机化学中从电子得失和化合价升降来分析氧化还原的概念,现在又陡然转到从得失氢(或得失氧)的角度来看待有机物的氧化还原反应,感到很不适应,有些茫然,特别是感到乙醛的银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难记。因此,讲好乙醛的还原性也就同时成了这节课的“难点”。

 化学前沿
计算机模拟实验教学的探索
高敬群, 张向东, 邓敏, 王建平, 齐立权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1, 22 (1): 23-24
 支持材料 Top
PDF (700KB) ( 3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无机化学实验》作为大学本科化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实验课,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获得感性知识,强化对《无机化学》中某些基本概念、基...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无机化学实验》作为大学本科化学专业学生的第一门实验课,其目的是通过实验,获得感性知识,强化对《无机化学》中某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深入理解和掌握,了解和掌握无机物的一般分离、提纯和制备方法,掌握无机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良好的实验素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调查报告
对师范生实验动手能力差的调查分析与探讨
夏宏宇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1, 22 (1): 25-27,43
 支持材料 Top
PDF (2113KB) ( 27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思维,发展智力,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通过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训练思维,发展智力,逐步提高他们的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考改革
2000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的创新思想
陈世华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1, 22 (1): 28-29
 支持材料 Top
PDF (867KB) ( 3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创新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灵魂,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蕴含丰富创新思想的高考题既能检验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又能有力支持中学开展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是中学素质教育的灵魂,课堂教学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主渠道,蕴含丰富创新思想的高考题既能检验学生的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又能有力支持中学开展创新教育。

综合科目考试与中学化学教学
吴洵如, 薛青峰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1, 22 (1): 30-31
 支持材料 Top
PDF (697KB) ( 4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教育部在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中提出:高考科目设置和内容将试行“3+X”,同时又批准了江苏、山西等4省在2000年率先进行“3+X”的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试点,通过试...
教育部在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中提出:高考科目设置和内容将试行“3+X”,同时又批准了江苏、山西等4省在2000年率先进行“3+X”的高考科目设置的改革试点,通过试点,总结经验,使改革积极稳妥地健康发展。

简讯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1, 22 (1): 31
 支持材料 Top
PDF (412KB) ( 1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北京市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探索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于2000年12月13日在北京师大二附中召开《第二届北京市中学...
为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北京市中学化学教学改革,探索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于2000年12月13日在北京师大二附中召开《第二届北京市中学化学实施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研讨会》。

 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
实验教学中科学素质的培养
方大学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1, 22 (1): 32-33
 支持材料 Top
PDF (734KB) ( 4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科学素质是现代人的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个人的科学认知水平、科学认知能力、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
科学素质是现代人的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它是一个人的科学认知水平、科学认知能力、科学实践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的综合体现。

乙烯制备实验的研究和改进
秦丙昌, 荣亚丽, 赵建英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1, 22 (1): 34-35
 支持材料 Top
PDF (518KB) ( 2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不少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和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都安排了乙烯的制备实验,所介绍的实验方法基本上也是一样的:用体积比为1:3的95%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加热到160℃以上...
不少有机化学实验教材和现行的高中化学教材都安排了乙烯的制备实验,所介绍的实验方法基本上也是一样的:用体积比为1:3的95%乙醇和浓硫酸为原料,加热到160℃以上产生乙烯,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气(高中教材上的实验没有洗气步骤),除去粗乙烯中包含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

微型高分子化学实验研究
王雅珍, 马立群, 李青山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1, 22 (1): 36-37
 支持材料 Top
PDF (712KB) ( 3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材料及相关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高分子化学实验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聚合物的合成、大分子反应、聚合物结构表征的基本方法和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
高分子化学是高分子材料及相关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高分子化学实验是使学生进一步了解、掌握聚合物的合成、大分子反应、聚合物结构表征的基本方法和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重要手段。

 化学奥林匹克
从2000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看中学化学创造性思维教学
李俊, 吴国庆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1, 22 (1): 38-39
 支持材料 Top
PDF (792KB) ( 29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全国化学竞赛的根本出发点是推动中学素质教育,试题的基本命题思想是探索编制主要考察能力的试题。

全国化学竞赛的根本出发点是推动中学素质教育,试题的基本命题思想是探索编制主要考察能力的试题。


2000年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初赛)试题及答案
吴国庆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1, 22 (1): 40-43
 支持材料 Top
PDF (1210KB) ( 259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1.1999年是人造元素丰收年,一年间得到第114、116和118号3个新元素。按已知的原子结构规律,118号元素应是第周期第族元素,它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最可能...
1.1999年是人造元素丰收年,一年间得到第114、116和118号3个新元素。按已知的原子结构规律,118号元素应是第周期第族元素,它的单质在常温常压下最可能呈现的状态是(气、液、固选一填入)态。近日传闻俄国合成了第166号元素,若已知原子结构规律不变,该元素应是第周期第族元素。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化学教育中的禁毒教育
周先鹏, 钟隽珏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1, 22 (1): 44-47
 支持材料 Top
PDF (1312KB) ( 32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毒品曾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随着改革开放,毒流在中国死灰复燃,给人民健康和国家利益带来巨大危害。
毒品曾给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带来了巨大的灾难。随着改革开放,毒流在中国死灰复燃,给人民健康和国家利益带来巨大危害。

《化学教育》从2001年起使用卷号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1, 22 (1): 49
 支持材料 Top
PDF (138KB) ( 2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化学教育》创刊于1980年,一直使用年、期号,未用卷号。从2001年起增加卷号,每年为1卷,全年12期。取消总期号。从1980年创刊算起,2001年为第22。
《化学教育》创刊于1980年,一直使用年、期号,未用卷号。从2001年起增加卷号,每年为1卷,全年12期。取消总期号。从1980年创刊算起,2001年为第22。

《化学教育》──化学教育的国家级刊物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1, 22 (1): 50
 支持材料 Top
PDF (255KB) ( 2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化学教育》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化学会主办的化学教育类综合性、学术性国家级刊物。
《化学教育》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化学会主办的化学教育类综合性、学术性国家级刊物。

公告 More>>   
· 新年寄语
· 2025年《化学教育》订阅办法
· 投稿注意事项
· 中学化学“名师工作室”稿件征集
· 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公告
· 为《化学教育》代言
· 免费发表和下载文章的办法
· 化学教育微信扫一扫
重要会议及培训通知
友情链接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中国化学会
· 北京师范大学
广告服务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