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作者投稿
注册
   找回密码    读者中心
专家登录 编委登录 编辑登录 主编登录  
 
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ISSN 1003-3807
CN 10-1515/O6
  1994年 第15卷 第9期 出版日期: 1994-05-02

本期栏目:

化学与社会
教学研究
复习指导
调查报告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化学奥林匹克
选择 | 合并摘要 | 导入文献管理工具
 化学与社会
虾壳、蟹壳的开发与利用
郑淑英, 王朝辉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9): 1-3
 支持材料 Top
PDF (1008KB) ( 5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我国是一个湖泊众多,海域辽阔的国家,虾蟹资源丰富,像基围虾、龙虾、对虾、青蟹和梭子蟹等,每年捕捞量可达数百万吨,除了向人们提供鲜美的肉食外,也为人们留下大量巫待...
我国是一个湖泊众多,海域辽阔的国家,虾蟹资源丰富,像基围虾、龙虾、对虾、青蟹和梭子蟹等,每年捕捞量可达数百万吨,除了向人们提供鲜美的肉食外,也为人们留下大量巫待处理的甲壳资源。

 考论
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的理论探讨
蔡虹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9): 4-8,15
 支持材料 Top
PDF (2237KB) ( 106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化学实验技能是顺利完成化学实验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化学实验技能涵盖化学实验心智技,能和化学实验动作技能两个方面。
化学实验技能是顺利完成化学实验任务的一种活动方式。化学实验技能涵盖化学实验心智技,能和化学实验动作技能两个方面。

 复习指导
由1994年高考第34题枝蔓烃讲起
丁漪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9): 9-11
 支持材料 Top
PDF (1000KB) ( 2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今年高考化学第34题介绍了一个新领域。 题目:合成分子量在于2,000—50,000范围内具有确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今年高考化学第34题介绍了一个新领域。 题目:合成分子量在于2,000—50,000范围内具有确定结构的有机化合物是一个新的研究领域。

“单体与链节”的差异浅说
陈其瑞, 王厚义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9): 12
 支持材料 Top
PDF (267KB) ( 2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单体(能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含不饱和键的小分子化合物),链节(组成高分子链的重复单元)是高分子化学中的基本概念,看起来很简单。但对刚接触高聚物合成的中学生...

单体(能聚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含不饱和键的小分子化合物),链节(组成高分子链的重复单元)是高分子化学中的基本概念,看起来很简单。但对刚接触高聚物合成的中学生来说,却有必要讲清两者间的差异。


如何判断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单体
董光杰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9): 13-15
 支持材料 Top
PDF (756KB) ( 2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有机合成通常是指以元素、简单无机物或有机物为原料,通过某些化学反应构成的合成线路,制备比较复杂的有机产物的过程。现在绝大多数有机物都通过合成方法制得。我们把那些...
有机合成通常是指以元素、简单无机物或有机物为原料,通过某些化学反应构成的合成线路,制备比较复杂的有机产物的过程。现在绝大多数有机物都通过合成方法制得。我们把那些能起聚合反应而生成分子量较高的化合物(即高聚物又叫高分子化合物)的简单化合物叫做单体。

 教学研究
对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效果的统计分析
何蕊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9): 16-18
 支持材料 Top
PDF (1057KB) ( 4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为了测试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我选了两个班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
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为了测试化学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我选了两个班作为比较研究的对象。

加强实验教学的有效途径
刘志刚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9): 19-21
 支持材料 Top
PDF (1136KB) ( 39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本文介绍了加强实验教学的四项措施:1。开展演示实验竞赛。人人参赛,提高了教师的实验能力将结果通报全县,强化了教师的竟争意识,争取各校领导的重视。2。举行专题讲座...
本文介绍了加强实验教学的四项措施:1。开展演示实验竞赛。人人参赛,提高了教师的实验能力将结果通报全县,强化了教师的竟争意识,争取各校领导的重视。2。举行专题讲座解决实验疑难。为教师做实验提供科学根据及方案,使实验做得更成功、更精彩。3。开展实验改革汇演、全体发动,重点突破,优者推广,使实验化繁为简、时间缩短、效果明显。4。对学生进行实验考核评价教师的实验教学水平。通过座谈、口试、实验等形式,改变了教师黑板上讲实验,学生背实验的局面。对加强整体实验教学起到了很大捉洪作用。

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实验诱导目标探索法
许声春, 陈良兴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9): 22-23,11
 支持材料 Top
PDF (1570KB) ( 26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化学课刚开始,学生们觉新鲜好奇而甚感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般化的课堂活动中,尤是在不重视实验教学的课堂活动中,使学生逐渐产生一种枯燥感,越来越觉得化学抽象和...
化学课刚开始,学生们觉新鲜好奇而甚感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一般化的课堂活动中,尤是在不重视实验教学的课堂活动中,使学生逐渐产生一种枯燥感,越来越觉得化学抽象和难记;初期那种充满强烈求知欲的乐趣淡薄了,成绩下降了,……。

 调查报告
对河北省初三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抽样调查
崔英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9): 24-25,31
 支持材料 Top
PDF (1230KB) ( 4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为了了解当前学生思维发展状况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思想等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对初三学生思...
在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这已成为教育界的共识,为了了解当前学生思维发展状况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方法和指导思想等方面还存在什么问题,我们对初三学生思维发展水平进行了抽样调查。

 实验与教具
乙炔演示实验的改进
薛佩琴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9): 26
 支持材料 Top
PDF (283KB) ( 46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现行教材中乙炔的演示实验,存在着制取和性质的实验无连续性、反应速度较难控制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我们设计了一套改进装置(见附图)取得很好的效果。
现行教材中乙炔的演示实验,存在着制取和性质的实验无连续性、反应速度较难控制以及污染环境等问题。我们设计了一套改进装置(见附图)取得很好的效果。

SO2的催化氧化和SO3的吸收实验
高文会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9): 27
 支持材料 Top
PDF (353KB) ( 3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这个实验,可以改进《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相应实验的不足。利于学生领会。
这个实验,可以改进《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年第一版)相应实验的不足。利于学生领会。

硫酸根离子的鉴定与鉴别
谢振勇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9): 27
 支持材料 Top
PDF (353KB) ( 1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离子的定性检验分为鉴定和鉴别。鉴定是要求确定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存在待检离子,而鉴别仅以区别已知或可能的几种离子为目的。它们的化学原理及所用的试剂可以相同,但由于鉴...
离子的定性检验分为鉴定和鉴别。鉴定是要求确定某未知溶液中是否存在待检离子,而鉴别仅以区别已知或可能的几种离子为目的。它们的化学原理及所用的试剂可以相同,但由于鉴定要排除其他离子的干扰,其操作手续往往要比鉴别复杂一些。

鉴别甲醇和乙醇的新方法
刘继和, 赵桂贞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9): 28
 支持材料 Top
PDF (415KB) ( 2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据文献记载,鉴别甲醇和乙醇的方法通常有三种。(1>使甲醇和乙醇分别与碘和氢氧化钠反应,有黄色晶体生成者为乙醇,无此现象者为甲醇,亦即碘仿反应方法。(2)将甲醇和...
据文献记载,鉴别甲醇和乙醇的方法通常有三种。(1>使甲醇和乙醇分别与碘和氢氧化钠反应,有黄色晶体生成者为乙醇,无此现象者为甲醇,亦即碘仿反应方法。(2)将甲醇和乙醇分别用热铜丝或氧化铜氧化,随后加入品红试剂,当滴加稀硫酸溶液紫色不消失者为甲醇,紫色消失者为乙醇o (3)分别向甲醇和乙醇中加入铬酸及几滴浓硫酸,温热后溶液呈紫色者为甲醇,无此现象者为乙醇。本文介绍一种适合中学化学教学的鉴别甲醇和乙醇的新方法。该方法操作简便,反应时间短,现象明显。操作步骤如下。

浓硫酸稀释时的安全问题
徐承荣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9): 28-30
 支持材料 Top
PDF (1152KB) ( 1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所有的教材和资料都一致告诫人们:“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还说:“如果把水...
所有的教材和资料都一致告诫人们:“稀释浓硫酸时一定要把浓硫酸沿着器壁慢慢地注入水里,并不断搅动,使产生的热量迅速扩散。切不可把水倒进浓硫酸里,”还说:“如果把水倒进浓硫酸里,水的密度较小,浮在硫酸上面,溶解时放出的热会使水立刻沸腾,使硫酸液滴向四周飞溅。

有机微型实验-一种非常简单的过滤和重结晶方法
(法国)A. Laporterie著 劳琼 编译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9): 30-31
 支持材料 Top
PDF (637KB) ( 49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原文中洗涤晶体时是用注射器针头刺穿塞子和滤纸,这样会在抽滤时造成微细晶体的穿滤。若将盛晶体的试管改为带支管的试管,支管口用橡皮套(如眼药瓶的橡皮套)套住(见下图...
原文中洗涤晶体时是用注射器针头刺穿塞子和滤纸,这样会在抽滤时造成微细晶体的穿滤。若将盛晶体的试管改为带支管的试管,支管口用橡皮套(如眼药瓶的橡皮套)套住(见下图),洗涤时注射器针头刺破橡皮套注入洗涤溶剂,这样滤纸没被刺破,抽滤时避免了微细晶体的穿滤。

一种简易的点滴板
王勇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9): 31
 支持材料 Top
PDF (362KB) ( 26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用点滴板做某些离子的定性鉴定时很方便。常见的点滴板有黑、白两种,都是带有圆形凹槽,表面有釉质的瓷板,其价格较贵,因此,在一些学校的学生实验中未能广泛使用。
用点滴板做某些离子的定性鉴定时很方便。常见的点滴板有黑、白两种,都是带有圆形凹槽,表面有釉质的瓷板,其价格较贵,因此,在一些学校的学生实验中未能广泛使用。

 问题研究与思考
为什么某些无机物的颜色深而浓重?
黄佩丽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9): 32-33
 支持材料 Top
PDF (733KB) ( 4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在无机物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类颜色很深而浓重的物质。人们很熟悉的普鲁士蓝、钥蓝还有黑金、黑云母等。
在无机物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类颜色很深而浓重的物质。人们很熟悉的普鲁士蓝、钥蓝还有黑金、黑云母等。

对一些教材中电解水的电极反应的质疑
李自弘, 屈菲菲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9): 34-36
 支持材料 Top
PDF (859KB) ( 3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在一些大学化学教材中,论及用惰性电极电解水或电解质溶液时,提出如下电极反应:阴极2H++2e=H2,阳极40H
在一些大学化学教材中,论及用惰性电极电解水或电解质溶液时,提出如下电极反应:阴极2H++2e=H2,阳极40H-=O2-2H2O+4e;并不指明水溶液的酸、中或碱性,或者就认为都按上同一途径实现电极反应:氢离子在阴极放电,氢氧根离子在阳极放电。例如:甘兰若,《无机化学》上册,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350页。

苯酚溶于碳酸钠吗?
万新军, 宋明友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9): 37-38
 支持材料 Top
PDF (560KB) ( 3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苯酚俗称石炭酸,是一种弱酸(PKa=10),其酸性比碳酸(PKa=6。38)弱”所以苯酚不溶于NaHC03。在可溶性的苯酚钠水溶液中通入C...
苯酚俗称石炭酸,是一种弱酸(PKa=10),其酸性比碳酸(PKa=6。38)弱”所以苯酚不溶于NaHC03。在可溶性的苯酚钠水溶液中通入CO2,苯酚会游离出来。

 化学奥林匹克
第26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竞赛理论试题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9): 39-45
 支持材料 Top
PDF (1801KB) ( 16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在剧烈运动时在肌肉里产生乳酸(缺氧代谢)。在血液中,乳酸和碳酸氢盐发生中和反应。可通过如下计算来说明此过程:乳酸是一元酸,用HL表示。它的电离常为:K...
在剧烈运动时在肌肉里产生乳酸(缺氧代谢)。在血液中,乳酸和碳酸氢盐发生中和反应。可通过如下计算来说明此过程:乳酸是一元酸,用HL表示。它的电离常为:KHL=1。4*-14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亨利定律的历史概观
林长春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4, 15 (9): 46-48
 支持材料 Top
PDF (1314KB) ( 3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亨利定律是现代物理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它却被应用于涉及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的所有科学分支学科中,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亨利定律是现代物理化学的一个重要内容,但它却被应用于涉及气体在液体中的溶解度的所有科学分支学科中,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

公告 More>>   
· 新年寄语
· 2024年《化学教育》订阅办法
· 投稿注意事项
· 中学化学“名师工作室”稿件征集
· 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公告
· 为《化学教育》代言
· 免费发表和下载文章的办法
· 化学教育微信扫一扫
重要会议及培训通知
友情链接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中国化学会
· 北京师范大学
广告服务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