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作者投稿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找回密码
读者中心
专家登录
编委登录
编辑登录
主编登录
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浏览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版权信息
编 委 会
栏目设置
投稿指南
网上投稿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写作培训
版权转让协议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下期要目
下载中心
期刊订阅
网上付款
邮局汇款
现金支付
期刊工具
Email Alert
RSS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ISSN 1003-3807
CN 10-1515/O6
1999年 第20卷 第12期 出版日期: 1999-06-18
本期栏目:
化学与社会
专论
课程与教材研讨
教学研究
调查报告
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选择
|
合并摘要
|
导入文献管理工具
化学与社会
Select
活性氧化学──自由基与生命
刘德明, 常利, 朱壮荣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9, 20 (
12
): 1-3
支持材料
Top
PDF
(1019KB) (
4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本文扼要介绍了活性氧的化学机制及活性氧对人体及生物体的作用与危害,介绍了活性氧与自由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体清除活性氧的措施。
本文扼要介绍了活性氧的化学机制及活性氧对人体及生物体的作用与危害,介绍了活性氧与自由基之间的关系以及人体清除活性氧的措施。
专论
Select
师专化学教法课培养学生教育科研能力的研究
胡志刚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9, 20 (
12
): 4-6
支持材料
Top
PDF
(1189KB) (
4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要本文通过作者十几年来在化学教学法课中以指导学生写化学教育研究论文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教育科研能力养成教育的探索,意在弥补目前我国师专培养目标中不要求师专生写毕...
要本文通过作者十几年来在化学教学法课中以指导学生写化学教育研究论文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教育科研能力养成教育的探索,意在弥补目前我国师专培养目标中不要求师专生写毕业论文等因素而导致的培养出来的多为“熟练型”(工匠型)教师,而不是“学者型”、“专家型”教师带来的缺憾。
课程与教材研讨
Select
全程渗透全程培养全面发展师范生的化学教育教学能力及素质
王磊, 刘知新, 刘小英, 苏伶俐, 尹冬冬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9, 20 (
12
): 7-10,15
支持材料
Top
PDF
(2839KB) (
4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本文从目前高师化学系学生教育教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模式以及教学论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的现状及其需要出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程渗透全程培养全面发展师范生的...
本文从目前高师化学系学生教育教学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模式以及教学论系列课程的教学改革实践的现状及其需要出发,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全程渗透全程培养全面发展师范生的化学教育教学能力及素质的培养模式及基本策略。
1999年高考化学试题评析
Select
考查素质联系实际重视实验体现创新──1999年高考化学试题评析与总复习建议
王美文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9, 20 (
12
): 11-15
支持材料
Top
PDF
(1590KB) (
24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1999年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是:考查素质、联系实际、重视实验、体现创新。为适应2000年高考命题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进一步改革,在总复习中必须以知识为依托,立足于能...
1999年高考化学试题的特点是:考查素质、联系实际、重视实验、体现创新。为适应2000年高考命题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进一步改革,在总复习中必须以知识为依托,立足于能力,扩大视野深化知识,做到读书求甚解,做题善多思。
Select
1990~1999年高考化学压轴题的回顾及启示
顾铁军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9, 20 (
12
): 16-17
支持材料
Top
PDF
(726KB) (
5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中总有一道立意高、情境新、设问巧、为人津津乐道的压轴题。这些题目能够挖掘考生的潜能,提高试卷的区分度,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和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导向...
每年的高考化学试题中总有一道立意高、情境新、设问巧、为人津津乐道的压轴题。这些题目能够挖掘考生的潜能,提高试卷的区分度,为高等学校选拔人才和对中学化学教学的导向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Select
巧解1999年高考化学计算题
顾永华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9, 20 (
12
): 18-19
支持材料
Top
PDF
(592KB) (
4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化学计算从定量的角度上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理论、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知识的理解,同时考查学生的思维逻辑性、敏捷性、发散性和创造性。1999年高考化学试题中,与化...
化学计算从定量的角度上考查考生对基本概念、理论、元素化合物和化学实验知识的理解,同时考查学生的思维逻辑性、敏捷性、发散性和创造性。1999年高考化学试题中,与化学计算有关的题目占了60分,题型有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
Select
1999年高考化学试题及标准答案中的疵瑕
彭国辉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9, 20 (
12
): 20-20,21
支持材料
Top
PDF
(663KB) (
4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1999年高考化学试题是一份难度明显降低,素质要求提高,有利于中学化学教学与高校选拔人才的好试题。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现就试题及标准答案的某些技术性的失误...
1999年高考化学试题是一份难度明显降低,素质要求提高,有利于中学化学教学与高校选拔人才的好试题。但在某些方面仍然存在不足,现就试题及标准答案的某些技术性的失误进行求疵指瑕。
Select
1999年高考化学试卷中STS的内容和特点
陈世华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9, 20 (
12
): 21
支持材料
Top
PDF
(306KB) (
5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审视1999年高考化学试卷,发现有关STS(科学、技术、社会)内容的试题量和分值占比例较大。
审视1999年高考化学试卷,发现有关STS(科学、技术、社会)内容的试题量和分值占比例较大。
Select
强化学生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兼评近年高考化学新热点
胡光焱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9, 20 (
12
): 22-22,23,25
支持材料
Top
PDF
(1170KB) (
4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三维空间想象能力是化学学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阔的三维空间为载体,寓以构思巧妙的新情景综合命题,成为近年高考迅速兴起的新热点。
三维空间想象能力是化学学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广阔的三维空间为载体,寓以构思巧妙的新情景综合命题,成为近年高考迅速兴起的新热点。
Select
C也应是正确选项
周占林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9, 20 (
12
): 23
支持材料
Top
PDF
(328KB) (
4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1999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第16小题,原题是:下列各组稀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或试纸,仅用溶液间的相互反应,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来。
1999年全国高考化学试题第16小题,原题是:下列各组稀溶液,不用其他试剂或试纸,仅用溶液间的相互反应,就可以将它们区别开来。
Select
1999年高考化学第33题浅析
薛秀学, 葛兰福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9, 20 (
12
): 24-25
支持材料
Top
PDF
(559KB) (
4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题目(1)中学教材上图示了NaCl晶体结构,它向三维空间延伸得到完美晶体。NiO(氧化镍)晶体的结构与NaCI相同,Ni
2+
与最邻近O
题目(1)中学教材上图示了NaCl晶体结构,它向三维空间延伸得到完美晶体。NiO(氧化镍)晶体的结构与NaCI相同,Ni
2+
与最邻近O
2-
的核间距离为a×;10
-8
cm,计算NiO晶体的密度(已知NiO的摩尔质量为74.7g·;mol
-1
)。
教学研究
Select
“物质的量”教学中学生认知建构探微
龚正元, 壮亚峰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9, 20 (
12
): 26-28
支持材料
Top
PDF
(1051KB) (
4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本文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分析了学生对“物质的量”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并试图揭示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建构机制。
本文以现代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分析了学生对“物质的量”进行有意义学习的条件,并试图揭示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建构机制。
Select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教学思路设计
汪麟书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9, 20 (
12
): 29-31
支持材料
Top
PDF
(179KB) (
10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探讨通过协调教材编写思路和学生学习思路的方法,解决学生学习“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困难。
探讨通过协调教材编写思路和学生学习思路的方法,解决学生学习“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困难。
调查报告
Select
有关北京市中学化学计算机辅助教学的软、硬件状况调查报告
马胜利, 黄冬芳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9, 20 (
12
): 32-34,31
支持材料
Top
PDF
(296KB) (
10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当前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将计算机的先进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北京市中学化学教学,推动化学学科...
当前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将计算机的先进技术更好地应用于北京市中学化学教学,推动化学学科计算机辅助教学(简称CAI )的发展,我们对北京市297位中学化学教师和520位学生进行了有关化学CAI软、硬件的问卷调查。
继续教育
Select
中学化学教师继续教育探微
沈世红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9, 20 (
12
): 35-38
支持材料
Top
PDF
(337KB) (
28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本文着重从参与继续教育的必要性、继续教育的方式和途径、继续教育的深化和完善3方面阐述了中学化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
本文着重从参与继续教育的必要性、继续教育的方式和途径、继续教育的深化和完善3方面阐述了中学化学教师继续教育的问题。
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
Select
演示实验教学的心理学思考
毕华林, 卢巍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9, 20 (
12
): 39-40,41
支持材料
Top
PDF
(255KB) (
39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生动、最有效的直观手段,它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演示实验教学的效益,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最生动、最有效的直观手段,它对于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素质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提高演示实验教学的效益,是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
Select
推广一种灵敏安全的氢氯混合爆炸器
陈运可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9, 20 (
12
): 41
支持材料
Top
PDF
(98KB) (
4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用中间打一直径约2cm圆孔(用于排水集气,塞橡皮塞)的罐头瓶的塑料盖,紧扣到一只无色透明的一次性塑料(软)茶杯口上,即制成了紧密不漏气(还可用少量水液封)的氢氯...
用中间打一直径约2cm圆孔(用于排水集气,塞橡皮塞)的罐头瓶的塑料盖,紧扣到一只无色透明的一次性塑料(软)茶杯口上,即制成了紧密不漏气(还可用少量水液封)的氢氯混合气体爆炸器(如图)。
Select
变被动为主动
欧群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9, 20 (
12
): 42-42,28
支持材料
Top
PDF
(173KB) (
38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课堂教学不能仅重视结论,而忽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适宜的教学情境,努力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探究,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课堂教学不能仅重视结论,而忽视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创设各种适宜的教学情境,努力引导学生学会主动探究,变被动为主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Select
中学化学史教育的运作方式
张国顺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9, 20 (
12
): 43-44,17
支持材料
Top
PDF
(251KB) (
21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讲一点化学史知识,已引起了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如何将这一知识内容融合在整个教学之中呢?多年来,笔者通过摸索和不断改进,总结出了“适时穿插”、“有...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讲一点化学史知识,已引起了广大教师的足够重视。如何将这一知识内容融合在整个教学之中呢?多年来,笔者通过摸索和不断改进,总结出了“适时穿插”、“有机渗透”、“系统讲述”等运作方式,取得了良好效果。
化学新知
Select
116和118号元素已经合成·稳定岛的存在已经证实
石磐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9, 20 (
12
): 45
支持材料
Top
PDF
(112KB) (
27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今年9月,人类合成超重元素的努力竖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美国劳仑斯一柏克莱国家实验室((LBNL)的领导人,核化学家Kenneth E.Gregorich宣布,在...
今年9月,人类合成超重元素的努力竖起了一个新的里程碑,美国劳仑斯一柏克莱国家实验室((LBNL)的领导人,核化学家Kenneth E.Gregorich宣布,在该实验室的88英寸回旋加速器上,研究者用高能
86
Kr离子轰击
208
Pb靶,氢核与铅核融合,放出一个中子,生成了118个质子和176个中子的新核——
293
118。120微秒后,该核分裂出一个α;粒子,衰变成另一个新核——
289
116。
Select
二恶英
重阳
化学教育(中英文). 1999, 20 (
12
): 45
支持材料
Top
PDF
(112KB) (
6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二恶英,dioxin的中译名,化学家们过去一直在“恶英”二字加“口”的左偏旁(另说只需恶字加口的左偏旁),因计算机字库一般无“口恶口英”二字而于近日废止。二恶英...
二恶英,dioxin的中译名,化学家们过去一直在“恶英”二字加“口”的左偏旁(另说只需恶字加口的左偏旁),因计算机字库一般无“口恶口英”二字而于近日废止。二恶英是两大类芳香化合物——二苯并二恶英与二苯并映喃的多氯代衍生物的总称,氯原子数1~10,其不同氯原子数及不同氯取代位置的同(congeners)总数为75+135=210种。
公告
More>>
·
新年寄语
·
2025年《化学教育》订阅办法
·
投稿注意事项
·
中学化学“名师工作室”稿件征集
·
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公告
·
为《化学教育》代言
·
免费发表和下载文章的办法
·
化学教育微信扫一扫
重要会议及培训通知
友情链接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中国化学会
·
北京师范大学
广告服务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