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作者投稿
注册
   找回密码    读者中心
专家登录 编委登录 编辑登录 主编登录  
 
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ISSN 1003-3807
CN 10-1515/O6
  2017年 第38卷 第2期 出版日期: 2017-01-18

本期栏目:

目录
职业教育
非化学专业化学教育
调研报告
主编寄语
化学·生活·社会
课程·教材·评价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问题讨论与思考
选择 | 合并摘要 | 导入文献管理工具
 目录
第38卷第2期封面和中英文目次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2): 0
 支持材料 Top
PDF (884KB) ( 6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第38卷第2期封面和中英文目次

第38卷第2期封面和中英文目次


 主编寄语
主编新年寄语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2): 1
 支持材料 Top
PDF (884KB) ( 1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主编新年寄语

主编新年寄语


 化学·生活·社会
手性离子液体在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的应用
贾娜尔·吐尔逊, 秦卫东, 谭瑞康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2): 3-7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070105
 支持材料 Top
PDF (1160KB) ( 8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手性离子液体在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的应用

简要介绍了手性离子液体用于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的一般原理,系统地介绍了基于手性离子液体的毛细管电泳对映体拆分的一元手性选择体系和二元手性选择体系,并在国内外...

简要介绍了手性离子液体用于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的一般原理,系统地介绍了基于手性离子液体的毛细管电泳对映体拆分的一元手性选择体系和二元手性选择体系,并在国内外研究现状的基础上展望了手性离子液体在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中的应用前景。


 课程·教材·评价
大学生个体发展多元化背景下“差别化”考试的改革与实践
孙宏滨, 王军, 何荣桓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2): 8-12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050083
 支持材料 Top
PDF (914KB) ( 7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在目前大学生个体发展多元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对所讲授的“物理化学”课程的考试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针对不同学生,在不显著影响考试卷面分数分布的前提下,提高对高分数...
在目前大学生个体发展多元化的社会大背景下,对所讲授的“物理化学”课程的考试方法进行了探索和实践,针对不同学生,在不显著影响考试卷面分数分布的前提下,提高对高分数段学生的区分度,降低对低数段学生的考核难度。在课程结束后的闭卷考试试卷中增加备选题,同时设计了相应的计分规则。考试结束后对试卷中“备选题”的利用情况和学生得分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和评价。实践结果表明,上述考试方法的调整达到了预期设定的目标。本实践结果也为“差别化”考试方法的推广提供了教学改革研究依据。

 理论教学
自发过程总熵判据的讨论式教学实践
许海郭玉鹏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2): 13-15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060009
 支持材料 Top
PDF (992KB) ( 11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自发过程总熵判据的讨论式教学实践

将讨论式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应用到物理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对物理化学的教学难点——热力学自发过程总熵判据的适用条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将讨论式教学法的基本思想应用到物理化学的课堂教学中,对物理化学的教学难点——热力学自发过程总熵判据的适用条件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最终归纳总结,得出重要结论:总熵判据只能用来判断过程的可逆性,不能直接判断过程的自发性。要想进一步判断过程的自发性质,须结合系统与环境之间交换的总功进行判断。通过讨论式教学实践,学生对热力学自发过程总熵判据的适用条件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给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掌握反应物电性结构轻松记忆有机反应
梁静, 高宏峰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2): 16-19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030076
 支持材料 Top
PDF (1440KB) ( 4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掌握反应物电性结构轻松记忆有机反应

有机反应按成键方式可以分为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和协同反应,基础有机化学中涉及的大部分反应属于离子型反应。掌握反应物的电性结构,清楚反应物中的亲核部位和亲...

有机反应按成键方式可以分为自由基反应、离子型反应和协同反应,基础有机化学中涉及的大部分反应属于离子型反应。掌握反应物的电性结构,清楚反应物中的亲核部位和亲电部位,不仅有助于学生理解离子型反应历程,轻松记忆反应,而且有助于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推导出课本中未曾讲述的反应。


“高分子化学”的情境化教学
郭丽华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2): 20-23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020060
 支持材料 Top
PDF (1960KB) ( 4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高分子化学”的情境化教学

讨论了基于图片、动画、实验和历史情境再现的“高分子化学”情境化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外延和内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讨论了基于图片、动画、实验和历史情境再现的“高分子化学”情境化教学模式。该模式能够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的外延和内涵,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逐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并使学生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


 实验教学
18/19F-PET药物自动化合成模拟实验的教学实践
姚新月, 张利芳, 曹建花, 张岩, 乔晋萍, 李崧, 朱霖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2): 24-29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110112
 支持材料 Top
PDF (1731KB) ( 9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sup>18/19</sup>F-PET药物自动化合成模拟实验的教学实践

放射性药物是PET显像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制备过程要求快速、高效、自动化完成。随着PET技术的快速推广,各国对放射性药物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培养本科生...

放射性药物是PET显像的核心技术之一,其制备过程要求快速、高效、自动化完成。随着PET技术的快速推广,各国对放射性药物专业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为培养本科生对放射化学应用技术的兴趣、普及放射性药物知识,在国家973、863项目资助下,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自2012年起,开设“本科生综合设计实验”课程——18/19F-PET药物自动化合成模拟实验,在自行研制的具有模拟合成PET药物功能、便于拆装的Synth8型自动化合成装置上完成教学实验,并利用TLC和LC-MS/MS方法定性和定量分析产物。本课程与当前放射性药物的实际应用紧密结合,将最新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实践,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科研思路,培养科学素养,提升科研能力。


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为导向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
黄微, 高明丽, 李婉, 刘济红, 田红军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2): 30-33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080076
 支持材料 Top
PDF (918KB) ( 11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实验内容方面,可以通过改进经典实验内容,开设前沿实验项目,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激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方法...
大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在实验内容方面,可以通过改进经典实验内容,开设前沿实验项目,加强学科交叉融合,激活学生创新意识;教学方法上可以通过设问、启发、引导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生物质吸附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对水中Cu2+吸附性能的研究
吕琳琳, 赵臻, 罗维巍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2): 34-38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060053
 支持材料 Top
PDF (1306KB) ( 15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生物质吸附剂的制备表征及其对水中Cu<sup>2+</sup>吸附性能的研究

介绍一个集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生物质吸附剂对水体中Cu2+吸附性能研究。首先制备出生物质...

介绍一个集物理化学、分析化学于一体的综合性实验——生物质吸附剂对水体中Cu2+吸附性能研究。首先制备出生物质吸附剂,并运用红外光谱仪分析其结构;考察了pH、时间、温度等条件对吸附剂吸附Cu2+的影响,研究其吸附机理。该实验涉及物理化学的表面吸附原理和分析化学中分析方法的运用、大型仪器的使用,以及数据处理方法,既锻炼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分析能力。


 职业教育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酸碱中和滴定概念教学设计
蔡晶, 徐承波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2): 39-42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5030069
 支持材料 Top
PDF (6959KB) ( 8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论的酸碱中和滴定概念教学设计

在多元外在表征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酸碱中和滴定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创设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情境、引入酸碱中和滴定概念与原理、介绍滴定管、选择指示剂、演示实...

在多元外在表征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酸碱中和滴定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创设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情境、引入酸碱中和滴定概念与原理、介绍滴定管、选择指示剂、演示实验、使用Netlogo解释酸碱中和滴定等内容。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设计能帮助高职生更好地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知识。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香料香精应用”教学改革
林平, 王东, 秦永华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2): 43-47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040003
 支持材料 Top
PDF (14810KB) ( 3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基于思维能力培养的“香料香精应用”教学改革

以“香料香精应用”教学创新实践为例,从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形态出发,就专业基础课如何将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理论教学和实验...

以“香料香精应用”教学创新实践为例,从科学设计教学内容和创新教学形态出发,就专业基础课如何将思维能力的培养贯穿在整个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改革过程中,怎样在有效跟踪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强化其学习能力及培养思维能力进行了初步探索,就如何通过改革考核模式在公平公正评价学生自主学习效果的同时实现科学评价其学习能力强化程度以及思维能力培养程度进行了研究,并对该课程的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改革实践及化妆品专业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进行了总结。


 非化学专业化学教育
医用基础化学配位化合物教学研究
秦向阳, 张俊娜, 兰婷, 李明华, 何炜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2): 48-51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060022
 支持材料 Top
PDF (915KB) ( 7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在医学“基础化学”“配位化合物”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式的研究型教学设计,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将配位化合物的概念、结构、性质和应用几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同时...
在医学“基础化学”“配位化合物”教学中,采用问题导向式的研究型教学设计,通过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将配位化合物的概念、结构、性质和应用几个知识点串联起来,同时将实验演示和医学案例贯穿于整个问题导向过程的教学模式能够获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结果表明,问题导向式的研究型教学设计不但能营造鲜活的大学课堂互动氛围,而且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学习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注意力,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主动的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谢一凡, 刘慧中, 杨若林, 蔡玉兴, 金玉杰, 李宁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2): 52-54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050087
 支持材料 Top
PDF (935KB) ( 30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高效液相色谱法在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槐角提取液中槐甙的含量,并应用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通过HPLC的组成及各部件工作原理的介绍、实验的实施、...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槐角提取液中槐甙的含量,并应用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仪器分析实验教学中。通过HPLC的组成及各部件工作原理的介绍、实验的实施、实验报告的完成、各部件运行的动画模拟的观看及各实验室的实地参观和介绍等教学过程,学生不仅掌握了高效液相色谱仪的基本原理及操作,也激发和提高了学生自己动手的学习兴趣,拓展了对先进仪器、先进技术和知识的了解,提高了仪器分析实验的教学质量。


氧化镁和氧化铝柱层析法分离胡萝卜素的实验效果对比分析
靳彩虹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2): 55-57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020103
 支持材料 Top
PDF (1006KB) ( 16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氧化镁和氧化铝柱层析法分离胡萝卜素的实验效果对比分析

通过比较氧化镁和氧化铝柱层析法分离胡萝卜素的实验效果,为实验选择最佳吸附剂。分别以粉末状氧化镁和氧化铝作为吸附剂,采用柱层析法分离菠菜叶中的胡萝卜素。采用...

通过比较氧化镁和氧化铝柱层析法分离胡萝卜素的实验效果,为实验选择最佳吸附剂。分别以粉末状氧化镁和氧化铝作为吸附剂,采用柱层析法分离菠菜叶中的胡萝卜素。采用氧化镁作吸附剂,可将菠菜叶中的色素清晰地分为3条色带,从层析柱前向后依次为胡萝卜素、叶绿素a和叶绿素b,各色带致密,边缘整齐,彼此界限清晰;采用氧化铝作吸附剂,同样分离出3条色带,但色带均弥散较宽,颜色较浅,边缘欠整齐,以胡萝卜素带最显著。结果表明,柱层析法分离胡萝卜素时,氧化镁作为吸附剂实验效果优于氧化铝。


 调研报告
化学演示实验课堂非言语性教学技能评价问卷初步编制
陈迪妹, 叶剑强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2): 58-62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080063
 支持材料 Top
PDF (927KB) ( 8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通过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编制了化学演示实验课堂中非言语性教学技能的评价问卷。特殊性探索因素分析中的分层面个别因素分析将非言语性教学技能限定为板书...
通过文献分析,开放式问卷调查和个别访谈,编制了化学演示实验课堂中非言语性教学技能的评价问卷。特殊性探索因素分析中的分层面个别因素分析将非言语性教学技能限定为板书技能、信息技术运用技能、教态变化技能、课堂管理组织技能、解题技能、课堂观察技能、演示实验技能等7个维度;验证性因素分析支持非言语性教学技能评价问卷结构;所编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以作为化学教师非言语性教学技能的有效测量工具。

 问题讨论与思考
三卤化硼Lewis酸性强弱理论研究之比较
陈晓峰, 王萌, 吴勇, 李顺利, 包建春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2): 63-69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5090089
 支持材料 Top
PDF (969KB) ( 7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三卤化硼BX3是典型的Lewis酸,在化学中有广泛的应用。通常认为,BX3Lewis酸性依BF3
三卤化硼BX3是典型的Lewis酸,在化学中有广泛的应用。通常认为,BX3Lewis酸性依BF3 < BCl3 < BBr3顺序依次增强,这与按取代基电负性数值判断中心原子缺电子得到的结论完全相反。目前,关于影响BX3Lewis酸性的因素,还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选取其中有代表性的研究进行了比较分析。

噻吩与6种氢化物相互作用本质的从头算MP2研究
熊艳, 李文辉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2): 70-76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040037
 支持材料 Top
PDF (2757KB) ( 7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噻吩与6种氢化物相互作用本质的从头算MP2研究

在从头算MP2/aug-cc-pVDZ理论水平上,研究了6种典型氢化物HnX(HCl、HF、H2

在从头算MP2/aug-cc-pVDZ理论水平上,研究了6种典型氢化物HnX(HCl、HF、H2O、H2S、NH3、PH3)与杂芳环噻吩(C4H4S)分子形成复合物的几何形状及其相互作用的本质。寻找到C4H4S与小分子氢化物形成的π型优势噻吩复合物。用对称匹配微扰理论(SPTA)和自然键轨道(NBO)理论,分析了该系列复合体系的能量及其分项。SPTA模拟计算结果表明,C4H4S系列6种小分子氢化物复合体系间的静电作用能和色散作用能贡献较大,是关键项,而分子间的诱导作用能的贡献占比较小。其中当X=F或O原子时,分子间静电相互作用能分项占比稍占优势,而当X=N,Cl,S和P原子时,则分子间色散相互作用能分项稍占优势。自然键轨道理论和电子局域密度函数图也支持以上结论。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甘肃科学教育馆普及化学知识考略
刘公园, 刘会敏, 胡志刚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2): 77-81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5120060
 支持材料 Top
PDF (971KB) ( 79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甘肃科学教育馆是1939年创立的一个致力于科学教育与推广的专门机构。民国时期的甘肃科学教育馆克服重重困难,综合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宣传科学知识,尽力协助学校科学教育...
甘肃科学教育馆是1939年创立的一个致力于科学教育与推广的专门机构。民国时期的甘肃科学教育馆克服重重困难,综合运用多种方式积极宣传科学知识,尽力协助学校科学教育,切实开展科学研究工作,为西北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也为新中国的科普事业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化学教育》稿件征集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2): 2
 支持材料 Top
PDF (632KB) ( 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化学教育》稿件征集
《化学教育》稿件征集

公告 More>>   
· 新年寄语
· 2024年《化学教育》订阅办法
· 投稿注意事项
· 中学化学“名师工作室”稿件征集
· 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公告
· 为《化学教育》代言
· 免费发表和下载文章的办法
· 化学教育微信扫一扫
重要会议及培训通知
友情链接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中国化学会
· 北京师范大学
广告服务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