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作者投稿
注册
   找回密码    读者中心
专家登录 编委登录 编辑登录 主编登录  
 
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ISSN 1003-3807
CN 10-1515/O6
  2019年 第40卷 第18期 出版日期: 2019-09-18

本期栏目:

目录
教师教育
非化学专业化学教育
信息技术与化学
调研报告
化学·生活·社会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国内外动态
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书评
选择 | 合并摘要 | 导入文献管理工具
 目录
第40卷第18期封面和中英文目次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0
 支持材料 Top
PDF (1314KB) ( 16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第40卷第18期封面和中英文目次

第40卷第18期封面和中英文目次


 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
所见皆是的元素铈
王薇, 唐瑜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1-4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9020032
 支持材料 Top
PDF (8052KB) ( 4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所见皆是的元素铈

铈是稀土资源中储量最高的元素,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能与其他物质组成品种繁多、性能各异的铈基新材料,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机械、轻工、环境保护、农...

铈是稀土资源中储量最高的元素,具有独特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能与其他物质组成品种繁多、性能各异的铈基新材料,广泛应用于冶金、石油化工、机械、轻工、环境保护、农业、军工等领域,是新能源、新兴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铈在冶金、发光与发火材料、玻璃与陶瓷工业、抛光粉、催化领域等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领域中的应用。


新元素中文命名社会征集工作的回顾与思考
才磊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5-11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9030075
 支持材料 Top
PDF (1493KB) ( 36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介绍了新元素(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中文命名社会征集工作的过程、方法及结果。以此征集活动为例,对化学元素的中文命名原则及其给予的启示...

介绍了新元素(113号、115号、117号、118号元素)中文命名社会征集工作的过程、方法及结果。以此征集活动为例,对化学元素的中文命名原则及其给予的启示进行了探讨。


 化学·生活·社会
解密草甘膦
王衡, 伍晓春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12-16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8100067
 支持材料 Top
PDF (1215KB) ( 4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解密草甘膦

草甘膦作为全球第一大农药单剂,在2017年市场需求量超过80万吨。中国作为第一大草甘膦出口国在2017年的总产量超过50万吨,其中约80%用于出口。从草甘...

草甘膦作为全球第一大农药单剂,在2017年市场需求量超过80万吨。中国作为第一大草甘膦出口国在2017年的总产量超过50万吨,其中约80%用于出口。从草甘膦结构和性质、毒性、合成、使用量以及污染的治理方面进行介绍,其目的是唤醒公众重视环境保护,帮助大众树立环境保护从身边做起的意识。


 理论教学
气体摩尔热容的拓展性教学
胡粉娥, 魏生贤, 李栋玉, 时有明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17-22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9010039
 支持材料 Top
PDF (1184KB) ( 6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物质的摩尔热容是热量传递、熵增、焓变等计算中的重要参数之一。为让学生全面掌握摩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以气体为例,基于文献调研,对理想气体、范德瓦尔斯气...

物质的摩尔热容是热量传递、熵增、焓变等计算中的重要参数之一。为让学生全面掌握摩尔热容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以气体为例,基于文献调研,对理想气体、范德瓦尔斯气体、昂尼斯气体、雷德利克-邝气体的摩尔热容进行了系统化地归纳分析。利用热力学第一定律及热力学相关公式导出了改进型雷德利克-邝气体的摩尔热容。并对气体摩尔热容与物态方程的内在联系、摩尔定压热容与摩尔定体热容的差别进行了讨论与分析。这些研究结果对气体摩尔热容的拓展性教学及学生的创新性自学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仪器分析双语教学探究
郭明, 楼丹, 吴荣晖, 周建钟, 李铭慧, 夏琪涵, 文先红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23-28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8090042
 支持材料 Top
PDF (5912KB) ( 3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仪器分析双语教学探究

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仪器分析的双语教学情况,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资源库建设、新型教学模式构建与教学方法实践、课堂教学考评、教学团队建设等。以期进一步拓宽...

探讨了混合式教学模式下仪器分析的双语教学情况,主要包括:教学设计、资源库建设、新型教学模式构建与教学方法实践、课堂教学考评、教学团队建设等。以期进一步拓宽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提升学生运用外语获取仪器分析前沿知识和自主综合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和课程国际化水平。


化学势在解决相平衡类问题中的应用探究
张海洲, 欧阳跃军, 唐莉莉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29-32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8100055
 支持材料 Top
PDF (1061KB) ( 4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采用微元法对有关平衡类问题中化学势变化进行了集中分析和讨论,将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压的关系式、开尔文公式以及稀溶液的依数性公式等知...

采用微元法对有关平衡类问题中化学势变化进行了集中分析和讨论,将克劳修斯-克拉贝龙方程、液体的饱和蒸气压与外压的关系式、开尔文公式以及稀溶液的依数性公式等知识点有机的关联起来,显著降低了相关知识内容的学习难度,并对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起到了有效锻炼和促进作用。


 实验教学
基于绿色化学的基础化学实验改进——以“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为例
周贤亚, 郑蕾, 黄磊, 杨丽, 聂丽, 秦兴兴, 汪颖, 魏润峰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33-35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8110152
 支持材料 Top
PDF (1888KB) ( 3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基于绿色化学的基础化学实验改进——以“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为例

以“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为例,分析了传统实验中存在的试剂用量大、“三废”排放多等问题,以绿色化学为...

以“二氧化碳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为例,分析了传统实验中存在的试剂用量大、“三废”排放多等问题,以绿色化学为突破口,采用氢氧化钠-酚酞溶液替代火柴进行验纯,使用注射器代替碘量瓶集气,通过上述方法对实验进行优化设计,达到了绿色化、准零排放的要求,可以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有机化学实验改革——以丙烯酸丁酯的制备为例
张佳瑜, 朱洁莲, 毛明富, 刘湘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36-38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8120082
 支持材料 Top
PDF (1006KB) ( 4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结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设计并实施了丙烯酸丁酯制备实验。首先让学生查阅资料,对乙酸异戊酯制备和丙烯酸丁酯制备实验中的催化剂、反...

结合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特点,在有机化学实验教学中设计并实施了丙烯酸丁酯制备实验。首先让学生查阅资料,对乙酸异戊酯制备和丙烯酸丁酯制备实验中的催化剂、反应条件、原料和产物性质等内容进行比较分析,并设计初步的实验方案;然后在具体教学实施时通过考察催化剂、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的变化,让学生分析这些因素对丙烯酸丁酯产率的影响趋势;最后让学生撰写出基于课外拓展的实验报告内容。整个实验的设计与安排有助于学生初步了解科学研究的方法,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仪器分析综合实验:MoS2/MIL-101(Fe)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降解布洛芬的研究
刘宁, 景楚文, 黄文远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39-43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8060108
 支持材料 Top
PDF (3944KB) ( 34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仪器分析综合实验:MoS<sub>2</sub>/MIL-101(Fe)的制备、表征及其光催化降解布洛芬的研究

采用溶剂热的方法制备出MoS2/MIL-101(Fe)纳米复合型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扫...

采用溶剂热的方法制备出MoS2/MIL-101(Fe)纳米复合型催化剂,通过X射线衍射、固体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傅里叶红外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催化剂的结构和形态进行表征。并用该催化剂对布洛芬(Ibuprofen,IBP)进行光催化降解,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对IBP光催化降解前后的浓度进行定量分析,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IBP光催化降解产物进行定性分析。本实验将制备复合材料的方法与多种仪器分析方法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材料制备方法及其应用的同时,着重学习了各种分析测试仪器的使用方法和基本原理。


化学需氧量(COD)测定的绿色化教学实验方案与实践
李广超, 孟庆华, 杨伟华, 贾文林, 袁兴程, 王海营, 赵爽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44-47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8100051
 支持材料 Top
PDF (1107KB) ( 8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化学需氧量(COD)测定的绿色化教学实验方案与实践

在以邻苯二甲酸氢钾配制的水样作为测定COD水样,以及硫酸铁代替硫酸汞的条件下,通过对水样体积、重铬酸钾溶液的体积、浓硫酸用量以及加热回流时间等几方面因素的...

在以邻苯二甲酸氢钾配制的水样作为测定COD水样,以及硫酸铁代替硫酸汞的条件下,通过对水样体积、重铬酸钾溶液的体积、浓硫酸用量以及加热回流时间等几方面因素的讨论,设计出适合COD测定教学实验的实验方案。采用该实验方案不仅能够很好地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而且可以减少有毒有害废液的产生和排放。该实验方案可以作为COD测定的绿色化教学实验推广应用。


 教师教育
化学师范生对化学本质及其教学的认识研究
余淞发, 邓峰, 李艾玲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48-53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8010073
 支持材料 Top
PDF (1336KB) ( 11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使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以广东某高校的化学师范生为样本,测查了30名化学师范生对化学本质的认识状况、教学意愿及教学策略。结果表明,(1)师范生对化学本质(...

使用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以广东某高校的化学师范生为样本,测查了30名化学师范生对化学本质的认识状况、教学意愿及教学策略。结果表明,(1)师范生对化学本质(包括化学知识的性质、来源、论证、评价等维度)的认识主要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取向;(2)师范生仅在对个别化学本质维度的认识上涉及到化学的学科专属性;(3)师范生有进行化学本质教学的意愿并能阐述原因,但缺乏进行化学本质教学的策略。据此对我国化学师范生教育及其研究提出相关建议。


 非化学专业化学教育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本科国家教学质量标准视角下传递过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任永胜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54-61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8070121
 支持材料 Top
PDF (8879KB) ( 119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本科国家教学质量标准视角下传递过程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本科国家教学质量标准视角下,针对国内大多数化工类高校传递过程原理教学中存在的弊端,通过对比国内外化工类高校传递过程原理的开设情况,并在...

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及本科国家教学质量标准视角下,针对国内大多数化工类高校传递过程原理教学中存在的弊端,通过对比国内外化工类高校传递过程原理的开设情况,并在大多数国内化工类高校“化工原理”与“传递过程原理”同时开设的基础上,提出优化传递过程原理课程知识体系,将“三传”发展史融入课程教学,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兴趣,以类比教学为主、多种教学方法耦合教学,突出学生中心和产出导向的课程考核标准等教学改革措施。改革后的传递过程原理课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还提高了学生解决复杂化学工程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实验“缓冲溶液的配制与性质”的改进与优化
王翠琼, 付薪菱, 彭学东, 蒋银燕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62-64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8100056
 支持材料 Top
PDF (1971KB) ( 39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医学院校基础化学实验“缓冲溶液的配制与性质”的改进与优化

针对医学院校基础化学课程中关于缓冲溶液性质的实验存在的实验内容简单、检测方法单一等问题,提供了一系列的优化方法,如使用pH计测量、增设缓冲浓度梯度和缓冲比...

针对医学院校基础化学课程中关于缓冲溶液性质的实验存在的实验内容简单、检测方法单一等问题,提供了一系列的优化方法,如使用pH计测量、增设缓冲浓度梯度和缓冲比等。结果表明,学生不仅能掌握缓冲溶液的抗酸抗碱能力,还能更深地理解其缓冲作用原理。


竹叶黄酮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性研究综合实验
龙旭, 唐于平, 史亚军, 孟庆华, 郭惠, 张光辉, 李佳佳, 张拴, 李小蓉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65-69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8100154
 支持材料 Top
PDF (1655KB) ( 2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竹叶黄酮提取工艺及体外抗氧化性研究综合实验

设计一个将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含量测定、抗氧化性能研究等集于一体,针对中药特色专业开设的综合实验。该实验以毛竹竹叶为原料,对竹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参数进行考察。...

设计一个将中药有效成分提取、含量测定、抗氧化性能研究等集于一体,针对中药特色专业开设的综合实验。该实验以毛竹竹叶为原料,对竹叶总黄酮提取工艺参数进行考察。最佳工艺参数为: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25,提取时间为2.0 h,提取温度为80℃时,总黄酮提取率可达2.24 mg/g,并进一步研究了竹叶黄酮的抗氧化性能。本实验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化学中的提取理论知识,分析化学中数据处理方法及仪器分析中紫外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在锻炼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基础上,又提高了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的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与化学
基于手机录像功能的相变类观察实验改进
姚夙, 韦寿莲, 汪洪武, 刘艳清, 邓思华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70-72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9020083
 支持材料 Top
PDF (6232KB) ( 4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基于手机录像功能的相变类观察实验改进

建立了一种基于手机录像的简便观察方法,可以用于毛细管法测定熔点、毛细管法测定沸点、氯化铵的结晶等相变类实验的改进。该方法一方面可以明显提高相变类实验的观察...

建立了一种基于手机录像的简便观察方法,可以用于毛细管法测定熔点、毛细管法测定沸点、氯化铵的结晶等相变类实验的改进。该方法一方面可以明显提高相变类实验的观察效果,便于学生清晰准确地捕捉记录相变过程;另一方面可以反复回放实验过程,便于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和教师的检查指导。该方法对提高学生的实验积极性和实验效果具有较大的帮助,并为实验的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基于化工模拟的氨法烟气脱硫工艺设计案例教学探讨
史永永, 刘飞, 潘红艳, 易芸, 林倩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73-77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8070136
 支持材料 Top
PDF (2799KB) ( 5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基于化工模拟的氨法烟气脱硫工艺设计案例教学探讨

在化工设计课程教学中将科研项目成果“氨法烟气脱硫工艺设计项目”转化为典型教学案例,并结合现代化工设计方法,引入化工模拟软件Aspe...

在化工设计课程教学中将科研项目成果“氨法烟气脱硫工艺设计项目”转化为典型教学案例,并结合现代化工设计方法,引入化工模拟软件Aspen Plus进行化工过程设计,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气液两相吸收过程所涉及的化学反应设计、分离序列的选择与应用、能量匹配与集成优化等,使课程理论教学更加生动,将复杂的化工设计过程讲解透彻,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实际工程设计能力。


 调研报告
理科师范生使用课程材料的研究——以广州市某高校为例
陈博, 陈钰淳, 罗杨婷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78-82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9010040
 支持材料 Top
PDF (1144KB) ( 10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利用“理科师范生使用课程材料情况问卷”,对广州市某高校167名理科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期间使用课程材料的形态进行调查,发现理科师范生在...

利用“理科师范生使用课程材料情况问卷”,对广州市某高校167名理科师范生在教育实习期间使用课程材料的形态进行调查,发现理科师范生在各维度均表现出较好的课程材料使用形态,但未达到很高的水平。不同专业师范生的课程材料使用形态在“科学探究”“STSE”和“教师学习”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实习学校类型师范生的课程材料使用形态在“STSE”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实习年级师范生的课程材料使用形态不存在显著差异;有无家教经验师范生的课程材料使用形态在“科学探究”“STSE”和“教师学习”维度存在显著差异。文章最后提出理科师范教育的建议。


 国内外动态
无糖饮料中阿斯巴甜及其水解成分的探究——介绍一个国外本科生实验并讨论其相关问题
马新雨, 王志鹏, 田杰, 许兵, 蒋振雄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83-88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8050045
 支持材料 Top
PDF (3234KB) ( 5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无糖饮料中阿斯巴甜及其水解成分的探究——介绍一个国外本科生实验并讨论其相关问题

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广泛且紧密的联系。国外本科生化学基础理论与实验教学常与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及现象良好结合,这既使得学生可以利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

化学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广泛且紧密的联系。国外本科生化学基础理论与实验教学常与生活中的化学物质及现象良好结合,这既使得学生可以利用化学知识解释或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又利于培养学生对于化学的兴趣。介绍一个国外的本科生实验,即通过简单的水解反应和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定无糖饮料中常见的甜味剂阿斯巴甜及其水解产物。阿斯巴甜作为一种重要的食品添加剂具有最简单的苯丙氨酸-天冬氨酸二肽甲酯结构,本实验也同时研究了多肽在酸或碱条件下的水解反应,可谓一举多得。此实验的安排与施行值得国内有机化学实验借鉴,对于让学生认识与理解多肽的一级结构有助,并为今后的生物化学学习奠定基础。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西方传教士与近代化学在中国的传播
江家发, 殳晓玥, 葛秋霖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89-93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8010031
 支持材料 Top
PDF (1126KB) ( 5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传教士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在中国近代科学建立过程中,发挥了传播者的作用。通过概述西方传教士来华前我国的化学学科发展状况,分析传教士来华的主要目的和知识传教...

传教士作为一个独特的群体,在中国近代科学建立过程中,发挥了传播者的作用。通过概述西方传教士来华前我国的化学学科发展状况,分析传教士来华的主要目的和知识传教的背景,列举了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化学知识的主要途径及成果,旨在探讨其对近代化学在我国传播发展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并通过对来华传教士在华行为动机及其成效的分析,试图对其在中国近代化学建立过程中发挥的作用进行客观的评价。


 书评
石油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评《石油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
康永华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94
 支持材料 Top
PDF (886KB) ( 3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石油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评《石油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

石油化学专业人才培养研究——评《石油化工应用型人才培养理论与实践》


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评《创业教育评价》
温道军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95
 支持材料 Top
PDF (855KB) ( 4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评《创业教育评价》

创业教育评价体系的构建研究——评《创业教育评价》


试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评《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许佳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96
 支持材料 Top
PDF (855KB) ( 4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试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评《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试论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评《高校学生管理创新模式研究》


第五届全国化学教育高峰论坛暨《化学教育》读者作者编者学术交流会纪要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97
 支持材料 Top
PDF (662KB) ( 1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第五届全国化学教育高峰论坛暨《化学教育》读者作者编者学术交流会纪要

第五届全国化学教育高峰论坛暨《化学教育》读者作者编者学术交流会纪要


“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专栏征稿通知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11
 支持材料 Top
PDF (697KB) ( 19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专栏征稿通知

“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专栏征稿通知


《化学知识与环境化学知识的关系》更正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88
 支持材料 Top
PDF (899KB) ( 1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化学知识与环境化学知识的关系》更正

《化学知识与环境化学知识的关系》更正


2020年《化学教育》订阅通知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9, 40 (18): 53
 支持材料 Top
PDF (869KB) ( 6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2020年《化学教育》订阅通知

2020年《化学教育》订阅通知


公告 More>>   
· 新年寄语
· 2024年《化学教育》订阅办法
· 投稿注意事项
· 中学化学“名师工作室”稿件征集
· 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公告
· 为《化学教育》代言
· 免费发表和下载文章的办法
· 化学教育微信扫一扫
重要会议及培训通知
友情链接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中国化学会
· 北京师范大学
广告服务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