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作者投稿
注册
   找回密码    读者中心
专家登录 编委登录 编辑登录 主编登录  
 
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ISSN 1003-3807
CN 10-1515/O6
  2005年 第26卷 第1期 出版日期: 2005-01-02

本期栏目:

化学与社会
知识介绍
专论
新课程天地
教学研究
教师教育
调查报告
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
国内外信息
问题讨论与思考
化学奥林匹克
选择 | 合并摘要 | 导入文献管理工具
 信息与公告
努力进取 不断创新——2005年新年贺辞
朱文祥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5, 26 (1): 1
 支持材料 Top
PDF (428KB) ( 4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化学与社会
高铁酸钾与饮用水处理
郭士成, 林秋华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5, 26 (1): 2-3,27
 支持材料 Top
PDF (2337KB) ( 4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介绍了高铁酸钾的制备、性质以及在饮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介绍了高铁酸钾的制备、性质以及在饮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

化学废旧电池的环境污染和利用
戴志群, 黄思良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5, 26 (1): 4-5
 支持材料 Top
PDF (986KB) ( 3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本文就化学电池的种类、废旧电池的危害、电池工业的发展方向、国内外废旧电池的再生和利用情况进行了讨论,并对我国废旧电池的回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本文就化学电池的种类、废旧电池的危害、电池工业的发展方向、国内外废旧电池的再生和利用情况进行了讨论,并对我国废旧电池的回收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知识介绍
新型甜味剂——木糖醇
朱殿飞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5, 26 (1): 6-8
 支持材料 Top
PDF (1200KB) ( 4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木糖醇作为新型甜味剂,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木糖醇的理化性质、医用价值及木糖醇的生产过程。
木糖醇作为新型甜味剂,已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介绍了木糖醇的理化性质、医用价值及木糖醇的生产过程。

有机磷农药及其危害
付广云, 韩长秀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5, 26 (1): 9-10
 支持材料 Top
PDF (867KB) ( 3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目前,我国生产200多种农药,年产量近30万吨,其中有机磷农药生产约占总产量的80%。本文介绍了有机磷农药的结构、性质、危害机理,以及在环境中的降解转化。
目前,我国生产200多种农药,年产量近30万吨,其中有机磷农药生产约占总产量的80%。本文介绍了有机磷农药的结构、性质、危害机理,以及在环境中的降解转化。

芳香性研究进展
柴兰琴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5, 26 (1): 11-13
 支持材料 Top
PDF (1278KB) ( 4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综述了芳香性的概念,芳香性的判据和应用以及研究进展,随着量子理论和合成新的芳香环的迅速发展,芳香性含意也在深化和发展,芳香族化合物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综述了芳香性的概念,芳香性的判据和应用以及研究进展,随着量子理论和合成新的芳香环的迅速发展,芳香性含意也在深化和发展,芳香族化合物的应用范围日益扩大。

 专论
我国目前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述评
周青, 刘建青, 杨辉祥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5, 26 (1): 14-16
 支持材料 Top
PDF (1476KB) ( 4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通过报刊检索法,以3种中等化学教育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分析出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主要分为3种类型:理论研究;经验总结或理论运用;具体实验设计。同时分析出:我...
通过报刊检索法,以3种中等化学教育核心期刊为研究对象,分析出目前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主要分为3种类型:理论研究;经验总结或理论运用;具体实验设计。同时分析出:我国中学化学实验研究设计角度较为全面,但方法水平总体不高,对新课程下的实验设计研究不够。解决的途径为:加强实验设计的理论研究;更新广大一线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中学化学教师实验设计水平。

 新课程天地
在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基于核心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新世纪”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1(必修)》第2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王磊, 范晓琼, 宋万琚, 王卫平, 刘沂珍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5, 26 (1): 17-20,58
 支持材料 Top
PDF (220KB) ( 16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对事实为本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也为观念为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本文以“新世纪”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

高中化学新课程、新教材对事实为本的教学设计提出了挑战,也为观念为本的教学设计提供了很好的平台。本文以“新世纪”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 1(必修)》第 2章第 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的教学设计及实施为例,阐述了在高中化学新课程中如何进行基于核心观念建构的教学设计这一理论和方法。


中学化学新课程中的技术素养
王秀红, 高晓伟, 李艳梅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5, 26 (1): 21-23
 支持材料 Top
PDF (1311KB) ( 39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现代基础技术教育是国际理科教育发展的一项新课题,技术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出有利于扭转我国“纯”科学教育的偏向,促进STS教育的进一步实施。而化学...
现代基础技术教育是国际理科教育发展的一项新课题,技术素养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出有利于扭转我国“纯”科学教育的偏向,促进STS教育的进一步实施。而化学科学以其特有的化学实验技术及其与现代高新技术的紧密联系而成为与人们生产、生活联系最为紧密的学科之一,因此在化学新课程中培养学生的技术素养是一项十分重要而有意义的课题,有必要对化学新课程中技术素养的培养目标,技术教育内容以及培养模式加以探讨和研究。

 教学研究
活动教学在高师生学习高中化学新课标中的应用
李佳, 陈娜, 陈华, 麦达勤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5, 26 (1): 24-27
 支持材料 Top
PDF (1560KB) ( 4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本文通过高师生在课堂上学习高中化学新课标的过程,阐述了进行活动教学的重要性;阐述了高师生活动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的设计;建构了活动教学模式构架,并提出活动教学以...
本文通过高师生在课堂上学习高中化学新课标的过程,阐述了进行活动教学的重要性;阐述了高师生活动教学内容、形式和方法的设计;建构了活动教学模式构架,并提出活动教学以应用性和实践性为基本特点。

自我监控影响学生实验问题解决的初步研究
李广洲, 孙同明, 任红艳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5, 26 (1): 28-31
 支持材料 Top
PDF (1807KB) ( 3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作者提出了自我监控影响化学实验问题解决的心理模式,并对学生实验问题解决过程中自我监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我监控通过对问题的表征、问题的解析、实验方...
作者提出了自我监控影响化学实验问题解决的心理模式,并对学生实验问题解决过程中自我监控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自我监控通过对问题的表征、问题的解析、实验方案的设计以及实验操作进行着不间断的影响而渗透在整个实验问题解决过程中,从而影响到问题解决的速度和质量。

初中生化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能力的现状分析
蒋艳旻, 吴星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5, 26 (1): 32-34,44
 支持材料 Top
PDF (2451KB) ( 39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初中生化学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能力是构成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成分,对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采用访谈和调查的方法对上述问题做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
初中生化学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能力是构成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的重要成分,对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起着关键作用。本研究采用访谈和调查的方法对上述问题做了初步探讨。研究结果表明:(1)初中生化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能力总体水平不高,其中监测性、调控性和评价性总体偏低。(2)学优生、中等生和学困生在化学问题解决中的元认知能力差异非常显著。(3)化学问题解决中元认知能力的高低是影响初中生化学学习成绩的因素之一。

创设问题情景,激活学生的思维是过程教学的关键
柳世明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5, 26 (1): 35-36,41
 支持材料 Top
PDF (1792KB) ( 3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本文结合问题、科学创新及创新教学,指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加强问题情景的创设,通过问题情景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展开过程教学;并结合课堂实例、学习心理学对创设问题情...
本文结合问题、科学创新及创新教学,指出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应加强问题情景的创设,通过问题情景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展开过程教学;并结合课堂实例、学习心理学对创设问题情景的方式、策略作了较全面的论述。

以知识为载体建构意义
陈争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5, 26 (1): 37-39
 支持材料 Top
PDF (1386KB) ( 4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本文以课例“玻璃和陶瓷”为例,分析了以知识为载体建构意义的课堂的建构过程,分析了学生在框架式问题和真实情境中探究知识、建构意义的过程,并对教师和学生的意义建构进...
本文以课例“玻璃和陶瓷”为例,分析了以知识为载体建构意义的课堂的建构过程,分析了学生在框架式问题和真实情境中探究知识、建构意义的过程,并对教师和学生的意义建构进行了反思。

组织学生探究有机氧化还原反应
郝希明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5, 26 (1): 40-41
 支持材料 Top
PDF (802KB) ( 4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教师教育
“中学化学解题技巧”课程开设探讨
林珩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5, 26 (1): 42-44
 支持材料 Top
PDF (1422KB) ( 4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中学化学解题技巧”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化学教学论课程相辅相成。这门课程对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对...
“中学化学解题技巧”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与化学教学论课程相辅相成。这门课程对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促进作用。本文对该课程对高师生如何进行科学方法的启迪和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课堂评价作了进一步的阐述,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调查报告
中学生宏微符三结合学习化学的调查研究
贾杰, 梁永平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5, 26 (1): 45-48
 支持材料 Top
PDF (1666KB) ( 4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化学的学科特征要求学习化学要宏微符三水平有机结合。本文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没有把化学内容所包含的宏观、微观、以及符号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生的头脑中宏...
化学的学科特征要求学习化学要宏微符三水平有机结合。本文通过调查发现中学生的化学学习没有把化学内容所包含的宏观、微观、以及符号水平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学生的头脑中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是孤立存在的,不能进行有机地联系。针对存在的问题,论文提出了宏微符三水平结合性学习的教学建议:(1)突出符号的宏观与微观意义;(2)重视物质化学性质的宏观展示;(3)强化微粒作用观的形成;(4)重视科学解释性评价;(5)引入多媒体技术。

化学方程式的快速输入方法
王志强, 谢鹏飞, 许胜先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5, 26 (1): 49-50
 支持材料 Top
PDF (960KB) ( 39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
化学实验教学中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
白慧杰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5, 26 (1): 51-51,56
 支持材料 Top
PDF (444KB) ( 20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化学实验是有趣的,它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许多化学实验同时又是危险的,稍不小心,它可能给学生造成这样或那样的伤害,从而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因此老师应从...
化学实验是有趣的,它能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许多化学实验同时又是危险的,稍不小心,它可能给学生造成这样或那样的伤害,从而影响实验教学效果。因此老师应从多方面入手,引导学生加强安全意识。

铁与水反应实验的改进
胡业宏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5, 26 (1): 52
 支持材料 Top
PDF (181KB) ( 8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铁与水反应,很多教师都提出了改进方法,笔者从另一些角度达到实验目的,简化了实验装置,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减少了可能的危险。
铁与水反应,很多教师都提出了改进方法,笔者从另一些角度达到实验目的,简化了实验装置,提高了实验的成功率,减少了可能的危险。

铁与水反应实验的改进
齐俊林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5, 26 (1): 53-53,56
 支持材料 Top
PDF (478KB) ( 22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从一道发明专利给化学实验教学研究的启示
刘怀乐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5, 26 (1): 54-56
 支持材料 Top
PDF (668KB) ( 4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双连试管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黄福祥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5, 26 (1): 57-58
 支持材料 Top
PDF (395KB) ( 69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问题讨论与思考
十字交叉法的导出和运用
刘有智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5, 26 (1): 59-61
 支持材料 Top
PDF (407KB) ( 29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化学奥林匹克

 书讯

 国内外信息

公告 More>>   
· 新年寄语
· 2024年《化学教育》订阅办法
· 投稿注意事项
· 中学化学“名师工作室”稿件征集
· 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公告
· 为《化学教育》代言
· 免费发表和下载文章的办法
· 化学教育微信扫一扫
重要会议及培训通知
友情链接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中国化学会
· 北京师范大学
广告服务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