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作者投稿
注册
   找回密码    读者中心
专家登录 编委登录 编辑登录 主编登录  
 
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ISSN 1003-3807
CN 10-1515/O6
  2017年 第38卷 第12期 出版日期: 2017-06-18

本期栏目:

目录
教师教育
职业教育
非化学专业化学教育
研究生教育
信息技术与化学
化学·生活·社会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问题讨论与思考
选择 | 合并摘要 | 导入文献管理工具
 目录
第38卷第12期封面和中英文目次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12): 0
 支持材料 Top
PDF (1458KB) ( 4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第38卷第12期封面和中英文目次
第38卷第12期封面和中英文目次

 化学·生活·社会
串级质谱应用于蛋白质科学研究的实例介绍
王志鹏, 王鑫, 刘伟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12): 1-6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090013
 支持材料 Top
PDF (4324KB) ( 5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串级质谱应用于蛋白质科学研究的实例介绍

串级质谱(MS/MS)分析是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仪器分析技术,对于化学相关学科与其他交叉领域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使用计算机辅助解析后,常常需要进一步进行...

串级质谱(MS/MS)分析是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仪器分析技术,对于化学相关学科与其他交叉领域都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在使用计算机辅助解析后,常常需要进一步进行图谱指认,而这部分内容常常被化学教学所忽略。从串级质谱的原理出发,详细分析了肽段在二级质谱中可能的断裂模式与结构特性,并进一步以模型蛋白为例详细分析了串级质谱的图谱指认和峰的归属的基本原理与实用性方法,以期对教学与科研有助。


 理论教学
基于翻转课堂和科研实践案例的“配位化合物基本概念”教学设计
高慧, 杨金香, 贺艳斌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12): 7-11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120135
 支持材料 Top
PDF (3808KB) ( 11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基于翻转课堂和科研实践案例的“配位化合物基本概念”教学设计

为适应翻转课堂教学的需要,将科研实践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对“配位化合物基本概念”的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完整的设计,突显了&ldquo...

为适应翻转课堂教学的需要,将科研实践案例融入到课堂教学,对“配位化合物基本概念”的教学过程进行了系统完整的设计,突显了“互联网+”教学思维与无机化学教学的融合,使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更好地培养了科研和实践意识。采用问卷形式对该课程的教学效果进行了调查评估,结果显示:实验教学班的学生对学习任务的完成保持了较高积极性,并且综合教学质量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班,教学改革达到了预期效果。


加强电位滴定法实验课程的探讨
秦雯雯, 袁松, 张晓明, 何兰, 杨平荣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12): 12-15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070020
 支持材料 Top
PDF (860KB) ( 37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介绍了电位滴定的原理、分类及其在药品食品等检验行业的应用情况,电位滴定法具有操作方便、分析高效、数据准确等特点,应用范围极其广泛。鉴于电位滴定法的重要作用及广泛...
介绍了电位滴定的原理、分类及其在药品食品等检验行业的应用情况,电位滴定法具有操作方便、分析高效、数据准确等特点,应用范围极其广泛。鉴于电位滴定法的重要作用及广泛应用,在我国化学教育机构中,应该普及电位滴定仪,增加电位滴定实验课程,使学生更好地了解电位滴定仪,掌握先进分析技术。

本科有机化学的研讨式教学
杜锡光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12): 16-18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110060
 支持材料 Top
PDF (1117KB) ( 3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已被广泛接受。将这种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时,要根据现有的教育实际,采用逐步过渡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参与探讨及研讨,才能有效发挥研究性...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理念已被广泛接受。将这种理念运用于教学实践时,要根据现有的教育实际,采用逐步过渡的教学策略,让学生参与探讨及研讨,才能有效发挥研究性学习的优势,使学生在认识活动中真正成为主体。开展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设计时,要结合现有的传统教学方式和学生认知图式的实际情况,创设可以激发学生在认知活动中积极参与的情境,让学生在认识活动中建构个性化的知识图式。

 实验教学
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咖啡因实验的改造与探讨
李言信, 张世娟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12): 19-21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120005
 支持材料 Top
PDF (2606KB) ( 13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咖啡因实验的改造与探讨

对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咖啡因实验进行了改造与拓展,增加去除色素和糖类等干扰物的步骤,以甲酸代替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对流动相进行改进,增强了实验的可操作性和...

对液相色谱法测定饮料中的咖啡因实验进行了改造与拓展,增加去除色素和糖类等干扰物的步骤,以甲酸代替磷酸二氢钾缓冲溶液对流动相进行改进,增强了实验的可操作性和综合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加深了学生对食品分析中液相色谱法应用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利用所学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类选修课“分离技术”中引入研究型实验的探索
梁华, 柯改利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12): 22-25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080012
 支持材料 Top
PDF (2220KB) ( 4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化学类选修课“分离技术”中引入研究型实验的探索

实验于化学举足轻重,但化学类选修课中的实验教学部分目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尝试将应用研究型实验引入到选修课“分离技术”的实验教学...

实验于化学举足轻重,但化学类选修课中的实验教学部分目前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尝试将应用研究型实验引入到选修课“分离技术”的实验教学环节中,并以“席夫碱的制备及对氧离子裸眼识别研究”为例,阐释了实验内容设计及优势。结果表明,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实验素质,还有利于培养其科研兴趣,体现了科研的教学价值。最后,对完善这种尝试提出了几点建议。


基于SPOC的“大学化学实验”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刘梅, 朱鹏飞, 张世红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12): 26-29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120014
 支持材料 Top
PDF (3488KB) ( 106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基于SPOC的“大学化学实验”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针对“大学化学实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化学实验的特点,利用SPOC的优势,将线上线下结合,从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

针对“大学化学实验”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化学实验的特点,利用SPOC的优势,将线上线下结合,从教学资源、教学设计、教学评价等3个方面对“大学化学实验”进行了混合式教学模式设计。


创新训练项目驱动培养科学人才的模式研究
吕喜风, 李旭, 秦少伟, 张娜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12): 30-32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040035
 支持材料 Top
PDF (1277KB) ( 69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创新训练项目驱动培养科学人才的模式研究

介绍了塔里木大学本科生参加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壳聚糖(CS)与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在微波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改性壳聚糖阴离子交...

介绍了塔里木大学本科生参加的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以戊二醛为交联剂,将壳聚糖(CS)与2,3-环氧丙基三甲基氯化铵在微波条件下制备了一系列改性壳聚糖阴离子交换膜;利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等表征了产物的性质。该项目的实施,使学生充分利用了本科阶段所学基础知识,增强了动手能力,培养了科研素质,对学生起到了全方位的锻炼,为学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正交实验法制备碱式碳酸铜及其组成测定
张晔, 孙羽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12): 33-36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080118
 支持材料 Top
PDF (1631KB) ( 11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正交实验法制备碱式碳酸铜及其组成测定

结合单因素实验,运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实验室制备碱式碳酸铜中物料比、温度、时间3个因素对产率与组成的影响,并对产品进行红外表征。实验证明,影响产率的因...

结合单因素实验,运用正交实验的方法,研究了实验室制备碱式碳酸铜中物料比、温度、时间3个因素对产率与组成的影响,并对产品进行红外表征。实验证明,影响产率的因素是物料比,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是温度,影响产品组成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的时间。综合考虑产品组成、产率和实验课时间的因素,同浓度下硫酸铜和碳酸钠的体积比为1:1.2,反应温度75℃,初产品室温放置24 h,是最佳的制备条件。


 教师教育
职前化学教师实验教学表现性评价研究——以“化学教学论实验研究”教学为例
杨承印, 董腊玲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12): 37-43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080116
 支持材料 Top
PDF (2744KB) ( 17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职前化学教师实验教学表现性评价研究——以“化学教学论实验研究”教学为例

教学评价要与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整合起来。以化学教师教育课程群的主干课程“化学教学论实验研究”为例,将国外教师表现性评价方案本土化后...

教学评价要与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整合起来。以化学教师教育课程群的主干课程“化学教学论实验研究”为例,将国外教师表现性评价方案本土化后,形成“课前、课中、课后”全过程的表现性评价量表。结合国内本门课程教学模式特色,将量表的使用镶嵌于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以清晰的表现性目标、具体的表现性任务、明确的评分规则,解困该课程学习者众、指导者寡、教学要求高、课时少的窘境,从而将表现性评价理念落到实处,促进职前化学教师自我引导的专业学习,促进课程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


模型辅助教学对化学高师生实验演示技能培养的影响研究
陈迪妹, 叶剑强, 吴丹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12): 44-48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090044
 支持材料 Top
PDF (1575KB) ( 5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模型辅助教学对化学高师生实验演示技能培养的影响研究

选择2012级和2013级化学高师生为实验对象,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教学干预即采用模型辅助教学,对照组按照正常教学安排进行。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实验演示技能及...

选择2012级和2013级化学高师生为实验对象,对实验组学生进行教学干预即采用模型辅助教学,对照组按照正常教学安排进行。结果显示实验组学生在实验演示技能及其各个环节上的进步显著性高于对照组。模型辅助教学有效地促进了化学高师生实验演示技能的提升。


 职业教育
化学热力学综合性习题的设计
唐明宇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12): 49-51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110020
 支持材料 Top
PDF (882KB) ( 35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物理化学习题的设计往往存在如下问题,如专题性太强、综合性不够;在热化学等内容中,习题主要涉及的是气相反应或气-固相反应,溶液相反应很少。以铜-锌电池为例设计了化...
物理化学习题的设计往往存在如下问题,如专题性太强、综合性不够;在热化学等内容中,习题主要涉及的是气相反应或气-固相反应,溶液相反应很少。以铜-锌电池为例设计了化学热力学综合性习题,该设计加强了化学热力学与电化学之间的联系,并将化学热力学各知识点尽可能地联系起来。本综合性习题的设计对激发学生对物理化学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物理化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对促进物理化学教学改革都有一定的助益。

 非化学专业化学教育
介绍一个针对非化学专业的化学科普实验——头发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李维维, 黄微, 高明丽, 郑媛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12): 52-54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110075
 支持材料 Top
PDF (1518KB) ( 7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介绍一个针对非化学专业的化学科普实验——头发中微量元素的测定

结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期改制,在夏季学期面向全校非化学专业的低年级本科生开设了“生活中的化学科普实验”公选课程,课程内容多为与生...

结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学期改制,在夏季学期面向全校非化学专业的低年级本科生开设了“生活中的化学科普实验”公选课程,课程内容多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热点问题。“头发中微量元素的测定”是其实验项目之一。该实验将学生自己的头发作为分析对象,合理地设计教学内容和实验步骤,以期激发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化学学科的认识。


以新药研发为案例的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PBL教学设计
王志忠, 黄青, 白长财, 姚遥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12): 55-57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110044
 支持材料 Top
PDF (891KB) ( 276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以新药研发为案例的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PBL教学设计

在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中开展PBL教学改革,基于新药凯美纳的开发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凯美纳药物小分子的发现、合成设计、药学评价、新药上市等剧情把课程群间的课程...

在有机药物化学课程群中开展PBL教学改革,基于新药凯美纳的开发进行教学设计。通过凯美纳药物小分子的发现、合成设计、药学评价、新药上市等剧情把课程群间的课程内容有机地整合,从整体上加深学生对药学专业的认识,注重知识的灵活应用,达到“学有所成,学以致用”的目的;同时,PBL教学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技能,提升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


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医用化学设计性实验的探索
蔡玉兴, 刘慧中, 金玉杰, 李宁, 谢一凡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12): 58-60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120091
 支持材料 Top
PDF (1091KB) ( 8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医学专业学生中开展医用化学设计性实验的探索

为适应学科发展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探索了在医学生中开展医用化学设计性实验“底物的合成及NAG酶的含量测定”。实验内容包含尿中N...

为适应学科发展和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需要,探索了在医学生中开展医用化学设计性实验“底物的合成及NAG酶的含量测定”。实验内容包含尿中NAG酶的临床应用、底物的合成及检测方法的建立等,涵盖酶学、有机化学、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多个学科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实验内容又与医学专业紧密联系,把理论知识与临床检验相结合,综合培养了学生的科学素养、思维方法、技术应用能力和综合能力。


 研究生教育
“互联网+”背景下理科专业研究生助教工作探索与实践
郝秀芳, 魏朔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12): 61-65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7010070
 支持材料 Top
PDF (938KB) ( 76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使高等教育教与学的形式更趋多样化,同时对研究生助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述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助教工作的变化和特点,以及为协助教师实施高效...
“互联网+教育”的理念使高等教育教与学的形式更趋多样化,同时对研究生助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讲述在混合式教学模式下,助教工作的变化和特点,以及为协助教师实施高效课堂教学,助教所采用的一些新方法和新手段。此外,立足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助教培养机制,分享助教在实践过程中的一些经验,并进行工作反思。

 信息技术与化学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化学反应工程教学中的实践
谢坚坚, 滕波涛, 楼怡林, 赵雷洪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12): 66-71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120048
 支持材料 Top
PDF (4023KB) ( 12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化学反应工程教学中的实践

在我国高等教育转型背景下,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化学反应工程教学中的实践为推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实践案例。针对化学反应工程教学中...

在我国高等教育转型背景下,计算机辅助设计在化学反应工程教学中的实践为推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实践案例。针对化学反应工程教学中的具体工业应用问题,编写了反应动力学、反应器设计的系列Fortran结构化程序,对课程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进行了修订和调整。在此基础上,开展化学反应工程课程的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呈现典型反应器设计案例模拟结果。从课堂效果上看,形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与学氛围,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过程。


 问题讨论与思考
三氧化硫分子杂化轨道的探讨
荣成, 蒋疆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12): 72-75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080099
 支持材料 Top
PDF (955KB) ( 18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三氧化硫分子杂化轨道的探讨

分别选用量子化学从头算MP2、QCISD、CCSD法和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3df,3pd)基组水平下对SO3...

分别选用量子化学从头算MP2、QCISD、CCSD法和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3df,3pd)基组水平下对SO3分子的结构进行了优化比较,结果显示QCISD/6-311++G(3df,3pd)条件下的计算结果最优。在此条件下,用自然键轨道理论(NBO)对SO3分子的杂化轨道、杂化方式、离域π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S原子采取sp2等性杂化,杂化后形成含3对电子的sp2轨道和1个空的3pz轨道,O原子采取sp3不等性杂化。S与O原子之间的σ键为S→O配位键,3个O原子各1对2pz孤对电子与S原子的3pz空轨道形成π64离域π键。Mayer键级显示S=O键级为1.77,呈现明显的双键特性。


酸碱体系pH统一公式及Mathematica精确求算
马安德, 龙菲, 潘加亮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12): 76-81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6110076
 支持材料 Top
PDF (944KB) ( 36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酸碱体系pH计算是大学分析化学理论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教材涉及繁多的计算公式和近似条件,局限于常见的简单体系。采用酸离解常数(Ka
酸碱体系pH计算是大学分析化学理论课程学习的重点难点,教材涉及繁多的计算公式和近似条件,局限于常见的简单体系。采用酸离解常数(Ka)对酸、碱、两性物质的酸碱反应平衡进行统一描述,建立质子平衡方程,推导得到适用于所有酸碱体系的pH计算统一公式,并使用Mathematica数学软件,便捷地解决精确求解的问题。学习通法通式,并采用计算机精确计算pH,有助于学生整体掌握分析化学理论课程中pH计算的理论基础及解决复杂体系精确计算问题。

2017年《化学教育》订阅办法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7, 38 (12): 71
 支持材料 Top
PDF (791KB) ( 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2017年《化学教育》订阅办法
2017年《化学教育》订阅办法

公告 More>>   
· 新年寄语
· 2024年《化学教育》订阅办法
· 投稿注意事项
· 中学化学“名师工作室”稿件征集
· 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公告
· 为《化学教育》代言
· 免费发表和下载文章的办法
· 化学教育微信扫一扫
重要会议及培训通知
友情链接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中国化学会
· 北京师范大学
广告服务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