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作者投稿
注册
   找回密码    读者中心
专家登录 编委登录 编辑登录 主编登录  
 
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ISSN 1003-3807
CN 10-1515/O6
  2014年 第35卷 第18期 出版日期: 2014-09-18

本期栏目:

知识介绍
专论
课程与教材研讨
理论课教学
实验课教学
教师教育
职业教育
非化学专业化学教育
信息技术与化学
调研报告
问题讨论与思考
选择 | 合并摘要 | 导入文献管理工具
 知识介绍
揭秘细小贻贝足丝的超强黏附作用
李希涓, 王明召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4, 35 (18): 1-4
DOI: 10.13884/j.1003-3870hxjy.2013030123
 支持材料 Top
PDF (892KB) ( 21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介绍海洋生物贻贝黏附在礁石等固体表面的原理,内容涉及多巴与超强黏附作用的关系,黏蛋白与无机和有机底材表面结合的原理,以及足丝的固化原理,供一线教师选用于高...

介绍海洋生物贻贝黏附在礁石等固体表面的原理,内容涉及多巴与超强黏附作用的关系,黏蛋白与无机和有机底材表面结合的原理,以及足丝的固化原理,供一线教师选用于高中化学教学。


 专论
化学专业学生职业技能提升模式的创建及实践
吴茂江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4, 35 (18): 5-8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4040059
 支持材料 Top
PDF (661KB) ( 8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为了尽快提升高师大学生职业技能,创建了师能培训、岗前培训、科技创新培训、一专多能培训及实践效果反馈5个模块,形成了大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新模式,实践效果良好...

为了尽快提升高师大学生职业技能,创建了师能培训、岗前培训、科技创新培训、一专多能培训及实践效果反馈5个模块,形成了大学生职业技能训练的新模式,实践效果良好,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


 课程与教材研讨
自主学习型物理化学教材的评述和启示
余传波, 邓建梅, 邹敏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4, 35 (18): 9-14
DOI: 10.13884/j.1003-3870hxjy.2014030177
 支持材料 Top
PDF (1147KB) ( 16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通过对国内外的代表性物理化学教材的分析,归纳出自主学习型物理化学教材的显著特点,以期为国内教材编写、教材选用、教学素材选取和双语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

通过对国内外的代表性物理化学教材的分析,归纳出自主学习型物理化学教材的显著特点,以期为国内教材编写、教材选用、教学素材选取和双语教学的实施提供参考。


 理论课教学
无机化学教学的内容组织艺术
苏芳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4, 35 (18): 15-17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3120035
 支持材料 Top
PDF (483KB) ( 379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提出了无机化学内容组织艺术的实施原则:注重微观与宏观的结合;注重知识与方法的结合;注重思想方法与科学精神的结合。

结合具体教学案例,提出了无机化学内容组织艺术的实施原则:注重微观与宏观的结合;注重知识与方法的结合;注重思想方法与科学精神的结合。


新建本科院校仪器分析教学的改革与探索
邹晓川, 王智武, 王贵凤, 夏荣, 蒋傲雪, 李燕, 谭君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4, 35 (18): 18-21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4040172
 支持材料 Top
PDF (881KB) ( 32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仪器分析课程是化学、药学、食品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培养符合产业界和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功能定位,对仪器分析课程教...

仪器分析课程是化学、药学、食品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对培养符合产业界和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于新建本科院校的功能定位,对仪器分析课程教学改革的跟进具有重要的意义。以重庆第二师范学校为例,在加强与当地企业联合制定教学内容、引入新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结合企业考核员工指标,注重过程评价方式等方面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期望可以为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开辟新的路径。


 实验课教学
聚六亚甲基单胍盐酸盐黏均相对分子质量的测定及抑菌效果
于洪梅, 贾宏敏, 朱秀慧, 陈阳, 庞晶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4, 35 (18): 22-25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4030144
 支持材料 Top
PDF (605KB) ( 8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采用黏度法测定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杀菌消毒剂——聚六亚甲基单胍盐酸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聚六亚甲基单胍盐酸盐溶液浓度在0.04 g/m...

采用黏度法测定新型高分子聚合物杀菌消毒剂——聚六亚甲基单胍盐酸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聚六亚甲基单胍盐酸盐溶液浓度在0.04 g/mL时,利用文献值K=3.8×10-3 g/mol、α=1.01,可计算出该自制的聚六亚甲基单胍盐酸盐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495。在相同的浓度下,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六亚甲基单胍盐酸盐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一定的抑菌作用,并且抑菌效果均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增加而增加。


一套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系统集成化学实验
吴传保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4, 35 (18): 26-28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4020061
 支持材料 Top
PDF (546KB) ( 156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以聚苯乙烯为内容线索,设计实施了一套系统集成化学实验,分析了系统集成化学实验内部的逻辑联系及与普通实验相比所具有的能力培...

为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综合能力,以聚苯乙烯为内容线索,设计实施了一套系统集成化学实验,分析了系统集成化学实验内部的逻辑联系及与普通实验相比所具有的能力培养优势。最后举例介绍了系统集成化学实验的教学方法。


有机化学实验课程对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的探索与实践
郑学丽, 陈华, 李梦龙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4, 35 (18): 29-31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4020067
 支持材料 Top
PDF (455KB) ( 35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在教学中融入前沿介绍、科研方法及科研过程引导,通过授课教师引导下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科...

在有机化学实验课程中探索研究型教学模式及考核方式,在教学中融入前沿介绍、科研方法及科研过程引导,通过授课教师引导下的实验对学生进行科研训练,培养学生初步科研能力,为后期独立进行“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做准备,并弥补现有大学生科研训练模式中教师引导较少、学生积极性较低等不足。


芹菜中营养素的实验探究
乔金锁, 刘冷, 田彩霞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4, 35 (18): 32-34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3040062
 支持材料 Top
PDF (382KB) ( 19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采用常规的研磨、脱色、过滤方法对芹菜做预处理。利用常用仪器、微型实验,对芹菜中所含营养素进行定性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芹菜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铁、镁、钙、...

采用常规的研磨、脱色、过滤方法对芹菜做预处理。利用常用仪器、微型实验,对芹菜中所含营养素进行定性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芹菜中含有蛋白质、维生素、铁、镁、钙、磷、草酸。此外,芹菜叶中还含有钾,在此实验条件下不能确定芹菜茎中是否含有钾。芹菜叶中含有的营养素远大于芹菜茎,在食用芹菜时不应将芹菜叶丢掉,应利用化学知识来提高生活质量。


 教师教育
基于化学仿真实验平台的师范生微格训练新方法研究
黄红梅, 严海林, 李树伟, 黄萍, 冉鸣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4, 35 (18): 35-38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4010078
 支持材料 Top
PDF (711KB) ( 12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为有效改善高师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的微格教学现状,切实提高微格教学质量,通过对微格教学现实困境和化学仿真实验平台优势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化学仿真实验平台的师范...

为有效改善高师院校化学专业师范生的微格教学现状,切实提高微格教学质量,通过对微格教学现实困境和化学仿真实验平台优势的分析,提出了基于化学仿真实验平台的师范生微格训练新方法,并以“富集在海水中的元素——氯”为例,介绍了运用该平台进行微格教学的方法与效果。


 职业教育
结合学习的认知结构分析化学学习过程
莫小卫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4, 35 (18): 39-42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4010151
 支持材料 Top
PDF (570KB) ( 8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论述了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学习的认知结构,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特殊的认识实践活动,学习者认知建构经历“感知-激活、加工-理解、联系-巩固、运用-发...

论述了多元智能理论以及学习的认知结构,认为学生的学习是一个特殊的认识实践活动,学习者认知建构经历“感知-激活、加工-理解、联系-巩固、运用-发展”的过程,这4个过程互相联系和制约,结合化学知识学习过程案例给予阐述。


 非化学专业化学教育
民办高校给水排水专业物理化学课教学研究
王克伟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4, 35 (18): 43-44
DOI: 10.13884/j.1003-3870hxjy.2014010101
 支持材料 Top
PDF (318KB) ( 8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物理化学是给水排水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介绍了作者在民办高校对这门课程教学研究的5点体会:把握课程的主要脉络;理解一个重要的过程—&m...

物理化学是给水排水专业学生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介绍了作者在民办高校对这门课程教学研究的5点体会:把握课程的主要脉络;理解一个重要的过程——可逆过程; 紧密结合给水排水专业的知识需求授课;讲课尽力做到通俗易懂;适度地表扬和激励学生。


PDB数据库在药物化学课程中的应用
张磊, 王强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4, 35 (18): 45-47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3110042
 支持材料 Top
PDF (763KB) ( 15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通过2个例子说明了PDB数据库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这些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

通过2个例子说明了PDB数据库在药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这些应用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教学质量。


 信息技术与化学
形态分布计算软件的设计及在大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周丹娜, 徐晶, 徐德华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4, 35 (18): 48-51
DOI: 10.13884/j.1003-3870hxjy.2014040168
 支持材料 Top
PDF (1175KB) ( 6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介绍了一种简单的配位平衡体系形态分布计算程序的设计方法,给出了程序中拟牛顿法解方程组的算法,并以铁(Ⅲ)-草酸盐配合物体系作为实际例子,给出了该程序计算所...

介绍了一种简单的配位平衡体系形态分布计算程序的设计方法,给出了程序中拟牛顿法解方程组的算法,并以铁(Ⅲ)-草酸盐配合物体系作为实际例子,给出了该程序计算所得的铁(Ⅲ)-草酸盐主要配离子形态的分布系数曲线。该软件设计有利于学习“大学化学”课程中复杂的配位平衡计算原理与方法,也为涉及到配合物平衡体系的化学研究提供帮助。


 调研报告
全日制化学教育硕士综合素质的调查研究
莫玲丽, 徐飞玲, 许燕红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4, 35 (18): 52-56
DOI: 10.13884/j.1003-3870hxjy.2014010144
 支持材料 Top
PDF (671KB) ( 106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在调研、访谈的基础上,设计全日制化学教育硕士综合素质调查问卷,以全国20多所高师院校2012级全日制化学教育硕士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化学教育硕...

在调研、访谈的基础上,设计全日制化学教育硕士综合素质调查问卷,以全国20多所高师院校2012级全日制化学教育硕士为对象进行调查研究,旨在深入了解化学教育硕士综合素质现状,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可能的成因,提出一些建议,为教育硕士的培养提供借鉴。


 问题讨论与思考
一元强碱滴定混合一元弱酸的林邦滴定曲线方程及pHsp的计算
乔成立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4, 35 (18): 57-61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4030038
 支持材料 Top
PDF (526KB) ( 9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用物料平衡式MBE、质子条件式PBE、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等知识,推导出一元强碱滴定混合一元弱酸溶液的林邦滴定曲线方程并用其推导出第一、第二化学计量点...

用物料平衡式MBE、质子条件式PBE、副反应系数和条件稳定常数等知识,推导出一元强碱滴定混合一元弱酸溶液的林邦滴定曲线方程并用其推导出第一、第二化学计量点pHsp1和pHsp2的计算公式。


温度和时间对有机合成反应影响的探讨
张胜建, 骆成才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4, 35 (18): 62-64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4030173
 支持材料 Top
PDF (431KB) ( 30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根据物理化学和有机合成原理,从动力学、热力学、反应机理及溶解度等各方面详细分析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有机合成反应的影响。通过这些分析,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在...

根据物理化学和有机合成原理,从动力学、热力学、反应机理及溶解度等各方面详细分析了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有机合成反应的影响。通过这些分析,可以让同学们更好地在合成反应课程的学习中掌握和分析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反应的影响。


公告 More>>   
· 新年寄语
· 2025年《化学教育》订阅办法
· 投稿注意事项
· 中学化学“名师工作室”稿件征集
· 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公告
· 为《化学教育》代言
· 免费发表和下载文章的办法
· 化学教育微信扫一扫
重要会议及培训通知
友情链接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中国化学会
· 北京师范大学
广告服务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