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作者投稿
注册
   找回密码    读者中心
专家登录 编委登录 编辑登录 主编登录  
 
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ISSN 1003-3807
CN 10-1515/O6
  2015年 第36卷 第23期 出版日期: 2015-12-02

本期栏目:

目次
知识介绍
课程与教材研讨
新课程天地
教学研究
高考改革
调查报告
信息技术与化学
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问题讨论与思考
化学奥林匹克
选择 | 合并摘要 | 导入文献管理工具
 目次
第36卷第23期封面和中英文目次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 (23): 0
 支持材料 Top
PDF (582KB) ( 1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第36卷第23期封面和中英文目次
第36卷第23期封面和中英文目次

 知识介绍
浅说复杂环境下的化学结构和反应
邵久书, 方维海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 (23): 1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5100108
 支持材料 Top
PDF (885KB) ( 5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课程与教材研讨
新加坡Chemistry Matters教材酸、碱、盐知识分析及启示
刘克文, 王昊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 (23): 2-6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4110019
 支持材料 Top
PDF (1521KB) ( 91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基于命题和页幅2个方面对新加坡Chemistry Matters教材中酸、碱、盐知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其在内容选取、结构编排、呈现方式等方面的...
基于命题和页幅2个方面对新加坡Chemistry Matters教材中酸、碱、盐知识进行了定量分析,研究了其在内容选取、结构编排、呈现方式等方面的特点,并给出了一些启示。

中韩初中《科学》(化学部分)教科书文本表征学习难度的比较
魏志方, 柴佳茵, 董广庆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 (23): 7-12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5060027
 支持材料 Top
PDF (767KB) ( 7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从文字表征、图像表征、图文表征3个维度的7个指标对我国浙教版《科学》教科书(化学部分)和韩国天才教育版的《科学》教科书(化学部分)进行了文本表征难度的比较。基于...
从文字表征、图像表征、图文表征3个维度的7个指标对我国浙教版《科学》教科书(化学部分)和韩国天才教育版的《科学》教科书(化学部分)进行了文本表征难度的比较。基于2个版本教科书编写的优点和值得商榷之处,从文本表征角度提出了初中《科学》教科书(化学部分)的编写建议。

 新课程天地
“物质的分离与提纯”新授课教学实录与反思
吴永才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 (23): 13-17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5010119
 支持材料 Top
PDF (1204KB) ( 24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针对《化学1》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阐述了基于学科观念的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过程实录以及教学反思。教学形式上求新,模仿央视2套"是真的吗"节目的环节开展讨论;教...
针对《化学1》中"物质的分离与提纯",阐述了基于学科观念的教学设计思想、教学过程实录以及教学反思。教学形式上求新,模仿央视2套"是真的吗"节目的环节开展讨论;教学内容上求实,联系"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在生活、生产等方面的实际应用;教学方法上求变,从原理的迁移、装置的改进和仪器的选择等角度引导学生学习,通过提出有思考价值的问题以及开展实验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和理解,以求引领学生从"知识为本"转向"观念建构",促进学生的认识发展、思维发展和个性发展。

用SOLO分类理论进行必修化学教学设计的一些思考——以苏教版《化学2》“化学反应速率”为例
黄爱民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 (23): 18-22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4040173
 支持材料 Top
PDF (1200KB) ( 8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借助SOLO分类评价理论进行层级分析,使必修阶段化学教学可以兼顾学生基础和目标的差异;以苏教版《化学2》中"化学反应速率"为素材进行了例说。
借助SOLO分类评价理论进行层级分析,使必修阶段化学教学可以兼顾学生基础和目标的差异;以苏教版《化学2》中"化学反应速率"为素材进行了例说。

 教学研究
教材呈现方式对高一学生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学习影响的研究
胡胜利, 杨刚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 (23): 23-29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5070047
 支持材料 Top
PDF (1115KB) ( 12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以某高中高一年级172名学生为被试,采用准实验设计的方法,以学习成就测试题和情意态度问卷为测量工具,探讨3种版本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苏教版、鲁科版)氧化还原反...
以某高中高一年级172名学生为被试,采用准实验设计的方法,以学习成就测试题和情意态度问卷为测量工具,探讨3种版本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苏教版、鲁科版)氧化还原反应概念呈现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并根据研究结果对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提出一些建议。

同一实验的不同设计引发的教学反思——基于高中化学“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2个实验教学片断的评析
王先锋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 (23): 30-32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4060099
 支持材料 Top
PDF (969KB) ( 8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现行高中化学3个版本的教科书关于"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设计各不相同,对教师教学行为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通过呈现2位教师的相关教学片段实录,对其教学行为进行...
现行高中化学3个版本的教科书关于"温度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设计各不相同,对教师教学行为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通过呈现2位教师的相关教学片段实录,对其教学行为进行比较,并结合新课程实施过程中的典型问题进行剖析,阐明了"化学实验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获取知识,更要兼顾培养学生未来发展所需的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的教学观点。

“S-O-R”精细加工策略提升“外显”“内隐”知识的思考
何翔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 (23): 33-39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4100078
 支持材料 Top
PDF (14505KB) ( 36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依据托尔曼"S-O-R行为模型",利用"单元设计组织、教学策略、内隐知识、教学反馈"等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知识加工过程中"概括、类比、产生冲突、期望"等中介变量改...
依据托尔曼"S-O-R行为模型",利用"单元设计组织、教学策略、内隐知识、教学反馈"等外部刺激,引起学生知识加工过程中"概括、类比、产生冲突、期望"等中介变量改变,将"外显""内隐"知识均纳入到知识网络同时促成有效学习略作探讨。

 高考改革
高考中化学实验能力层级的界定及其在试题难度控制中的应用
盘登科, 杨睿, 柴雅琴, 黄纯雁, 张健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 (23): 40-44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4120072
 支持材料 Top
PDF (1233KB) ( 34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结合命题实践和实测数据分析将纸笔考试中实验能力界定为识记,获取信息和辨认,匹配、类比和理解,分析和处理,归纳和总结...
根据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结合命题实践和实测数据分析将纸笔考试中实验能力界定为识记,获取信息和辨认,匹配、类比和理解,分析和处理,归纳和总结,反思与评价,实验设计7个层级。以界定的实验能力层级指导重庆市高考化学学科实验试题命制,通过调整各个实验能力层级考查点的权重和分布,实现了试题难度的精确控制,显著地提高了试题的区分度。实践证明,界定的实验能力层级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较好的操作性,可以在纸笔考试的实验试题命制中进行推广应用。

 调查报告
中学生化学学习归因结构调查研究
张四方, 李广洲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 (23): 45-48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5050088
 支持材料 Top
PDF (861KB) ( 5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以中学生化学学习归因结构三维模型为理论框架,编制《中学生化学学习归因能力测量问卷》。该问卷由5个因子维度构成,分别是化学学习特定自我概念、化学学习情境认知、化学...
以中学生化学学习归因结构三维模型为理论框架,编制《中学生化学学习归因能力测量问卷》。该问卷由5个因子维度构成,分别是化学学习特定自我概念、化学学习情境认知、化学学习策略认知、化学学习人际认知、化学学习使能认知维度。经过理论预设、内容及项目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信度分析、专家效度和维度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等过程最终形成正式问卷。问卷整体信度、效度较高,结构效度良好,可以作为中学生化学学习归因能力测量工具。

 信息技术与化学
运用数字化手持技术改进“测量化学反应速率”实验的教学实践
高妙添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 (23): 49-55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4070070
 支持材料 Top
PDF (1490KB) ( 11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剖析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中"测量化学反应速率"实验的教学意义与价值,重点通过数字化手持技术进行实验改进设计,引导学生从"宏观-曲线-微观-符...
剖析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化学反应原理》第2章中"测量化学反应速率"实验的教学意义与价值,重点通过数字化手持技术进行实验改进设计,引导学生从"宏观-曲线-微观-符号"四重表征的角度对实验过程进行分析,并应用互动课堂反馈系统对教学效果进行即时检测。教学结束后,从学生对化学反应速率的知识掌握程度、学习目标达成程度、四重表征思维状况3个方面进行测查分析,探讨"手持技术"与"四重表征"整合的互动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

 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
乙醇脱水演示实验问题的教学探究
蒋新征, 张雪泳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 (23): 56-58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4040099
 支持材料 Top
PDF (1304KB) ( 169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对苏教版中乙醇脱水制取乙烯的演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了实验条件,提出了更合理的实验方案:采用磨口有机玻璃仪器,调整反应物之间的投料比,使用气压差方式...
对苏教版中乙醇脱水制取乙烯的演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了实验条件,提出了更合理的实验方案:采用磨口有机玻璃仪器,调整反应物之间的投料比,使用气压差方式等进行有害气体的吸收,体现绿色化学的实验理念,使课堂教学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化学反应速率”有关实验的优化与改进研究
郑敏, 张平柯, 尹笃林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 (23): 59-60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4110105
 支持材料 Top
PDF (707KB) ( 10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利用体温、室温和冰温控制碱性葡萄糖溶液与蓝色亚甲基蓝溶液反应的温度,利用自制装置观察不同浓度稀盐酸与锌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利用EDTA钠盐调控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
利用体温、室温和冰温控制碱性葡萄糖溶液与蓝色亚甲基蓝溶液反应的温度,利用自制装置观察不同浓度稀盐酸与锌反应生成氢气的速率,利用EDTA钠盐调控催化剂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对中学化学"化学反应速率"一节学生实验进行巧妙改进和适当拓展。使实验过程更为生动、科学和形象地揭示了温度、浓度和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

能源转换演示装置的设计
叶永谦, 张贤金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 (23): 61-63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4010064
 支持材料 Top
PDF (898KB) ( 9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针对高中化学教材中提到的新能源问题,探索设计了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能源转换演示装置。通过该实验的演示,可以...
针对高中化学教材中提到的新能源问题,探索设计了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化学能,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电能转化为热能的能源转换演示装置。通过该实验的演示,可以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几种能量之间的转化过程,可供教学参考和借鉴。

影响铜树生长因素的探究
许燕红, 杨吉祥, 姚茜芸, 袁丽宁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 (23): 64-67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4030009
 支持材料 Top
PDF (857KB) ( 37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多姿多彩的铜树展现了化学的魅力,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单因素角度探究出铜树的最佳生长载体和反应溶液,再以溶液浓度、温度、pH为探究因素,用正交设计法设计实...
多姿多彩的铜树展现了化学的魅力,激发出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从单因素角度探究出铜树的最佳生长载体和反应溶液,再以溶液浓度、温度、pH为探究因素,用正交设计法设计实验,探讨出铜树的最佳生长条件。

巧借二氧化碳气体扩散探究微粒运动性
李德前, 周梅华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 (23): 68-70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4040040
 支持材料 Top
PDF (1183KB) ( 25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借助于二氧化碳气体的扩散性,选用澄清石灰水、石蕊试纸、燃着的木条、二氧化碳(或氧气)数字传感器等检验物品,设计出多个"探究微粒运动性"的实验,并达到了现象明显、...
借助于二氧化碳气体的扩散性,选用澄清石灰水、石蕊试纸、燃着的木条、二氧化碳(或氧气)数字传感器等检验物品,设计出多个"探究微粒运动性"的实验,并达到了现象明显、绿色环保、新颖有趣、真实可信等效果。

 问题讨论与思考
硫酸铜能否加快氢气生成速率实验探究
张爱菊, 陶锁军, 张小林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 (23): 71-73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4020103
 支持材料 Top
PDF (893KB) ( 8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旨在搞清CuSO4能否加快氢气生成速率,基于反应液质量递减法测定单位时间内氢气生成量,并用于反应速率表述。结果表明,CuSO4<...
旨在搞清CuSO4能否加快氢气生成速率,基于反应液质量递减法测定单位时间内氢气生成量,并用于反应速率表述。结果表明,CuSO4能否加快氢气生成速率取决于单质锌的形态。锌粒与CuSO4联用有利于氢气制备。

 化学奥林匹克
第47届国际化学奥林匹克理论试题(5-8题)
段连运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 (23): 74-77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511000L
 支持材料 Top
PDF (1609KB) ( 46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一氧化碳的发现与燃素说的终结
袁振东, 范美晨, 于夏颖, 葛丽丽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 (23): 78-81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5030151
 支持材料 Top
PDF (754KB) ( 38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考察一氧化碳的发现过程可知,这不仅是一种化学物质的发现史,也是燃素说的兴衰史。笃信燃素说的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首先在实验室制取并研究了它,称之为重可燃空气。相信...
考察一氧化碳的发现过程可知,这不仅是一种化学物质的发现史,也是燃素说的兴衰史。笃信燃素说的英国科学家普里斯特利首先在实验室制取并研究了它,称之为重可燃空气。相信氧化学说的英国化学家克鲁克香克用实验证明了它是一氧化碳,使当时的科学家大都皈依氧化学说,从而终结了燃素说。这段历史让人们认识到创新的理论思维对于科学研究的重要意义。

欢迎订阅2016年《化学教育》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5, 36 (23): 82
 支持材料 Top
PDF (512KB) ( 3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欢迎订阅2016年《化学教育》
欢迎订阅2016年《化学教育》

公告 More>>   
· 新年寄语
· 2024年《化学教育》订阅办法
· 投稿注意事项
· 中学化学“名师工作室”稿件征集
· 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公告
· 为《化学教育》代言
· 免费发表和下载文章的办法
· 化学教育微信扫一扫
重要会议及培训通知
友情链接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中国化学会
· 北京师范大学
广告服务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