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作者投稿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找回密码
读者中心
专家登录
编委登录
编辑登录
主编登录
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浏览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版权信息
编 委 会
栏目设置
投稿指南
网上投稿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写作培训
版权转让协议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下期要目
下载中心
期刊订阅
网上付款
邮局汇款
现金支付
期刊工具
Email Alert
RSS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ISSN 1003-3807
CN 10-1515/O6
2025年 第46卷 第20期 出版日期: 2025-10-18
本期栏目:
《化学教育》订阅通知
第46卷第20期中英文目次
职业教育
非化学专业化学教育
信息技术与化学
调研报告
化学·生活·社会
课程·教材·评价
理论教学
实验教学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选择
|
合并摘要
|
导入文献管理工具
第46卷第20期中英文目次
Select
第46卷第20期中英文目次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 (
20
): 0
支持材料
Top
PDF
(372KB) (
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化学·生活·社会
Select
扑热息痛:经久不衰的百年解热镇痛药
*
袁紫亮, 刘雨欣, 张书鸣, 吕洁, 张朝冲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 (
20
): 1-7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4120217
支持材料
Top
PDF
(7367KB) (
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扑热息痛作为居家常备的解热镇痛药,从初期探索到如今广泛使用已经历了百年,其不仅是现代医药史上一颗闪亮的明珠,更是人类战胜疾病的有力工具,也为未来药物研发和生产提...
扑热息痛作为居家常备的解热镇痛药,从初期探索到如今广泛使用已经历了百年,其不仅是现代医药史上一颗闪亮的明珠,更是人类战胜疾病的有力工具,也为未来药物研发和生产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本文从扑热息痛的发展史、工业生产方法、前沿研究进展和用药注意事项等4个方面全面阐述扑热息痛,以增强公众居家用药的安全意识,并促进扑热息痛作用机制的深入研究和工业生产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Select
氮化碳基金属单原子光催化剂
*
孙兵, 刘煊赫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 (
20
): 8-14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5040106
支持材料
Top
PDF
(9608KB) (
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氮化碳基金属单原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光催化剂,因其独特的结构优势和优异的催化性能,在清洁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阅读文献的基...
氮化碳基金属单原子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类新型光催化剂,因其独特的结构优势和优异的催化性能,在清洁能源开发和环境保护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对氮化碳基金属单原子催化剂的结构、合成、配位环境调控和光催化应用等方面进行简要介绍。
Select
稀有气体的性质及其应用
*
柯曾波, 曹宝月, 侯小洁, 李超, 高胜利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 (
20
): 15-17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4110079
支持材料
Top
PDF
(949KB) (
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课程·教材·评价
Select
多维数字化资源助力新形态立体教材《工科大学化学》建设
*
杨敏, 唐冬雁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 (
20
): 18-23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5010125
支持材料
Top
PDF
(7191KB) (
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工科大学化学》教材建设方面的改革举措与实践探索,以及从基础知识载体的经典传统教材到结合信息技术和多维教学资源的多层次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历程...
介绍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在《工科大学化学》教材建设方面的改革举措与实践探索,以及从基础知识载体的经典传统教材到结合信息技术和多维教学资源的多层次立体化教材的建设历程。重点探讨了教材在内容与形式创新以及围绕知识学习、能力培养和素质培育而确定的编写思路和进行的体系布局和内容设计,着力于通过构建多类型和系统化数字资源有效推动教材创新并助力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更好适应新时代对高等工科人才的培养要求。
理论教学
Select
科普视频制作任务驱动的普通化学教学创新实践
*
——缓冲溶液
徐晓萍, 舒晓红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 (
20
): 24-30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5020142
支持材料
Top
PDF
(4208KB) (
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本研究聚焦普通化学教学,以缓冲溶液知识为教学切入点,开展小组科普视频制作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完成查阅资料、实验设计与操作、视频制作及课堂展示分享等环节,有效提升学...
本研究聚焦普通化学教学,以缓冲溶液知识为教学切入点,开展小组科普视频制作活动。通过引导学生完成查阅资料、实验设计与操作、视频制作及课堂展示分享等环节,有效提升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应用能力,激发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增强团队协作与交流。学生制作的视频在课堂内外成效显著,部分作品在科普视频大赛获奖。本研究详细阐述了教学改革背景、教学设计、实践过程及反馈效果,为普通化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范例与经验借鉴。
实验教学
Select
本科电化学教学中引入离子扩散系数测算的探索
*
——基于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的教研实践
吴楠, 姚慧娟, 宋丽敏, 张航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 (
20
): 31-38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5020095
支持材料
Top
PDF
(8263KB) (
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离子扩散系数是决定电化学反应速率和效率的关键参数,不仅直接表征电极材料的本征离子动力学输运能力,还可作为评估可充电电池等储能体系功率效能的核心指标。恒电流间歇滴...
离子扩散系数是决定电化学反应速率和效率的关键参数,不仅直接表征电极材料的本征离子动力学输运能力,还可作为评估可充电电池等储能体系功率效能的核心指标。恒电流间歇滴定技术(GITT)是电化学领域一种重要的分析方法,常用于表征电极材料的离子扩散系数和电化学动力学过程,对于评估电极材料性能、指导解析构效关系具有重要作用。立足于全球战略中的电化学储能前沿领域,基于离子扩散过程在电极材料中的重要意义,将GITT引入本科生电化学课堂教学。通过理论讲解和实验操作2个环节设计,围绕扣式锂/钠离子半电池电极材料扩散系数的测算,使学生直观地理解离子在电极材料中的扩散行为。
Select
数字化技术在偶极矩测定实验中的应用
*
饶玉, 高佳丽, 周奇, 刘尧, 黄琳, 段莉莉, 程翠霞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 (
20
): 39-46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5020124
支持材料
Top
PDF
(6410KB) (
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将数字化技术与偶极矩测定的实验教学相融合,从微观视角建立三维分子模型,动态模拟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构型变化说明分子偶极矩和极化过程。实验中废液循环利用,强化绿色化...
将数字化技术与偶极矩测定的实验教学相融合,从微观视角建立三维分子模型,动态模拟分子在电场作用下的构型变化说明分子偶极矩和极化过程。实验中废液循环利用,强化绿色化学理念。运用MATLAB编程,可视化地处理与分析实验数据。本实验策略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又提升了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创新思维及数字化素养,为推动实验教学智能化升级和培养未来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
Select
本科生综合化学实验设计:稀土MOF便捷荧光试纸制作及性能研究
*
焦传宝, 闵昱铭, 周上浩, 李佳雯, 康晓敏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 (
20
): 47-54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5040019
支持材料
Top
PDF
(5611KB) (
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以配位化学为背景知识,设计了一项本科生综合创新实验。实验将稀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Tb-MOF({[H
2
N(CH
3
)
以配位化学为背景知识,设计了一项本科生综合创新实验。实验将稀土金属有机框架材料Tb-MOF({[H
2
N(CH
3
)
2
]
2
[Tb
2
(L)
2
(H
2
O)]}
n
,(H
2
L=4,4′-(1H-imidazole-1,3(2H)-diyl)dibenzoic acid)作为荧光探针来检测胂制剂洛克沙胂(Roxarsone,ROX),呈现出明显的颜色变化,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对科研的兴趣。通过该实验的学习,学生不仅可以加深对配位化学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同时可以熟练掌握MOFs材料的制备方法与基本表征手段,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实验作为科研成果转化的一项案例,做到了科研反哺教学,为高校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与思考。
Select
科学探究模式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探索
*
——硫酸钡均相沉淀历程探究实验
豆祖琦, 宋泽晨曦, 李娇, 姚奇志, 金谷, 刘红瑜, 李玲玲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 (
20
): 55-61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5020031
支持材料
Top
PDF
(6254KB) (
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硫酸钡均相沉淀因其高纯度、粒径均匀可控等特性,在生物医学、医药和环境治理等领域中应用广泛。以本科教学实验硫酸钡均相沉淀历程探究实验为例,引导学生针对硫酸钡均相沉...
硫酸钡均相沉淀因其高纯度、粒径均匀可控等特性,在生物医学、医药和环境治理等领域中应用广泛。以本科教学实验硫酸钡均相沉淀历程探究实验为例,引导学生针对硫酸钡均相沉淀反应中(NH
4
)
2
S
2
O
8
水解产物的酸性主导与氧化性主导2种反应机理假设展开探究,自主设计控制变量实验对双机理协同作用调控沉淀过程进行分析和验证。实践表明:通过构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方案设计-实验探究-结论分析”的探究式科研训练体系,开展“基础实验-拓展探究”递进式教学实践,有效实现学生高层次认知思维的进阶,更好地投身于科研创造之中。
Select
铈(Ⅳ)-乙醇络合物组成及生成常数测定实验的探讨及改进
*
任士通, 孙秀果, 杜永刚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 (
20
): 62-69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5020056
支持材料
Top
PDF
(5773KB) (
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铈(Ⅳ)-乙醇络合物的组成及生成常数测定是经典的物理化学实验。针对实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配体乙醇的过量程度、初始吸光度的外推方法以...
铈(Ⅳ)-乙醇络合物的组成及生成常数测定是经典的物理化学实验。针对实验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在原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讨论了配体乙醇的过量程度、初始吸光度的外推方法以及硝酸浓度对实验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当提高乙醇的过量程度有利于提高数据的准确性,以吸光度-时间为直线外推初始吸光度更简单合理,适当降低硝酸的浓度仍能够满足实验要求。据此对经典实验提出了改进建议。
职业教育
Select
职业教育基于CBE理念的高职药学专业立方体式课程群建设
*
孔兴欣, 田清青, 张平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 (
20
): 70-77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5030045
支持材料
Top
PDF
(12530KB) (
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高职药学专业课程群建设中存在课程间系统性和协同性欠佳、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难以满足我国创制新药的产业转型对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的知识串联和能力复合等2个核...
高职药学专业课程群建设中存在课程间系统性和协同性欠佳、能力培养不足的问题,难以满足我国创制新药的产业转型对职业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出的知识串联和能力复合等2个核心要求。基于CBE理念立方体式课程群建设模式,以岗位能力需求为参考基点,通过多门课程的深度耦合形成“课程立方体”作为课程群的最小组成单元,以综合实践项目牵引的方式实现内部课程的系统协同,有效促进课程立方体“能力复合”教学目标达成。从课程立方体框架、教学评一体化支撑体系建设与课程群保障体系建设等3方面提出立方体式课程群建设内容,结合药品检验岗位课程立方体具体建设流程的说明,可为职业教育课程群的建设提供参考。
非化学专业化学教育
Select
化学教育基于“双碳”背景和5E教学模式的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金属阳极过程的特点
*
杨慧娟, 罗洋洋, 李文斌, 张改妮, 刘和光, 王秀娟, 李喜飞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 (
20
): 78-85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5030245
支持材料
Top
PDF
(6326KB) (
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为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以新闻热点桥梁坍塌为切入点,揭示金属电化学腐蚀本质,结合电化学动力学知识,探索金属阳极过程的4个特点和2大状态,将知识点与实验测试...
为培养具有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以新闻热点桥梁坍塌为切入点,揭示金属电化学腐蚀本质,结合电化学动力学知识,探索金属阳极过程的4个特点和2大状态,将知识点与实验测试曲线结合,理解实际与理论的冲突,挖掘本质,培养探索精神,最后用港珠澳大桥作为实际应用例子,激发学生专业兴趣,引入院士榜样和高阶科研,同时全面融合课程思政,打造符合“两性一度”的“育人”课堂。
Select
基于新工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改革
*
李自红, 孔欣欣, 王颖, 孟春玲, 马荣琨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 (
20
): 86-92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5030259
支持材料
Top
PDF
(3583KB) (
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立足新工科建设对高等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时代要求,以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驱动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为切入点。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现有教学存在的痛点,在教学...
立足新工科建设对高等教育教学体系改革的时代要求,以我国产业转型升级驱动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需求为切入点。针对食品科学与工程导论课程现有教学存在的痛点,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深入探究,提出了强化时代主题融入、提升学生课程获得感、培养工程素养的课程改革措施。基于“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闭环育人理念探索育人新思路,以期让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和素养等多个维度上综合提升,并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深化课程教育教学改革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提供新的参考。
信息技术与化学
Select
基于AI数字化颜色识别的智能酸碱滴定
*
郭小峰, 张永策, 施治国, 齐悦, 丁琼, 赵发琼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 (
20
): 93-97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4110221
支持材料
Top
PDF
(2223KB) (
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探索构建在本科阶段适用的智能化学实验,有助于巩固化学专业学生的数智化教育成果,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息化能力。选择了在高等学校开设面广、开设时间早的经典酸碱滴定...
探索构建在本科阶段适用的智能化学实验,有助于巩固化学专业学生的数智化教育成果,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信息化能力。选择了在高等学校开设面广、开设时间早的经典酸碱滴定实验(以甲基橙为指示剂),通过搭建智能滴定装置、开发颜色识别和自动滴定控制程序、提取数字化颜色特征驱动步进电机自动启停,实现了从快滴到慢滴2个阶段滴速的智能控制和终点判断。平行滴定结果表明,智能滴定的相对偏差可控制在0.2%以内,媲美熟练人工滴定。本实验设备、试剂和信息技术要求较低,适合作为入门智能化学实验项目予以推广普及。
Select
融合虚拟仿真与Aspen模拟的VOCs催化氧化实验教学
*
吴乐, 陈钧, 吴冬, 李若松, 丁鑫, 刘恩周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 (
20
): 98-105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5020089
支持材料
Top
PDF
(10772KB) (
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为提升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效果,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融合虚拟仿真与Aspen模拟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并以VOCs催化氧化实验为例进行了详细设计与实践。通过虚拟仿真...
为提升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效果,创新性地提出了一种融合虚拟仿真与Aspen模拟的“三位一体”教学模式,并以VOCs催化氧化实验为例进行了详细设计与实践。通过虚拟仿真与Aspen模拟的深度融合,构建了“理论预测—操作训练—实验验证”的闭环教学模式,突破了传统化工实验教学中“虚实割裂”的局限。通过课前虚拟仿真,学生可提前熟悉实验流程并降低操作风险;而Aspen模拟则拓展了实验维度,突破实际装置在温度、压力等方面的限制,使学生深入理解LHHW型反应机理。2者的协同作用既提升了实验安全性和效率,又通过数据互证强化了学生的工程思维与综合分析能力。课中实验时通过实践进一步验证模拟结果,帮助学生全面掌握VOCs催化氧化脱除的影响规律。课后综合分析实验数据与模拟结果,强化了学生的科研思维与写作能力。教学实践表明,该模式显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综合能力,同时提升了实验教学的效率与安全性,为化工专业实验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调研报告
Select
高校师生对有效数字相关知识的认知现状研究
*
张凯明, 黄生田, 刘强强, 钟俊波, 郑兴文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 (
20
): 106-115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5020206
支持材料
Top
PDF
(14135KB) (
1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对全国25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部分高校的60位分析化学授课教师、112位完成该课程学习的师范专业学生及297位非师范专业学生开展了有效数字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显...
对全国25个省、直辖市和自治区的部分高校的60位分析化学授课教师、112位完成该课程学习的师范专业学生及297位非师范专业学生开展了有效数字知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1)师生认知中的有效数字含混多义,既可以是数值,也可以是数字;(2)教材中一些已证伪的规则仍被绝大多数师生认为是正确的;(3)师生对测量值有效数字位数的理解和相关的一些特殊规定的理解存在分歧;(4)教材对师生有效数字知识体系的构建具有决定性影响。这些事实表明,师生对有效数字知识体系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严重问题,这与分析化学教材有效数字相关知识密切相关,是教材错误知识的延续。亟待对分析化学教材有效数字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研究和修订,并同步推进相关教师的专业培训。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Select
中国近代化学家郑贞文的科学教育探索与思想建构
*
王世铎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 (
20
): 116-122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5030155
支持材料
Top
PDF
(1121KB) (
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郑贞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化学家、编译家和科学教育家。身处于社会剧烈动荡的变革时代,留学归国的郑贞文热心投身于近代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积极引介西方科学成果、编撰理化...
郑贞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化学家、编译家和科学教育家。身处于社会剧烈动荡的变革时代,留学归国的郑贞文热心投身于近代中国的科学教育事业,积极引介西方科学成果、编撰理化教科书,审定《化学命名原则》以统一化学名词并提倡“笠剑学风”以重振福建教育。作为近代科学教育的先驱者,郑贞文始终怀抱着“科学救国、教育救国”的人生旨趣,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建构起学艺兼容、中西会通的科学教育思想。在教育强国建设的新时代新征程上,当代科学教育可从发展趋势、文化格局、价值遵循与人才定位四重维度,汲取郑贞文科学教育实践与思想的时代价值。
Select
金属氮:从科学假说到客观实在的科学革命与技术突破
*
李猛, 张方源, 袁振东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 (
20
): 123-129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5030253
支持材料
Top
PDF
(3402KB) (
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通过对金属氮假说的发展史考证可知,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戴维首次提出氮元素在极端条件下可能呈现金属特性的假说;1935年,美国物理学家维格纳通过高压相变理论模型...
通过对金属氮假说的发展史考证可知,19世纪初,英国化学家戴维首次提出氮元素在极端条件下可能呈现金属特性的假说;1935年,美国物理学家维格纳通过高压相变理论模型系统论证了金属氮存在的可能性,完善了戴维的假说。在凝聚态物理学研究持续深化、加压与观测技术突破的基础上,2018年,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冈察洛夫带领其研究团队借助原位综合实验系统,成功实现氮元素金属态的可控合成。金属氮作为兼具超高能量密度和环境友好特性的新型含能材料,其研究历程本质上是人类在突破极端温度与压强条件下拓展物质认知边界的科学革命缩影。
《化学教育》订阅通知
Select
《化学教育》订阅通知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5, 46 (
20
): 46
支持材料
Top
PDF
(1401KB) (
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公告
More>>
·
新年寄语
·
2025年《化学教育》订阅办法
·
投稿注意事项
·
中学化学“名师工作室”稿件征集
·
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公告
·
为《化学教育》代言
·
免费发表和下载文章的办法
·
化学教育微信扫一扫
重要会议及培训通知
友情链接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中国化学会
·
北京师范大学
广告服务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