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作者投稿
注册
   找回密码    读者中心
专家登录 编委登录 编辑登录 主编登录  
 
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ISSN 1003-3807
CN 10-1515/O6
  2012年 第33卷 第9期 出版日期: 2012-05-02

本期栏目:

化学前沿
专论
课程与教材研讨
新课程天地
教学研究
高考改革
教师教育
调查报告
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
国内外信息
问题讨论与思考
选择 | 合并摘要 | 导入文献管理工具
 化学前沿

由氢键引导的、经强制可控折叠形成的含孔折叠分子结构
李敏峰, 龚兵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2-8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02
 支持材料 Top
PDF (1499KB) ( 10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受蛋白折叠现象的启发,发展出了一类基于芳香寡聚酰胺的分子折叠体系。研究发现苯环单元带有邻位烷氧基的芳酰胺寡聚体,可经由高度稳定的分子内3中心氢键,使原本可...

受蛋白折叠现象的启发,发展出了一类基于芳香寡聚酰胺的分子折叠体系。研究发现苯环单元带有邻位烷氧基的芳酰胺寡聚体,可经由高度稳定的分子内3中心氢键,使原本可自由转动的酰胺和芳环间的单键受到限制,导致整个分子骨架的平面及刚性化,并折叠成为向一侧弯曲的构象。不同长度的寡聚酰胺分子,在3中心氢键的引导与强制下折叠形成含有内部孔穴的弯月形或螺旋结构。进一步研究表明这些分子所含的内孔是非常稳定的。由于此类折叠分子骨架的刚性及其构象的稳定性,其内孔尺度大小可通过引入不同)间位及对位)取代的苯环单元,以调节寡聚酰胺骨架的弯曲度,从而加以精确调控。基于此策略,制备了中心孔径从9到30的弯月形或螺旋结构。稍后的研究发现,利用分子内3中心氢键的引导与强制作用,可实现具有同类芳酰胺骨架的刚性大环的一步高效合成。主要简介在芳香寡聚酰胺的强制可控折叠,及其应用于弯月形、螺旋折叠分子以及大环分子的制备方面的研究。


从诺贝尔奖看酶学的发展
望舒, 郑积敏, 贾宗超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9-12,18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03
 支持材料 Top
PDF (805KB) ( 11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酶曾经仅被人们经验性使用,步入近代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在当代酶工程已获得迅猛发展。简介酶学发展,通过获得相关诺贝尔奖的重大发现为线索,并以具体的异柠檬酸脱氢...

酶曾经仅被人们经验性使用,步入近代发展成为一门学科,在当代酶工程已获得迅猛发展。简介酶学发展,通过获得相关诺贝尔奖的重大发现为线索,并以具体的异柠檬酸脱氢酶为例,分析了酶研究的重大意义和发展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碳基纳米电极在分子器件中的应用
曹阳, 郭雪峰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13-18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04
 支持材料 Top
PDF (1220KB) ( 226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在器件微小化的发展趋势下,以单个或少数几个分子为主体的分子器件开辟了一条将“自下而上”的化学合成、组装与“自上而下&r...

在器件微小化的发展趋势下,以单个或少数几个分子为主体的分子器件开辟了一条将“自下而上”的化学合成、组装与“自上而下”的微纳加工技术有机结合的研究新思路。如何有效构筑新型的功能化分子器件,使之有利于实现与硅基电子器件的互补集成,是该领域发展亟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这就需要相应地发展新的材料和方法来构筑器件。碳纳米管和石墨烯这2种新型碳家族纳米材料,由于其独具魅力的结构和性质自被发现以来便在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研究热潮,可以作为一种良好的电极材料应用于分子器件的构筑和发展。主要简述了分子器件的发展概况,特别是碳纳米管和石墨烯作为电极材料在分子器件中的应用基础研究。


分子逻辑的研究进展
张关心, 张德清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19-21,25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05
 支持材料 Top
PDF (981KB) ( 10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简要介绍了分子逻辑的研究现状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

简要介绍了分子逻辑的研究现状和近年来的研究进展,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


胶体粒子间的相互作用
关银燕, 李溱, 邱东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22-25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06
 支持材料 Top
PDF (774KB) ( 20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胶体系统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在没有粒子间排斥作用时,分散介质中的胶体粒子倾向于聚集以降低其比表面积。常用的胶体稳定方法包括静电稳定和位阻稳定。...

胶体系统的显著特点是具有很高的比表面积,在没有粒子间排斥作用时,分散介质中的胶体粒子倾向于聚集以降低其比表面积。常用的胶体稳定方法包括静电稳定和位阻稳定。简单介绍了胶体粒子间相互作用的性质,并给出了可靠的测定方法,由此对胶体的稳定性进行了简要分析。


准晶体的发现、性质及其价值——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解读
钟晓媛, 刘克文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26-30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07
 支持材料 Top
PDF (1092KB) ( 11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Daniel Shechtman),以表彰他发现准晶体)Quasicrystals)的贡献。准晶...

201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以色列科学家达尼埃尔.谢赫特曼)Daniel Shechtman),以表彰他发现准晶体)Quasicrystals)的贡献。准晶体与传统晶体不同,它具有5次旋转轴的长程有序结构,它的发现和研究具有重要学术和应用价值。


复制纳米精密图案的纳米压印技术
徐聪, 王明召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31-33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08
 支持材料 Top
PDF (503KB) ( 14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介绍一种复制纳米精密图案的新型技术_纳米压印技术的基本特点、原理和常用工艺,可作为高中化学补充教学材料,供一线教师选用。

介绍一种复制纳米精密图案的新型技术_纳米压印技术的基本特点、原理和常用工艺,可作为高中化学补充教学材料,供一线教师选用。


延安自然科学院化学教育考略
刘公园, 胡志刚, 刘会敏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131-134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32
 支持材料 Top
PDF (263KB) ( 269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我党历史上第一所理工农综合性大学。办学期间,延安自然科学院在“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的指...

延安自然科学院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创建的我党历史上第一所理工农综合性大学。办学期间,延安自然科学院在“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在化学等自然科学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实践学习等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开创了中国共产党领导高等自然科学教育的先河。


中国古代化学的重大科技成就
张文朴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135-136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33
 支持材料 Top
PDF (178KB) ( 50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专论
回望我国近30年来基础化学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刘知新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34-40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09
 支持材料 Top
PDF (831KB) ( 97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我国近3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的基础化学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十分丰硕。本文从5个方面进行总括和述评:)1)适应科学教育发展的需求,变革化学课程...

我国近30年来,特别是近10年来的基础化学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十分丰硕。本文从5个方面进行总括和述评:)1)适应科学教育发展的需求,变革化学课程结构与组织形态;)2)重新建构课程内容体系,实现化学教材编制的多样化;)3)革新化学课程内容的呈现方式,促进学生有效学习;)4)强化评价的激励作用,实行全面性的化学课程评价体制;)5)培养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促进化学教师教育的发展。


化学课程中“范例”的内容特征与学习价值
毕华林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41-43,49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10
 支持材料 Top
PDF (688KB) ( 29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所谓“范例”是指能够反映某一概念或原理实质的典型性例子,它的内容具有典型性、生发性和经验性。在化学课程中通过精选“范例...

所谓“范例”是指能够反映某一概念或原理实质的典型性例子,它的内容具有典型性、生发性和经验性。在化学课程中通过精选“范例”的学习,能够增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促进学生化学基本观念的形成,提高化学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课程与教材研讨
科学探究能力的构成要素——基于国外科学课程文件的分析
刘东方, 王磊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44-49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11
 支持材料 Top
PDF (360KB) ( 37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科学探究能力构成要素的不明确使得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评价缺乏实效性。对国外科学课程文件中科学探究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频次统计,得出科学探究能力的构成体系:...

科学探究能力构成要素的不明确使得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和评价缺乏实效性。对国外科学课程文件中科学探究能力的构成要素进行频次统计,得出科学探究能力的构成体系:提出问题能力由“发现并建构明确的问题”等4个要素构成;猜想与假设能力由“基于观察和所学科学知识进行预测,建构可验证的假设”等4个要素构成;制定计划能力由“确定定性和定量方法”等6个要素构成;进行实验能力由“按照设计程序进行实验”等10个要素构成;收集证据能力由“用硬件)如计算机)和软件、电子资源收集和存储信息”等4个要素构成;解释与结论能力由“分析、推理证据的规律,通过归纳、演绎得出结论”等5个要素构成;反思与评价能力由“评价结论和观点正确性和局限性”等6个要素构成;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由“口头进行探究实践报告,并准确地、有逻辑性地运用语言”等7个要素构成。


中学化学教科书中实验安全教育内容编排的思考
刘冰, 毕华林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50-54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12
 支持材料 Top
PDF (457KB) ( 25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随着课程改革对化学探究实验的重视,实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通过对我国现行3个版本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及美国初中主流化学教科书《化学反应...

随着课程改革对化学探究实验的重视,实验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显现。通过对我国现行3个版本义务教育初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及美国初中主流化学教科书《化学反应》中的化学实验安全教育内容的比较研究,发现我国教科书中实验安全教育内容相对薄弱。建议以教科书为载体显化实验安全教育内容、教科书中增加实验安全标志、处理好安全教育与主动探究的关系,把安全作为实验评价指标,充分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


 新课程天地
沉淀溶解平衡教学中驱动性问题链的设计与实践
胡久华, 郇乐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55-59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13
 支持材料 Top
PDF (330KB) ( 38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沉淀溶解平衡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中学阶段的学习难点之一。在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功能和学生已有认识分析基础上,依据驱动性问题链的特点...

沉淀溶解平衡是中学化学基础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中学阶段的学习难点之一。在对沉淀溶解平衡的教学功能和学生已有认识分析基础上,依据驱动性问题链的特点及其设计原则,对沉淀溶解平衡教学中的驱动性问题链进行了4次设计和实践,得出了符合特点与要求、教学效果较好的驱动性问题链。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引发了关于驱动性问题链设计的思考。


“相对原子质量”教学重点的确定与课堂教学研究
卢姗姗, 毕华林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60-63,68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14
 支持材料 Top
PDF (810KB) ( 21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教学重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课程内容和载体,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线索,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活动的主攻方向。以“相对原子质量“为例,...

教学重点是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课程内容和载体,是教师组织教学的主要线索,是课堂教学中师生共同活动的主攻方向。以“相对原子质量“为例,分析应如何确定教学重点以及如何以教学重点为核心选择具体教学内容,并结合具体课堂教学观察,揭示不同教师教学重点课堂教学实施的差异性。


 教学研究
例谈体现科学概念本质的教学设计
魏锐, 黄燕宁, 王磊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64-68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15
 支持材料 Top
PDF (1094KB) ( 33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在分析与原子核、p轨道、杂化轨道相关迷思概念的基础上,以原子结构为例,探讨了教学设计如何在不改变常用术语的前提下,通过赋予科学概念以新的内涵,使其更加接近...

在分析与原子核、p轨道、杂化轨道相关迷思概念的基础上,以原子结构为例,探讨了教学设计如何在不改变常用术语的前提下,通过赋予科学概念以新的内涵,使其更加接近科学概念的本质。结合科学认识的发展,将更为体现事物本质的理论与模型转化为学生易于接受的形式进行呈现,同时帮助学生认识科学理论的构造性特征,可以促进学生形成对科学知识的批判性理解。


化学反应的阶段隐喻及迷思概念——以金属与铁离子溶液的反应为例
王秀荣, 范林, 魏锐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69-71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16
 支持材料 Top
PDF (517KB) ( 36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在中学教学中常常认为FeCl3溶液与金属单质的反应分阶段进行,即Fe3+、H+...

在中学教学中常常认为FeCl3溶液与金属单质的反应分阶段进行,即Fe3+、H+和Fe2+按照先后顺序依次被还原。通过选用不同浓度的FeCl3溶液与不同的金属单质反应,用实验事实反驳了Fe3+溶液与金属单质反应的阶段隐喻,并分析了其中的迷思概念。


游戏教学在国内化学教学中的应用述评
廖伟梁, 彭豪, 钱扬义, 颜璜, 曹春艳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72-73,77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17
 支持材料 Top
PDF (239KB) ( 24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国内主要通过运用“趣味实验”、“自制教具...

游戏教学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轻松、愉快的学习情境,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国内主要通过运用“趣味实验”、“自制教具”、“情景活动”和“电脑游戏”进行化学游戏教学。介绍了游戏教学在国内化学教学的应用现状,同时对未来的研究进行展望,以期对化学游戏教学的研究起抛砖引玉的作用。


材料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李奇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74-77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18
 支持材料 Top
PDF (666KB) ( 8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回顾了“材料化学”课程,从面向化学专业一级学科本科生的开设,经国家精品课程的前期建设,到通过评审之后的后期建设工作。实践证明,精品...

回顾了“材料化学”课程,从面向化学专业一级学科本科生的开设,经国家精品课程的前期建设,到通过评审之后的后期建设工作。实践证明,精品课程建设要坚持深化的教学改革,特别是后期建设中,要真正按照“五个一流”要求,不断提高课程水平。


大学基础有机化学双语教学实践的总结与反思
卢忠林, 邢国文, 申秀民, 张聪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78-80,83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19
 支持材料 Top
PDF (278KB) ( 31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重要举措。对基础有机化学10年来的双语教学实践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反思,内容包括该课程的教学团队、使用教材、选课...

双语教学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力人才的重要举措。对基础有机化学10年来的双语教学实践进行了认真的总结和反思,内容包括该课程的教学团队、使用教材、选课学生、教学手段、教学策略、教学多媒体平台建设等方面。


中级无机化学精品课程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王明召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81-83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20
 支持材料 Top
PDF (389KB) ( 16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中级无机化学”是20世纪80年代我教研室在国内率先开设的课程,综合性强,应用性突出。2008年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北京市精品课程...

“中级无机化学”是20世纪80年代我教研室在国内率先开设的课程,综合性强,应用性突出。2008年获得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北京市精品课程。回顾了围绕课程定位与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学资源、创设配套选修课等方面进行课程建设的实践和思考。


 高考改革
2012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化学试题评价和得分情况分析
赵河林, 牛江丽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84-88,94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21
 支持材料 Top
PDF (564KB) ( 376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分析了2012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化学试题的考点分布和试题特点:突出了化学学科主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综合考查;加强了计算能力和计算规范的考查力度;化学...

分析了2012年高考理综)新课标卷)化学试题的考点分布和试题特点:突出了化学学科主干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综合考查;加强了计算能力和计算规范的考查力度;化学实验部分的考查更注重内容的真实性等。根据山西省高考理综阅卷组提供的详细数据分析了化学试题的得分情况,并对高中化学教学提出了相关的建议。


2012年高考理综北京卷对银镜反应考查的研究和思考
支梅, 郑晓红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89-91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22
 支持材料 Top
PDF (489KB) ( 15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2012年高考理综北京卷第27题以实验为载体,以银镜反应的条件和试剂改变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了问题的提出、资料检索、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测现象、观察实...

2012年高考理综北京卷第27题以实验为载体,以银镜反应的条件和试剂改变为研究对象,让学生经历了问题的提出、资料检索、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预测现象、观察实验、分析结果、得到结论、实验收尾处理的实验探究全过程,是北京市高中新课程改革第3年高考全面提高对化学实验和探究能力考查力度的体现。笔者走进实验室,对试题所涉及的实验条件进行研究,对银镜反应及其操作有了更加明确的认识,并对实验题的命制提出了建议。


 教师教育
免费师范生教师教育实践新模式研究——西部生源地教育创新实验区
范楼珍, 刘正平, 申秀民, 张小平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92-94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23
 支持材料 Top
PDF (219KB) ( 7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免费师范生培养是我国改革师范教育的一项新举措,旨在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从事基础教育教师职业,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在师范生培养的各项工作中,教育实习是一个...

免费师范生培养是我国改革师范教育的一项新举措,旨在鼓励更多的优秀青年从事基础教育教师职业,提高我国基础教育的质量。在师范生培养的各项工作中,教育实习是一个重要的环节。本文就北京师范大学免费师范生教师教育实践新模式中的“西部生源地教育创新实验区“展开讨论。论证了该新模式的必要性及创新性,由此指出免费师范生的培养模式多样化的重要性。


 调查报告
基于Rasch模型的“化学实验认知能力”测验工具编制及测评研究
王祖浩, 杨玉琴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95-102,108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24
 支持材料 Top
PDF (1250KB) ( 51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实验认知”贯穿于化学实验活动的全过程,是化学实验能力的核心成分。基于Rasch模型原理及Wilson测量建构“4基石...

“实验认知”贯穿于化学实验活动的全过程,是化学实验能力的核心成分。基于Rasch模型原理及Wilson测量建构“4基石”方法,对“化学实验认知能力”进行了水平构建、测验工具的开发及优化、能力测验及数据分析。研究显示,测验所获数据符合Rasch模型预期,测验工具具有良好的信度、效度。依据测验数据,探讨了不同年级学生“化学实验认知能力”的水平分布,分析了“化学实验认知能力”的年级差异和学校差异,提出了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


利用手持技术研究喷泉实验中的气压变化
张娇蛟, 钱扬义, 谢敏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109-112,122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26
 支持材料 Top
PDF (879KB) ( 30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通过对不同学校在职中学化学教师的调查发现,教师们对喷泉实验中的气压变化情况存在争议。利用手持实验技术,并借助气压传感器,实时监测了氨的喷泉实验过程中体系内...

通过对不同学校在职中学化学教师的调查发现,教师们对喷泉实验中的气压变化情况存在争议。利用手持实验技术,并借助气压传感器,实时监测了氨的喷泉实验过程中体系内的气压变化,分析了氨气充入量、烧瓶容积和实验流程等对内压变化的影响。希望通过对实验得到的气压变化曲线的分段分析,帮助中学师生从定量的角度理解氨的喷泉实验的形成机理。


“化学合成实验”课程建设与实践
蒋福宾, 刘正平, 欧阳津, 杨晓晶, 孙豪岭, 董永强, 李君, 何立新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113-114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27
 支持材料 Top
PDF (165KB) ( 14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合成实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目标、思路与措施、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

介绍了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合成实验”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目标、思路与措施、课程内容与课程体系的改革、教学方法与手段的改革等课程建设与实践。


 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
利用手持技术探究氢氧化铝制备实验电导率变化
李玉莹, 钱扬义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103-108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25
 支持材料 Top
PDF (1529KB) ( 60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利用电导率传感器对氢氧化铝制备实验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变化进行探究,以相同浓度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定硫酸铝溶液,得出反应过程的电导率变化曲线图,并从...

利用电导率传感器对氢氧化铝制备实验过程中,溶液的电导率变化进行探究,以相同浓度的氨水和氢氧化钠溶液分别滴定硫酸铝溶液,得出反应过程的电导率变化曲线图,并从宏观、微观、符号和曲线4个方面深入分析曲线,从多个角度探究氢氧化铝制备实验的电导率变化,为氢氧化铝的教学提供帮助。


 问题讨论与思考
一个有趣的驱动性问题——蜡烛在太空中能否燃烧
魏锐, 黄婷, 杨晶晶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115-118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28
 支持材料 Top
PDF (1091KB) ( 63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对蜡烛在微重力条件下是否能够燃烧有不同的预测结果,从对流、扩散和反应引发3个角度讨论了预测微重力状态下蜡烛能否燃烧的思路。引用美国航空航天局、中国科学院和...

对蜡烛在微重力条件下是否能够燃烧有不同的预测结果,从对流、扩散和反应引发3个角度讨论了预测微重力状态下蜡烛能否燃烧的思路。引用美国航空航天局、中国科学院和哈尔滨工程大学等的实验研究证据,说明在微重力环境中蜡烛可以持续燃烧,以及蜡烛微重力燃烧时火焰的形状、颜色、大小和温度等特点。介绍使用摄像机实际拍摄蜡烛微重力燃烧现象的方法。


对蜡烛燃烧现象的追问与解释
魏锐, 黄婷, 杨晶晶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119-122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29
 支持材料 Top
PDF (427KB) ( 71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蜡烛燃烧实验蕴含着许多物理和化学原理。通过文献梳理和实验探究,探讨了蜡烛等物质燃烧时为什么会形成火焰、火焰的形状、温度、颜色和成分等问题,为中学化学教学提...

蜡烛燃烧实验蕴含着许多物理和化学原理。通过文献梳理和实验探究,探讨了蜡烛等物质燃烧时为什么会形成火焰、火焰的形状、温度、颜色和成分等问题,为中学化学教学提供参考。


 国内外信息
开启新一代的科学教育——美国《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述评
胡恺岩, 王祖浩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123-125,136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30
 支持材料 Top
PDF (291KB) ( 26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于2011年7月发布了《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为开启美国新一代的科学教育奠定基础。《框架》采用“核心学科概念&rdqu...

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于2011年7月发布了《K-12年级科学教育框架》,为开启美国新一代的科学教育奠定基础。《框架》采用“核心学科概念”“交叉观念”和“科学与工程实践”3大维度来建构其结构,将“工程与技术、科学应用”纳入核心学科领域,突出科学的实践本质,并通过“学习进程”来描述科学学习的发展过程。通过对《框架》的解读,开拓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视野。


国内外化学扑克牌游戏现状述评
李娟, 钱扬义, 彭豪, 邓峰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12, 33 (9): 126-130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2090031
 支持材料 Top
PDF (660KB) ( 50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分析国内外化学扑克牌游戏现状,并从游戏设计、游戏功能、游戏对象、活动形式等方面对典型的扑克牌游戏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比较国内外化学扑克牌游戏异同,对扑克...

分析国内外化学扑克牌游戏现状,并从游戏设计、游戏功能、游戏对象、活动形式等方面对典型的扑克牌游戏进行剖析。在此基础上,比较国内外化学扑克牌游戏异同,对扑克牌的设计与开发提出建议,希望拓展教育工作者的思路。


公告 More>>   
· 新年寄语
· 2024年《化学教育》订阅办法
· 投稿注意事项
· 中学化学“名师工作室”稿件征集
· 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公告
· 为《化学教育》代言
· 免费发表和下载文章的办法
· 化学教育微信扫一扫
重要会议及培训通知
友情链接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中国化学会
· 北京师范大学
广告服务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