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作者投稿
注册
   找回密码    读者中心
专家登录 编委登录 编辑登录 主编登录  
 
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浏览
当期目录

ISSN 1003-3807
CN 10-1515/O6
  2008年 第29卷 第5期 出版日期: 2008-03-02

本期栏目:

生活中的化学
知识介绍
专论
课程与教材研讨
新课程天地
教学研究
高考改革
复习指导
教师教育
调查报告
信息技术与化学
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
国内外信息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问题讨论与思考
选择 | 合并摘要 | 导入文献管理工具
 生活中的化学
绘画用品与儿童健康
孙晓春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1-1,8
 支持材料 Top
PDF (2399KB) ( 4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介绍了油画棒、水彩笔等绘画用品中的有毒物质及其对儿童健康造成的危害。
介绍了油画棒、水彩笔等绘画用品中的有毒物质及其对儿童健康造成的危害。

 知识介绍
共振论的应用及量子化学探讨
张红梅, 陈国力, 刘梅, 廖显威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2-3,23
 支持材料 Top
PDF (2669KB) ( 46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共振论自20世纪30年代鲍林(Pauling L)提出以来,其在有机化学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述了共振论的产生及有关的基础知识,其中用共振论观点解释了一些...
共振论自20世纪30年代鲍林(Pauling L)提出以来,其在有机化学中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简述了共振论的产生及有关的基础知识,其中用共振论观点解释了一些用经典结构理论所不能说明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并且用Gaussian98程序对其进行了量子化学探讨。

 专论
化学新课程中STS教育目标的设计与思考
孙树萍, 阮文举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4-8
 支持材料 Top
PDF (2097KB) ( 4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STS教育在化学新课程中已成为新的内容。科学技术价值观、科学技术伦理和科学决策能力等STS教育目标的含义都较深远。对丰富的STS教育目标已经有人建立了独特的目标...
STS教育在化学新课程中已成为新的内容。科学技术价值观、科学技术伦理和科学决策能力等STS教育目标的含义都较深远。对丰富的STS教育目标已经有人建立了独特的目标群,认识这些目标将会对我国基础教育化学新课程中STS教育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课程与教材研讨
展现科学探究个人的一面──波普尔科学知识增长论的视角
刘瑞, 郑长龙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9-11,19
 支持材料 Top
PDF (1979KB) ( 4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可错性是人的本性,同时也是科学的属性。个人视域中的科学探究充满了曲折、反复的试错过程。科学探究就其过程而言是以“试错”为本质特征的,主要表现为试探性、检验性和反...
可错性是人的本性,同时也是科学的属性。个人视域中的科学探究充满了曲折、反复的试错过程。科学探究就其过程而言是以“试错”为本质特征的,主要表现为试探性、检验性和反复性。在科学探究中应重视和强调“假说-事例(证伪)-(更完善的)假说”的试错法。

 新课程天地
例谈化学课堂上教学情景的创设
胡久华, 乔敏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12-14,27
 支持材料 Top
PDF (2422KB) ( 66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化学课堂教学倡导教学情景的创设,这具有多种意义。如何创设教学情景,怎样的教学情景更具有教育教学价值?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了分析阐述。
化学课堂教学倡导教学情景的创设,这具有多种意义。如何创设教学情景,怎样的教学情景更具有教育教学价值?本文结合具体的教学案例进行了分析阐述。

高中化学新教材(必修1)中“物质的量”内容的难度分析
闫蒙钢, 陈英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15-17,32
 支持材料 Top
PDF (2704KB) ( 79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以2003版高一化学教材为参照,对化学新教材必修1中“物质的量”内容的难度作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以期对教材的修订及教师的教学提供思考与启示。
以2003版高一化学教材为参照,对化学新教材必修1中“物质的量”内容的难度作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以期对教材的修订及教师的教学提供思考与启示。

北京高中化学新课程系列教研活动助推高中化学新课程教学
朱智铭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18
 支持材料 Top
PDF (481KB) ( 4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捕捉教学过程中的“非预期因素”大有裨益
朱智铭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19
 支持材料 Top
PDF (445KB) ( 49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下期要目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18
 支持材料 Top
PDF (481KB) ( 1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欢迎订阅2008年《化学教育》及2007年合订本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65
 支持材料 Top
PDF (407KB) ( 1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全国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教育部课题开题报道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81
 支持材料 Top
PDF (520KB) ( 1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教学研究
国内外关于“物质的量”概念的研究及启示
方婷, 王祖浩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20-23
 支持材料 Top
PDF (1954KB) ( 4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从3个方面对国外“物质的量”概念的研究进行了分析:(1)关于“物质的量”相异概念心理机制的研究;(2)关于学生“物质的量”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的研究;(3)关于学...
从3个方面对国外“物质的量”概念的研究进行了分析:(1)关于“物质的量”相异概念心理机制的研究;(2)关于学生“物质的量”问题解决的学习方式的研究;(3)关于学生对“摩尔”的直观认识的培养研究。同时,结合国内“物质的量”概念教学研究的现状,通过比较得出了一些有借鉴价值的启示。

一堂化学公开课的评课实录及其思考
熊言林, 黄萍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24-25,35
 支持材料 Top
PDF (2355KB) ( 5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记录了一堂化学公开课的评课情况。这次评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突出了科学探究,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彰显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作用。通过这次评课,促进了化学...
记录了一堂化学公开课的评课情况。这次评课很好地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突出了科学探究,改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彰显学生自主、探究与合作学习的作用。通过这次评课,促进了化学老师同行之间的交流合作,也有利于新课改相关措施的落实。

12节初中化学课的启示
艾学富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26-27
 支持材料 Top
PDF (984KB) ( 4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廊坊市化学新课程改革培训会之我见──评初中化学5节展评课的闪光点
叶万祯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28-29,64
 支持材料 Top
PDF (1985KB) ( 4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关于“分子”课题的学生调研及教学对策研究
鄢鹏, 咸蕊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30-32
 支持材料 Top
PDF (1398KB) ( 4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如何把宏观的物质与微观的结构联系起来,建立起对微观世界的想象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为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体察学生的困惑,寻求教学的起点,在“...

如何把宏观的物质与微观的结构联系起来,建立起对微观世界的想象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难点。为了了解学生的认知基础,体察学生的困惑,寻求教学的起点,在“分子”课题教学之前进行学生调研,了解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原始认识,然后以此为起点进行教学设计。本文介绍了创设适当的学习情境,帮助学生感知分子的真实存在;再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建立对分子的微观想象;充分利用化学实验,帮助学生体验宏观现象的微观本质等教学策略及其良好效果。


宏观把握微观掌握──利用思维导图上好化学复习课
梁晓康, 廖锐星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33-35
 支持材料 Top
PDF (1362KB) ( 4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介绍了在化学复习课教学中,如何利用思维导图从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以形成知识体系,并从细节上把握各知识点的应用;同时探讨...

介绍了在化学复习课教学中,如何利用思维导图从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阶段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化的整理,以形成知识体系,并从细节上把握各知识点的应用;同时探讨了思维导图在复习课教学方面的优势。


浅谈“反思”在初中化学总复习中的重要性
顾凤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36-36,39
 支持材料 Top
PDF (1630KB) ( 5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针对许多学生在初三化学总复习阶段的复习效率比较低的现象,分别对2个教学班进行了传统复习与反思性复习的实验比较,得出了在复习阶段要重视“反思”的结论。
针对许多学生在初三化学总复习阶段的复习效率比较低的现象,分别对2个教学班进行了传统复习与反思性复习的实验比较,得出了在复习阶段要重视“反思”的结论。

 高考改革
从实验区高考看新课标下反应速率命题创新
崔邑诚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37-39
 支持材料 Top
PDF (1232KB) ( 4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2007年,实验4省(区)进行了课改后的首次高考。新课标下课本中反应速率的比重加大,以大题形式出现在了广东卷与海南卷中。立意新颖,各具亮点;广东卷在于巧设计算,...
2007年,实验4省(区)进行了课改后的首次高考。新课标下课本中反应速率的比重加大,以大题形式出现在了广东卷与海南卷中。立意新颖,各具亮点;广东卷在于巧设计算,海南卷在于数据作答。命题者锐意创新,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

 复习指导
高中化学曲线型图像题类型与解析概论
沈旭东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40-41,45
 支持材料 Top
PDF (3084KB) ( 4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曲线型图像题可分4类:溶解度曲线类多为利用物质溶解度的差异而分离或提纯某种物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类多为探求因变量(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或体现平衡移动的量)与自...
曲线型图像题可分4类:溶解度曲线类多为利用物质溶解度的差异而分离或提纯某种物质;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类多为探求因变量(化学反应速率变化或体现平衡移动的量)与自变量(外界条件)间的关系;反应体系中某种物质或某种离子的量的变化类多表达了化学反应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推定化学反应类多为在定量条件下通过计算确定特定的化学反应。

 教师教育
略论刘知新教授对中国化学教育学科建设的贡献
魏冰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42-45
 支持材料 Top
PDF (2126KB) ( 4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调查报告
化学学科中学生自我效能感的调查分析
苗颖, 王嘉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46-47,55
 支持材料 Top
PDF (2516KB) ( 4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本研究以石家庄市3所不同层次中学的472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以及自编问卷进行了问卷调查,探索了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高中生在...

本研究以石家庄市3所不同层次中学的472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效能感综合量表以及自编问卷进行了问卷调查,探索了不同学校、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高中生在学习化学学科中的自我效能感的基本特点,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建议。


民办中学高一学生化学学习归因特点的研究
曾斓, 肖小明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48-49
 支持材料 Top
PDF (928KB) ( 4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通过自编的学生化学学习归因特点的量表对某民办中学高一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出如下结论:整体上学生对于化学考试和化学问题解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无性别差异,均主要归因于努...
通过自编的学生化学学习归因特点的量表对某民办中学高一学生进行了调查,得出如下结论:整体上学生对于化学考试和化学问题解决的成功和失败归因无性别差异,均主要归因于努力、基础、运气、教师和他人帮助等因素。但学生的成功归因在普通班与重点班中存在明显差异,普通班比重点班的学生更多地倾向于运气。在性别上,重点班中男生更倾向于将考试的成功归因于努力和能力,女生倾向于努力和教师;而普通班则无性别差异。

民办中学学生学习化学主动性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
曹爱娟, 王克勤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50-51
 支持材料 Top
PDF (1026KB) ( 4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通过对河北省唐山地区和石家庄地区的6所民办中学的83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对该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揭示了民办中学学生学习化学主动性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学生主动...
通过对河北省唐山地区和石家庄地区的6所民办中学的837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及对该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处理,揭示了民办中学学生学习化学主动性的现状,分析了影响学生主动学习化学的因素以及影响因素与化学学习主动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为民办中学化学教师优化教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主动性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

 信息技术与化学
中学化学教科书配套网站的设计与开发──北京科学版和粤教版网络资源“化学网上课堂”介绍
王玉兰, 钱扬义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52-55
 支持材料 Top
PDF (1841KB) ( 12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简要介绍了北京科学版和粤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配套网站——“化学网上课堂”,重点描述了该网站的结构设计、内容设计和交互设计...
简要介绍了北京科学版和粤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配套网站——“化学网上课堂”,重点描述了该网站的结构设计、内容设计和交互设计及对中学教科书配套网站的发展提出展望。

交互3D技术在物质结构教学中的应用
王清华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56-58
 支持材料 Top
PDF (1993KB) ( 4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介绍了交互3D技术在物质结构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采用3d max制作三维模型和Virtools Dev中应用行为模块控制三维模型构成交互3D相结合,详细地描述了...
介绍了交互3D技术在物质结构教学中的设计与应用,采用3d max制作三维模型和Virtools Dev中应用行为模块控制三维模型构成交互3D相结合,详细地描述了动态控制三维模型的方法,从而形成灵活、交互的三维作品。在化学多媒体教学中,可形象地模拟物质结构中的分子空间结构、晶胞堆积、晶体结构、原子杂化等相关微观知识,有利于物质结构的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
谈中学化学实验的改进准则
吴燕红, 张玉彬, 阳小平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59-59,61
 支持材料 Top
PDF (1305KB) ( 4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铝和水反应实验的改进
陈文婷, 王程杰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60-61
 支持材料 Top
PDF (888KB) ( 46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从铝的电极电势可知,理论上铝能和水反应产生氢气;同时,汞齐化的铝片在潮湿的空气中可与氧气发生反应。基于以上原理,笔者改进并设计了铝和水反应的连续实验。
从铝的电极电势可知,理论上铝能和水反应产生氢气;同时,汞齐化的铝片在潮湿的空气中可与氧气发生反应。基于以上原理,笔者改进并设计了铝和水反应的连续实验。

对二氧化硫使石灰水变浊浑实验的再反思
王金龙, 冯艳, 葛珊珊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62-64
 支持材料 Top
PDF (1080KB) ( 3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通过改进实验方法,控制反应条件,对二氧化硫与石灰水反应过程进行阶段性定格。经过实验分析、推理,提出反应过程中存在着“电离、晶粒聚集”期、“过饱和”期、“浊浑”期...
通过改进实验方法,控制反应条件,对二氧化硫与石灰水反应过程进行阶段性定格。经过实验分析、推理,提出反应过程中存在着“电离、晶粒聚集”期、“过饱和”期、“浊浑”期、“澄清”期,出现浑浊的原因是建立了平衡:Ca(HSO32+Ca(OH)2≒2CaSO3+2H2O

简易无泄漏气体发生器
李新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65
 支持材料 Top
PDF (407KB) ( 4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维生素C的化学实验
夏志清, 刘玉荣, 靳建华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66-66,73
 支持材料 Top
PDF (805KB) ( 4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通过实验让学习者了解维生素C的酸性和还原性;了解几种常见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及人体摄入维生素C应注意的事项。
通过实验让学习者了解维生素C的酸性和还原性;了解几种常见蔬菜和水果中维生素C的含量及人体摄入维生素C应注意的事项。

介绍一个富有创意的自制气体发生装置
吴启亮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67-67,74
 支持材料 Top
PDF (822KB) ( 4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该自制发生装置的器材全部采用废弃物组装而成,若算成本只不过0.3元左右,然而却能够极为方便的运用于反应物状态为固-液、液-液,并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的实验。该装置...
该自制发生装置的器材全部采用废弃物组装而成,若算成本只不过0.3元左右,然而却能够极为方便的运用于反应物状态为固-液、液-液,并不需要加热制取气体的实验。该装置的组装及使用,对于增强师生变废为宝的意识,对于增强师生的创新理念,对于节省实验经费,对于经费短缺的我国西部农村中学实验室建设等,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用亚硫酸氢钠加成法鉴别醛酮的实验研究
索福喜, 杭烨超, 徐建强, 陈苏敏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68
 支持材料 Top
PDF (554KB) ( 4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对由亚硫酸氢钠加成鉴别醛酮的实验中,亚硫酸氢钠饱和溶液的不同制备方法,醛酮样品与饱和亚硫酸氢钠的加入方式以及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中是否加入乙醇等对实验效果的影响进...
对由亚硫酸氢钠加成鉴别醛酮的实验中,亚硫酸氢钠饱和溶液的不同制备方法,醛酮样品与饱和亚硫酸氢钠的加入方式以及饱和亚硫酸氢钠溶液中是否加入乙醇等对实验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和讨论。

温度传感器测定过氧化氢分解热
梅娟, 盛国定, 王志华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69-70
 支持材料 Top
PDF (705KB) ( 5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传感器和传感器技术在工业生产、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用温度传感器测定过氧化氢分解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传感器和传感器技术在工业生产、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用温度传感器测定过氧化氢分解热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用纸上扩散法快速检测辣椒油中的苏丹红
袁晨, 康师源, 段爱红, 谌学先, 杨东群, 袁黎明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71-72
 支持材料 Top
PDF (1062KB) ( 4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应用毛细现象知识以及物质的溶解、吸附原理,研究了一种仅用一小块打印纸、一支钢笔和少量酒精就能无环境毒害、简便、快速地检测辣椒油中是否含有苏丹红Ⅰ、Ⅱ、Ⅲ、...

应用毛细现象知识以及物质的溶解、吸附原理,研究了一种仅用一小块打印纸、一支钢笔和少量酒精就能无环境毒害、简便、快速地检测辣椒油中是否含有苏丹红Ⅰ、Ⅱ、Ⅲ、Ⅳ的检测方法。该方法最低检出浓度为0.8g/L,与实验所测的辣椒油中需要加入苏丹红的最低以假乱真浓度基本一致。虽然少量染料对该检测可以产生误判,但在辣椒油中添加掺假染料必须考虑价格、颜色、油溶性、怪味、剧毒等性质,目前仅发现苏丹红能同时满足上述制假条件,因此它们并不妨碍该方法用于辣椒油是否含有苏丹红的自我保护性检测,其也非常适合执法人员的现场快速检验。该方法构思巧妙,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


 问题讨论与思考
检验卤素离子时异常现象的探究
李林山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73
 支持材料 Top
PDF (472KB) ( 4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CH4与NH3稳定性的比较
吴孙富, 张道林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74
 支持材料 Top
PDF (419KB) ( 4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化学史教学中的科学本质观培养研究
史红霞, 梁永平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75-76
 支持材料 Top
PDF (931KB) ( 4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科学史课程的学习是培养职前教师科学本质观的一条途径。本文以化学史课题“燃烧理论的发展”为例说明在化学史教学中的科学本质观培养内容及策略。
科学史课程的学习是培养职前教师科学本质观的一条途径。本文以化学史课题“燃烧理论的发展”为例说明在化学史教学中的科学本质观培养内容及策略。

 国内外信息
美国《化学教育》“Research: Science And Education”专栏载文的调研
张琳, 李广洲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08, 29 (5): 77-80
 支持材料 Top
PDF (1826KB) ( 4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调阅、梳理了美国<;化学教育>;“研究:科学与教育”专栏的载文,分析了国际化学教育研究所体现出的关注学生概念学习、注重学习过程、重视改进研究方法的发展趋...
调阅、梳理了美国<;化学教育>;“研究:科学与教育”专栏的载文,分析了国际化学教育研究所体现出的关注学生概念学习、注重学习过程、重视改进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

公告 More>>   
· 新年寄语
· 2025年《化学教育》订阅办法
· 投稿注意事项
· 中学化学“名师工作室”稿件征集
· 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公告
· 为《化学教育》代言
· 免费发表和下载文章的办法
· 化学教育微信扫一扫
重要会议及培训通知
友情链接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中国化学会
· 北京师范大学
广告服务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