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作者投稿
用户名
密码
注册
找回密码
读者中心
专家登录
编委登录
编辑登录
主编登录
快速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浏览
首页
期刊介绍
期刊简介
版权信息
编 委 会
栏目设置
投稿指南
网上投稿
投稿须知
论文模板
论文写作要求
论文写作培训
版权转让协议
在线期刊
当期目录
最新录用
过刊浏览
下载排行
下期要目
下载中心
期刊订阅
网上付款
邮局汇款
现金支付
期刊工具
Email Alert
RSS
联系我们
ENGLISH
当期目录
ISSN 1003-3807
CN 10-1515/O6
2021年 第42卷 第19期 出版日期: 2021-10-02
本期栏目:
2022年 《化学教育》订阅通知
第42卷第19期中英文目次
教学研究
教师教育
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
化学·生活·社会
课程·教材·评价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问题讨论与思考
论文简报
优质课例
选择
|
合并摘要
|
导入文献管理工具
第42卷第19期中英文目次
Select
第42卷第19期中英文目次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 (
19
): 0-
支持材料
Top
PDF
(485KB) (
1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化学·生活·社会
Select
舌尖上的化学之麻婆豆腐
王瑶, 程福英, 伍晓春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 (
19
): 1-9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1020049
支持材料
Top
PDF
(3729KB) (
21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民以食为天,麻婆豆腐作为一道有上百年历史、风靡世界的川菜美食,深受人们喜爱。以麻婆豆腐的制作步骤为线,介绍了4个重要烹饪阶段:肉臊炒制、底料炒制、红烧调色、勾芡...
民以食为天,麻婆豆腐作为一道有上百年历史、风靡世界的川菜美食,深受人们喜爱。以麻婆豆腐的制作步骤为线,介绍了4个重要烹饪阶段:肉臊炒制、底料炒制、红烧调色、勾芡收汁中发生的化学变化与消失或者新产生的风味化学物质,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化学的学习兴趣。
课程·教材·评价
Select
鲁科版高中化学新教材学生必做实验解读及教学建议
*
严文法, 穆雯星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 (
19
): 10-15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0110019
支持材料
Top
PDF
(1173KB) (
40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化学实验是探究和学习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是发展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规定了18个学生必做实验。在分析新课标...
化学实验是探究和学习物质及其变化的基本方法,是发展学生化学学科素养的重要途径,《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规定了18个学生必做实验。在分析新课标中必做实验的地位、内容与分布及相关建议和新鲁科版高中化学教材中18个学生必做实验的内容、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
Select
基于加涅学习结果分类理论的化学新教材习题比较研究——以“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为例
张婷, 姜建文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 (
19
): 16-22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0100040
支持材料
Top
PDF
(999KB) (
12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基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将人教版、鲁科版和苏教版化学必修教材中涉及新课标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rdqu...
基于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将人教版、鲁科版和苏教版化学必修教材中涉及新课标主题3——“物质结构基础及化学反应规律”的习题从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维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3者在学习结果的5个维度总体分布趋势相同,智慧技能维度习题占比最大,言语信息维度次之,其余3个维度习题占比均较小;进一步将属于智慧技能维度的教材习题划分为辨别、具体概念、定义概念、规则和高级规则5个由低到高的水平,统计3个版本习题在5个水平中的分布,结果表明:人教版和苏教版具体概念水平的习题占比最大,鲁科版中规则水平习题占比最大,且总体上鲁科版习题智慧技能水平最高,苏教版略高于人教版。并由此获得对教材习题编写和使用的几点启示。
优质课例
Select
“电离与离子反应”的单元教学设计与实施
*
——食盐精制:从微观角度看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
胡久华, 董娜, 陈颖, 尹博远, 庞雪, 金雅娟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 (
19
): 23-29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1020047
支持材料
Top
PDF
(4046KB) (
169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在“食盐精制:从微观角度看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单元教学中,通过初识粗盐中的杂质、微观角度看氯化钠、微观角度看粗盐溶液、微观角度认识...
在“食盐精制:从微观角度看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的单元教学中,通过初识粗盐中的杂质、微观角度看氯化钠、微观角度看粗盐溶液、微观角度认识除杂方法、设计除杂方案并实施等活动,促进学生理解与应用电离、离子反应等核心概念,引领学生解决真实问题,形成解决除杂实验问题的基本思路,实现能力素养的发展。经过多轮次教学改进,结合教学实践及其教学效果抽提出“聚焦核心概念和学生必做实验,实现认识能力的进阶与实际问题解决过程高度融合”“通过学科实践及实验探究,建立宏观、微观、符号关联,突出证据推理,构建思维模型”“通过持续性评价活动,外显学生的前概念,促进概念转变,形成化学学科思维方式”等教学策略。
Select
核心素养视域下化学与生活深度融合的教学
*
——以“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应用”为例
柳张凤, 吴云, 张贤金, 黄莉, 张小丹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 (
19
): 30-35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0080114
支持材料
Top
PDF
(7167KB) (
3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当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教学中,注重2者性质的分析比较,缺少对2者在生活应用的关注和亲身实践,学生无法切身感受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实用价...
当前“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教学中,注重2者性质的分析比较,缺少对2者在生活应用的关注和亲身实践,学生无法切身感受碳酸钠与碳酸氢钠的实用价值。在核心素养视域下,化学教学应注意与生活深度融合。通过课前设置项目式学习和实践;课中汇报实践成果、进行实验探究、解决真实情境问题,使化学与生活深度融合,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碳酸钠和碳酸氢钠的性质及应用”,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落实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
Select
以问题驱动培养初中生定量实验能力的实践
*
——以“测定混有碳酸钠的氯化钠样品中碳酸钠含量”为例
张纯佩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 (
19
): 36-41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0080163
支持材料
Top
PDF
(2036KB) (
14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在搭建初中定量实验分析的思维模型的基础上,以“测定混有碳酸钠的氯化钠样品中碳酸钠含量”教学为例,在 “总问题”与...
在搭建初中定量实验分析的思维模型的基础上,以“测定混有碳酸钠的氯化钠样品中碳酸钠含量”教学为例,在 “总问题”与“子问题”驱动下,引导初中生逐步建立解决定量实验问题的一般方法,提升对定量实验的设计、评价与改进能力,形成具有迁移价值的关键性能力。
教学研究
Select
基于化学学科理解的“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与实施研究
*
庄严, 郑长龙, 赵红杰, 姜显光, 王小熙, 陈彬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 (
19
): 42-48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1010081
支持材料
Top
PDF
(1221KB) (
36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基于化学学科理解,凝练了化学平衡主题的学科本原性问题,抽提了认识视角,建构了概念的层级结构。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教学实施、学生收获、教师反思及专家评价等方面,...
基于化学学科理解,凝练了化学平衡主题的学科本原性问题,抽提了认识视角,建构了概念的层级结构。从教学目标和教学思路、教学实施、学生收获、教师反思及专家评价等方面,系统呈现了基于化学学科理解的“素养为本”的课堂教学研究过程。
Select
化学学科理解视域下的教材单元整体备课
*
洪清娟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 (
19
): 49-55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1010140
支持材料
Top
PDF
(1611KB) (
17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基于学科理解进行单元整体备课,是教师把握学科知识体系、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实现“素养为本”教学的重要基础。化学学科理解视域下的教材单元整...
基于学科理解进行单元整体备课,是教师把握学科知识体系、提升教学设计的站位、实现“素养为本”教学的重要基础。化学学科理解视域下的教材单元整体备课内容主要是对教材内容逻辑顺序与认识思路结构化的系统梳理,确定单元总体与课时教学目标,挖掘教材单元内容所内隐的学科核心素养与教育教学价值,对教学内容、策略进行重构与设计等。对课程标准进行解读理解和对不同教材版本相关内容进行比较整合是提升教材单元整体备课质量的有效途径。
Select
高中生原电池模型认知能力测评工具开发及其应用研究
*
李艳灵, 梁丹蕾, 阮北, 李川, 刘敬华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 (
19
): 56-62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0100105
支持材料
Top
PDF
(1103KB) (
17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基于模型认知能力的内涵、原电池核心知识内容、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构建原电池模型认知能力研究框架,设计开发测评工具。该测评工具经过试测、修正、再测、质量论证,最...
基于模型认知能力的内涵、原电池核心知识内容、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构建原电池模型认知能力研究框架,设计开发测评工具。该测评工具经过试测、修正、再测、质量论证,最终确定。选取S市2所县级中学419名高中生为研究对象展开调查,基于所获得的有效数据,对高中生原电池模型认知能力水平进行分析,重点对高二、高三学生原电池模型认知能力进行了比对,依据研究结果,提出发展高中生原电池模型认知能力的建议。
Select
核心素养视域下化学学科知识的教学困境及消解策略
王保强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 (
19
): 63-68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0120115
支持材料
Top
PDF
(3655KB) (
103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目前教育正在迈入核心素养的时代。核心素养为本的知识教学引发了很多教师的不适。需要对课堂教学与知识教学、核心素养和知识教学等关系进行梳理和理解。结合“...
目前教育正在迈入核心素养的时代。核心素养为本的知识教学引发了很多教师的不适。需要对课堂教学与知识教学、核心素养和知识教学等关系进行梳理和理解。结合“金属钠及其化合物”内容,阐述了化学教学中存在的知识教学困境主要包括:知识点选择困境、包含知识的情境选择困境和训练反馈练习选择困境。提出教学困境的消解策略有:选择具有培养学生关键能力和必备品格的核心知识;创造出有利于知识学习的教学情境;充分发挥知识学习过程的引领作用和构建以促进学生意义启迪旨趣的知识教学。
Select
基于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的单元教学设计实践探索——以“铁及其化合物”单元教学为例
上官庆景, 阮雪丹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 (
19
): 69-74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0120134
支持材料
Top
PDF
(1262KB) (
43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从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出发, 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设计单元教学, 阐述了基于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建构与应用的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并从确定单...
从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出发, 以“铁及其化合物”为例设计单元教学, 阐述了基于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建构与应用的单元教学设计思路, 并从确定单元主题, 确定单元教学目标, 厘清单元教学起点, 设计单元教学进阶, 在真实情境中创设活动, 实施“教学评”一体化设计等方面进行单元教学设计实践研究。
Select
基于眼动追踪技术的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的差异性研究——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例
欧阳雪, 李远蓉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 (
19
): 75-81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0090102
支持材料
Top
PDF
(2022KB) (
31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以氧化还原反应相关试题作为测试材料,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对12名高一学生进行3(学业水平)*3(试题难度)两因素混合实验,实验结束后进行追述性口语报告。结果表明,在...
以氧化还原反应相关试题作为测试材料,采用眼动追踪技术对12名高一学生进行3(学业水平)*3(试题难度)两因素混合实验,实验结束后进行追述性口语报告。结果表明,在氧化还原反应问题解决过程中学优生信息加工速度快、深度浅、难度小,采用正向加工和逆向排除结合的策略。学中生信息加工速度慢、深度深、难度大,采用正向加工策略。学困生轻易放弃,信息加工无效。随着问题难度的增大,学生信息加工速度变慢、深度变深、难度变大。
教师教育
Select
理科教师教学反思实证研究特点与展望
马愿愿, 王后雄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 (
19
): 82-86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0090119
支持材料
Top
PDF
(1030KB) (
12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教师加强教学反思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近10年理科教师教学反思实证研究的梳理与分析,把脉当前国内外研究进展,厘定我国理科教...
教师加强教学反思是基础教育改革的时代要求,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对近10年理科教师教学反思实证研究的梳理与分析,把脉当前国内外研究进展,厘定我国理科教师教学反思实证研究发展方向,即理科教师教学反思的范式研究、基于学生视角的教学反思研究、理科教师教学反思的跟进研究、职前理科教师教学反思培养研究,以期为当前理科教师教学反思研究提供参考。
实验教学与教具研制
Select
应用手持技术数字化实验测定化学平衡常数
*
——以Fe
3+
/SCN
-
平衡体系为例
李林燊, 钱扬义, 蔡丹菊, 黄倩莹, 朱庆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 (
19
): 87-91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19090020
支持材料
Top
PDF
(3411KB) (
49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结合手持技术,改进反应Fe
3+
+SCN
-
FeSCN
2+
平衡常数测定实验的操作过程,使该实验微型...
结合手持技术,改进反应Fe
3+
+SCN
-
FeSCN
2+
平衡常数测定实验的操作过程,使该实验微型化、便捷化,为中学教学提供一个可供选择和参考的平衡常数测定实验方案。本实验测得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
=1.6×10
2
(实验条件为:
T
=(26.5±0.5)℃,
I
=0.7,[H
+
]=0.15 mol/L)。
Select
卤化物对铜铝置换反应速率的影响研究
*
陈亭, 黄萍, 文洁成, 冉鸣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 (
19
): 92-95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0110115
支持材料
Top
PDF
(6881KB) (
15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从定性和定量角度探究了卤化盐对金属置换反应的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卤族元素均有催化作用,Cl
-
催化作用最为明显;碱金属与碱土金属离子相比...
从定性和定量角度探究了卤化盐对金属置换反应的催化作用,实验结果表明:卤族元素均有催化作用,Cl
-
催化作用最为明显;碱金属与碱土金属离子相比,碱金属条件下铜枝晶形状更为规则,观赏性更好;同时该反应速率与Cl
-
浓度呈正相关。通过对反应条件的摸索,实现了将铝置换铜的所谓“铜树”反应改造为能在20 min内产生明显现象的课堂演示实验,可为金属置换反应和电化学腐蚀动力学教学创设情境,培育学生证据推理和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问题讨论与思考
Select
铁与氯气反应的产物分析
潘书恒, 程萍, 胡帅杭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 (
19
): 96-101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0080112
支持材料
Top
PDF
(1108KB) (
84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应用高温传感器测定了铁在氯气中燃烧时的温度;基于实际反应温度、压强与物质状态,对铁与氯气的相关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发现FeCl
3
(Fe<...
应用高温传感器测定了铁在氯气中燃烧时的温度;基于实际反应温度、压强与物质状态,对铁与氯气的相关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发现FeCl
3
(Fe
2
Cl
6
)是铁与氯气反应过程中绝大多数情况下的热力学稳定产物,而铁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
2
的条件则较为苛刻;反应的动力学分析,FeCl
2
和FeCl
3
的结构分析,也表明铁与氯气反应生成FeCl
3
更加有利。
Select
基础化学教学中科学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几点看法
余金花, 方文军, 厉刚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 (
19
): 102-105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0120028
支持材料
Top
PDF
(924KB) (
36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在高中化学和大学普通化学等基础化学教学中,常常基于化学反应速率引入经验平衡常数,也有基于热力学理论引入标准平衡常数。经验平衡常数比较具体、形象,标准平衡常数比较...
在高中化学和大学普通化学等基础化学教学中,常常基于化学反应速率引入经验平衡常数,也有基于热力学理论引入标准平衡常数。经验平衡常数比较具体、形象,标准平衡常数比较抽象,但2者本质是一致的。经验平衡常数因存在多种形式及量纲等问题,相对复杂;标准平衡常数严格、规整,数值唯一,具有“大道至简”的特征。建议在教学中更多地从热力学角度来理解、概括化学平衡和平衡常数,在定量计算中尽可能统一使用标准平衡常数。
化学史与化学史教育
Select
索伦森与pH
杨承印, 何亚萍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 (
19
): 106-109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0030244
支持材料
Top
PDF
(1562KB) (
9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1909年丹麦生物化学家索伦森提出的pH概念及其测试方法,保证了啤酒产业中产品质量和风味的统一。由于科学概念的简捷性和严密性,pH概念在国内外传播中产生了一些理...
1909年丹麦生物化学家索伦森提出的pH概念及其测试方法,保证了啤酒产业中产品质量和风味的统一。由于科学概念的简捷性和严密性,pH概念在国内外传播中产生了一些理解上的歧义;pH试纸在使用中出现了化学知识内涵不清的问题,通过回顾历史,恢复其本来面目,促进化学教学规范发展。
论文简报
Select
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中学化学教学的初探
郑敏艺, 黄紫洋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 (
19
): 110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1030152
支持材料
Top
PDF
(921KB) (
41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Select
我国古代科技典籍中化学实验素材的开发和使用
顾晔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 (
19
): 111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1020106
支持材料
Top
PDF
(1000KB) (
168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Select
科学家精神引领下的科学阅读实践研究
*
罗嘉, 王伟群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 (
19
): 112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1020208
支持材料
Top
PDF
(940KB) (
37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Select
中华传统文化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方昊成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 (
19
): 113
DOI:
10.13884/j.1003-3807hxjy.2021030091
支持材料
Top
PDF
(998KB) (
380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2022年 《化学教育》订阅通知
Select
2022年《化学教育》订阅通知
化学教育(中英文). 2021, 42 (
19
): 81-
支持材料
Top
PDF
(827KB) (
12
)
查看本文摘要
引用本文
+
-
公告
More>>
·
新年寄语
·
2025年《化学教育》订阅办法
·
投稿注意事项
·
中学化学“名师工作室”稿件征集
·
严肃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的公告
·
为《化学教育》代言
·
免费发表和下载文章的办法
·
化学教育微信扫一扫
重要会议及培训通知
友情链接
·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中国化学会
·
北京师范大学
广告服务
京ICP备0500753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0741号
版权所有 © 《化学教育(中英文)》编辑部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 新街口外大街19号 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楼217室
邮编:100875 电话:86-010-58807875 E-mail:hxjy-jce@263.net
技术支持: 北京玛格泰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